?

潛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

2021-06-21 18:58洪小狀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質量安全農產品監管

洪小狀

摘 要:該文介紹了近年來潛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提出了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強源頭管控、加大農殘檢測力度、建設追溯體系及完善長效機制等對策建議,旨在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潛山市

中圖分類號 F3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114-03

近年來,潛山市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認真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不斷強化各項監管措施,使得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潛山市2018年榮獲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2020年底入選第3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單位公示名單。但與此同時,潛山市農業生產中也存在經營分散、基礎條件差、監管手段落后等急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本文介紹了潛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新形勢下深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對策建議。

1 潛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1.1 完善監管體系,夯實執法基礎 2019年,潛山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建立了潛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檢測、網格化監管四大體系。

1.1.1 監管體系 市農業農村局設置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鄉鎮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每個站確定2名工作人員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職監管員,每個行政村配有1名村級協管員,實行實名制管理,并制訂了監管、檢測等各項工作制度。

1.1.2 執法體系 2019年,潛山市農業農村局整合農業、畜牧、農機、水產執法隊伍成立了潛山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編制18名,負責全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1.1.3 檢測體系 2015年建成了潛山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全市16個鄉鎮監管站建有檢測站,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1.4 責任體系 在全市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基層監管員中推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雙承諾”制度,實行網格化管理,層層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確保監管責任落到實處。

1.2 狠抓監管環節,突出源頭管控 潛山市農業農村局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巡查和檢查督導,督促生產主體全過程落實質量管控相關制度,不斷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銷售、購買及使用等環節的監管,特別是針對高毒、禁限用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及用藥安全間隔期(休藥期)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重點監管;要求全市農資經營單位簽訂不銷售違禁及假冒偽劣投入品的承諾書,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簽訂不購買使用違禁農資產品的承諾書。同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與市場監管部門及鄉鎮監管站密切合作,共同開展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違法投入品經營及使用行為,凈化市場環境生產環境,嚴抓源頭管控。據統計,近3年全市共簽訂承諾書3420份,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4次,查處違法主體9個,沒收違法所得13.2萬元,社會反響強烈,震懾效果明顯。

1.3 加強檢驗檢測,嚴格市場準入 潛山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于2019獲“雙認證”檢驗檢測機構,市、鄉二級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日趨完善。全市16個鄉鎮監管站及規模農產品生產主體都建立了農(獸)藥殘留快速檢測室,所有檢測人員全部通過集中培訓,均熟練掌握了快速檢測技術,日常檢測工作開展較為順利。檢驗檢測中心每年檢測、監測樣品1000多個,每個鄉鎮檢測室每年快速檢測樣品400個以上。規模農產品生產主體在每批產品入市前抽樣自檢,嚴防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

1.4 推行標準化生產,保障產品質量 一是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將瓜蔞、茶葉、蔬菜等23項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編成《潛山市農業標準規范匯編》,發放到每位主要生產者手中,要求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推廣使用。二是實施綠色農業計劃。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注重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推廣水肥一體化等綜合配套技術,打造良好的產地生態環境。2020年全市綠色防控面積2.17萬hm2,農作物專業化防治面積32.43萬hm2,應用農業物聯網主體30家以上,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達5.74萬hm2,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三是實施質量興農工程。天柱劍毫、天柱山瓜蔞籽2項農產品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全市擁有“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150個,培育形成天柱山瓜蔞籽、天柱劍毫、天柱茶油、雪湖貢藕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農產品知名品牌。

1.5 開展全程追溯,推行帶證上市 按照省廳統一部署,及時動員域內農業經營實體積極入駐國家或省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督促指導生產經營主體及時將單位名稱、社會信用代碼、生產記錄、產品認證、工商登記證照等追溯信息上傳至國家或省級追溯平臺,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生產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包裝上市,確保農產品可溯源。目前,潛山市已有166家企業入駐國家或省追溯管理平臺,有效使用二維碼31467個,上市產品5289批次,實現“三品一標”生產經營單位“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潛山市茶產業,2020年塔畈、五廟2個主要產茶大鄉啟動了茶葉生產全程追溯平臺建設,預計2021年5月前可以投入使用。在做好農產品全程追溯工作的同時,潛山市還積極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2020年全面試行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潛山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機制,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到目前為止,全市已試行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8245張(生產者印制2859張、部門印制5386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3797.7055t。涉及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115家,覆蓋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及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初步建立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的有效模式。

