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城市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情況及發展對策

2021-06-21 18:58黃盛林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宣城市發展對策問題

黃盛林

摘 要:該文簡述了宣城市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的主要成效及做法,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包括圍繞優勢特色建好標準化基地、圍繞農產品質量狠抓精深加工、圍繞市場需求深化產業對接等,以期為宣城市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成效;問題;發展對策;宣城市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122-02

2020年5月,安徽省政府啟動實施“158”行動計劃,宣城市認真貫徹落實,提出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宣城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6”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重點培育1個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類、加工類、供應類示范基地50個;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副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年銷售額達到600億元;創響“生態宣城綠色產品”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

2020年宣城市“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宣州區禽業總產值88.6億元,寧國山核桃總產值10.9億元;12家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總產值37.7億元,銷往滬蘇浙地區銷售額22.3億元,占比超60%;全市農產品供應滬蘇浙地情況:全市農產品總產值1044億元,銷往滬蘇浙地區410億元。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1 主要成效

1.1 打造了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一是依托宣城市畜禽、糧油、林特、茶葉、中藥材、水產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規?;N養業基地。全市家禽養殖規模1.7億只,糧食種植面積21.8萬hm2,山核桃種植面積4萬hm2,茶園面積2.87萬hm2,中藥材0.8萬hm2,水產養殖2.87萬hm2(其中稻蝦綜合種養1.3萬hm2)。二是圍繞發展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不斷創建標準化生產基地。2020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標24個,總數達527個,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個(茶葉2個、水稻3個、油菜1個、山核桃1個)、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1個、省級蔬菜標準園2家。

1.2 建設一批綠色農產品加工聚集區 一是以實施“百億”企業領軍計劃為引領,大力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聚焦打造100個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目標,重點支持大型本土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兼并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90家,新增10億元企業1家。二是依托現代農業園區轉型升級,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依托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一批農產品(食品)加工園區。目前,宣城新塘羽絨產業園、宣州區食品加工園、寧國南山食品產業園、績溪縣綠色食品產業園等發展勢頭良好,已基本形成每縣(市區)規劃建設一個農產品(食品)加工園區的格局。

1.3 建立了綠色農產品物流供應平臺 一是加強市場和冷鏈物流建設。依托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雙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供應鏈中心和集散基地;依托安徽皖江冷鏈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打造10萬t級冷鏈物流配送平臺,建設長三角3h鮮活農產品物流圈。二是優化升級農村電商。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廣農產品直供、直播、直銷等模式,推進農產品網絡銷售,上半年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7.3億元,增長31.6%。三是借助各類展會產銷對接。充分利用合肥、上海農交會、南京茶博會、皖東南名品展等平臺,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全市農產品銷往滬蘇浙的規模。

2 主要做法

2.1 加強與長三角區域合作 緊抓長三角一體化和“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機遇,開展與滬蘇浙地區農業合作。市政府與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郎溪縣與光明集團、“蘇浙皖甬”農擔公司簽訂金融支持“一地六縣”綠色生態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合作區建設與發展。引進上海紫燕食品集團投資的安徽云燕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順安公司、安徽華衛禽業等作為上海紫燕食品優質原料主要供應商,形成宣城家禽大型產業化聯合體。

2.2 培育實施主體 一是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市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465家,其中省級87家、國家級7家;市級產業化聯合體總數達111個,其中省級42個。二是培育農村創業創新主體。連續2年舉辦宣城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支持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2020年以來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人數達1.2萬人。三是培育龍頭企業經營人才。2020年組織5名企業管理人員參加“北大伯樂高級工商管理(現代農業)總裁班”并全額補助學費5萬元,組織3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參加“創業江淮·未來新徽商”特訓營培訓班。

2.3 實施品牌塑造 持續打造“生態宣城 綠色產品”大品牌,重點培育宣州雞、水陽江幼蟹、郎溪黃茶、廣德黃金芽、廣德白茶、寧國山核桃、涇縣蘭香、績溪臭鱖魚、績溪火腿、旌德靈芝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區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市涉農企業(含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共有安徽名牌農產品65個;注冊商標3000余件,其中省著名商標135個、中國馳名商標8件。

2.4 強化要素支撐 宣城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出資1億元成立全省首個市級農業融資擔保平臺,降低擔保準入門檻,化解融資困境,暢通融資渠道。自7月正式掛牌運行以來,目前已開展擔保業務39筆,擔保貸款金額4250萬元。創新農業特色保險,在全省首創肉雞目標價格指數保險政策,2020年累計投保4185萬只,覆蓋率達30%,新冠疫情初期兌現賠付款2055萬元。

2.5 加強統籌協調 成立宣城市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落實建設任務;宣州區成立了工作專班。引導縣市區圍繞“一縣一業(特)”制定專項發展規劃,“寧國山核桃”“廣德黃金芽”“旌德靈芝”等均出臺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工作調度機制,實行每月工作調度,同時將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情況考核內容。

3 存在的問題

3.1 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 宣城市農業標準化發展已有長足進步,但基于產業發展的總體規模,更重要的是依照長三角市場嚴格的準入門檻,標準化生產水平更是亟待提高。

3.2 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 長三角區域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對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農產品有著很強的消費需求和承受能力。目前,宣城市銷往長三角市場的大宗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休閑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較少,呈現“貨賣得多、錢掙得少”的尷尬境地,利潤空間深度挖掘不足。

3.3 農業品牌建設推進緩慢 總體而言,宣城市農產品在長三角市場上“品牌多、名牌少”的現象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企業品牌整體經營能力薄弱,品牌價值不夠突出,僅僅是被動地提供初級產品,無法享受名牌產品所帶來的市場主動和高附加利潤。

4 發展對策

4.1 圍繞優勢特色建好標準化基地 聚焦宣城市豐富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主攻宣州雞、水陽江幼蟹、郎溪黃茶、廣德黃金芽、廣德白茶、寧國山核桃、涇縣蘭香、績溪臭鱖魚、績溪火腿、旌德靈芝等動力強的特色產業,確保抓一個成一個。

4.2 圍繞農產品質量狠抓精深加工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培育引進農業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一方產業。引導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初加工,支持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在原材料集中供應區域建設生產車間,做好產地初加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重點企業建設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快速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4.3 圍繞市場需求深化產業對接 充分利用在滬蘇浙地區舉辦的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對接會等平臺,加強交流互動,面向市場拓寬渠道。鼓勵和引導企業在長三角市場開設門店,支持產品進入各大超市、賣場。同時積極迎合市場,加強產品包裝設計和宣傳推介,注重品牌打造,提高知名度。加強市場與基地的對接,吸引優質企業到宣城市建設高標準基地,示范帶動標準化建設。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宣城市發展對策問題
關于宣城市國省干線公路橋梁定期檢查的幾點認識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質災害等級預報預警系統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宣城市蔬菜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