2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對策建議

2.1 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 首先,加大農村土地適度流轉力度,加快農業規模經營發展步伐,推進標準化示范創建,大力引導與推廣綠色種養模式,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其次,以安全標、綠色標、優質標、營養標為核心,打造一批標準化帶動農產品質量提升的示范典型。近年來,省、市、縣各級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經營模式的轉變,農業標準化生產得到了大范圍應用,農產品質量得以明顯改善。

2.2 加強農產品源頭管控 加強與環保部門配合協作,控制工業“三廢”和生產垃圾對農業環境和農產品污染。開展農田質量普查,摸清家底,有針對性地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的整治工作。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搞好農村生活垃圾等廢棄物的處理利用,為農產品產地的生態化、標準化、無害化創造條件。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開展蔬菜農藥殘留、畜產品“瘦肉精”、假劣農資和水產品違禁藥物的專項治理行動。同時加大農產品不定期抽檢力度,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農產品,及時依法處理。在全市范圍內做到對違法違規者不留空間,對日常監管工作不留死角。

2.3 強化市場監管手段 一是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微信等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提高公眾認知度,營造“民以食為天、食以質為先”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使社會每個公民都自覺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員和執行員。二是繼續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進一步加大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的推廣力度,不斷完善工作方法,面對小農戶、大市場、多品種、廣區域的農產品生產格局,積極發揮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和村級監管員作用,使合格證制度短期內得到推廣普及,充分發揮其應有市場監管作用。三是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建設力度。對農產品生產、農業投入品經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部實行信息化管理,不斷完善生產主體數據庫,充分發揮生產主體信息采集、農產品生產過程監管、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模塊的作用,打造“流通千萬里、追溯零距離”高效透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四是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鼓勵引導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業品牌和基地認證。將“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進行量化,納入鄉鎮的政績考核,強化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查,重點檢查生產企業和農貿市場所經營的貼有“三品”認證標志的商品是否存在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三品”標志等,多渠道、多途徑消除農產品安全隱患。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市場監管手段,倒逼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增強自律,減少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生概率。

2.4 加大檢驗檢測力度 改善提升鄉鎮檢測條件和能力,擴大農產品檢測覆蓋面。在開展果蔬快速檢測的基礎上,加大水產品、畜產品的快速檢測工作力度,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點,加大監督抽檢力度,擴大檢測項目、檢測范圍,增加檢測頻次,提高檢測精準度,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給生產單位。

2.5 完善監管長效機制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農產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細化任務目標,責任落實到人。二是出臺政策保障。市政府配套出臺《潛山市禁用限用劇毒高毒農藥監督管理辦法》《潛山市市禁用限用劇毒高毒農藥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等,確定潛山市禁用限用劇毒高毒農藥監管“統一采購、統一儲備、統一服務、統一監管、政府儲備和定點經營,實名購買”的基本制度框架,做到每瓶農藥都登記在案。三是健全抽檢監測機制。制定域內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方案,落實以鄉鎮為單位集中開展速測抽檢,并實施農產品監測日報制度。四是加強部門協作。執行部門間協調聯動、線索通報、信息共享和案件會商的協作機制,增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避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的現象發生。五是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做到反應及時、措施得當、不留隱患,將事件影響、社會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六是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社會監督的作用,依托全社會的力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參考文獻

[1]冷占籟.潛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0:278,280.

[2]陳曉華.2014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及2015年重點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1):3-8.

[3]陳曉華.2013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形勢與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1):5-9.

[4]李長健,徐麗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58-63.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質量安全農產品監管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創新策略分析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困境
監管
監管和扶持并行
放開價格后的監管
實施“十個結合”有效監管網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