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培訓提高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分析

2021-07-09 15:31朱亞文王欣宋燕平
天津農業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農技協技術培訓

朱亞文 王欣 宋燕平

摘? ? 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在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依托。本文利用安徽省不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中241份農戶樣本數據,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中農戶應用新品種意愿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獲得培訓次數更多的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得到有效提升;經營規模、家庭年收入以及獲得更多收益等因素能夠顯著提高農戶的新品種應用意愿,相反地,年齡、投入更多資金等因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農技協應該加大農業培訓的力度,同時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加強農業政策的宣傳。

關鍵詞:農技協;技術培訓;應用新品種

中圖分類號: F323? ? ? ?文獻標識碼: A?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4.013

Abstract: The Rural Spec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241 sample data of different rura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ssoci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and us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PSM),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pply new varieties in rura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ssoci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use new varieties with more training times could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the factors such as scale of operation, annual family income and more incom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use new varieties.On the contrary, age, more investment and other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Therefore, the Rural Spec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should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training, enhance technical service capacity and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policy propaganda.

Key words:Rural Spec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echnical training; apply new varieties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是農民由于自身需求,自發組織,自我管理的非營利、非政府的民間組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益成為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技術推廣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2]。2012—2016年以來連續五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農技協在農技推廣中的作用。農技協通過提供農業技術培訓等形式,實現技術供需對接和有效服務供給,將農民、技術專家、科研人員等主體連接起來,為農民之間提供生產、技術經驗的雙向交流平臺,能夠及時傳遞相關技術與產品銷售信息,成為連接廣大農民和技術專家、科研人員的橋梁。農技協從農戶實際需求出發,為協會中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而農技協提供的農業技術培訓是否能夠有效提高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的定量研究較少。本文利用對農技協中的農戶的調研數據,研究技術培訓對農戶應用新品種意愿的影響,對推動農技協的技術推廣工作,實現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研究表明,農業技術培訓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農業技術效率貢獻率[3]。農技協植根于農村,貼近農民的農業生產,能夠更準確地了解農戶的科技需求,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農戶傳播科學技術[4]。農技協將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銷售等技術培訓,向農戶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同時參與技術培訓的頻率對農戶的農業技術應用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5],農戶的農業技術采納有效推動了農業技術成果的應用轉化和農業科技的進步[6]。形式多樣的農業技術培訓能夠營造濃厚的講科學、講文明、學技術的良好氛圍[7],有效提高農戶對農業技術的認知能力[8],以及科學文化素養,促進農戶對農業技術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態度轉變,快速掌握實用的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生產經營能力[9]。

農戶作為“理性經濟人”,決定是否采納新品種是基于預期效益最大化的決策過程。農戶在做出是否應用新品種的決策時,常常面臨著“風險”與“不確定”,農戶可能會獲得直觀的經濟收益、個人技能的提升等隱形收益,但同時,有可能會面臨經濟虧損、時間成本等風險。因此,作為“理性經濟人”,農戶會在衡量之后,做出更利于自己獲得收益的行為決策,只有當風險小于收益時,農戶才更愿意嘗試應用新品種。農戶在做出決策時會受到自我認知的影響,農戶個人的年齡以及文化程度會影響農戶的技術認知能力,同時家庭的經營規模、家庭年總收入會影響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農戶對應用新品種的生產風險和經營風險更為敏感[10]。因此,本文在考慮農戶應用新品種的影響因素時,應考慮加入農戶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技術偏好特征。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1 研究方法

傾向評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簡稱PSM,是使用觀測數據進行干預效應分析的一類統計方法。理論框架是“反事實推斷模型”,即假定任何因果分析的研究對象都存在可以觀測到的和未被觀測到的兩種結果。該方法通過傾向得分為參與項目的參與組個體在未參與項目的控制組中尋找合適可比對象進行配對分析,從而消除選擇偏差和混雜偏差[20]。將處理組(培訓次數多)與對照組(培訓次數少)進行匹配。在控制外部條件保持一致的情況下,探討農戶獲得培訓次數的多少對農戶應用新品種的影響。研究步驟為:

(1)運用Probit模型來估計農戶獲得培訓次數多少的概率,估計傾向得分值,如式(1)所示:

P(x)=F(Di=1|X)=■(1)

(2)運用近鄰匹配、半徑匹配、核匹配方法獲得處理組和控制組,從而消除自選擇問題。

(3)根據上述獲得的匹配樣本,比較處理組和控制組農戶應用新品種意愿的平均差異,即平均處理效應(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ATT)。

ATT=E[(Y1-Y0)|D=1]=E{E[(Y1-Y0)|D=1],P(X)}

(2)

式中,D為0-1的二分變量,即D=1表示處理組,D=0為控制組;P(x)為傾向得分值;Y1和Y0分別為獲得培訓次數多的農戶和獲得培訓次數少的農戶的估計結果。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樣本數據來源于筆者于2018—2020年對安徽省宿州市橋區甜葉菊協會、靈璧縣畜牧行業協會、合肥市肥西縣花木協會、肥東縣長臨河鎮苗木協會等多地農技協241份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共計發放2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41份,問卷有效率為92.7%。問卷主要包括農戶個人特征、家庭特征、技術偏好特征等內容,具體變量選取如下:

1.2.1 目標變量 將農戶選擇應用新品種的意愿作為目標變量,若農戶愿意應用新品種則為1,不愿意應用新品種則為0。

1.2.2 處理變量 選取農戶在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每年獲得培訓的次數作為處理變量,其中,以總樣本均值為臨界點,其中超過總樣本均值的,即為獲得培訓次數多=1,低于總樣本均值的,即為獲得培訓次數少則=0。經常參加農技協技術培訓的農戶會獲得更多信息,個人農業技能的提升也會比其他農戶更快,對于新品種的掌握和了解會更全面、及時,因此,獲得培訓次數多的農戶使用新品種的意愿會更強[11]。

1.2.3 匹配變量 選取農戶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技術偏好特征作為匹配變量。

個人特征包含年齡、教育程度、與村民交流的頻率等。隨著農戶年齡的增長,農業經驗會更豐富,但對新品種的接受能力會有所下降,導致使用新品種的意愿就會大大降低。年齡越大的農戶勞動能力降低,更傾向于沿用往年的種植經驗等;相反地,年齡越小的農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采用新品種的傾向會更高[12-13]。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戶,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越高,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對于使用新品種也更感興趣?,F有研究表明,戶主受教育年限對農戶采納農業技術有正向影響[14]。與村民交流的頻率,農戶在與其他農戶的交流過程中,會產生信息交換,從而雙方都會獲得更多新信息,有利于新技術的傳播和應用。

家庭特征的主要變量有勞動力人數、種植規模、家庭年總收入、家庭中是否有村干部等。擔任過村干部的人有更大的可能成為早期技術的采納者[15]。村干部對于農業政策、農業技術的理解能力更強,因此家中有村干部的農戶,會受到村干部的積極影響,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新技術,使用新品種的概率也更大。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實現規模效應和投入產出效率的意愿越強,使用新品種的意愿會更強烈。農戶的耕地面積越大,越有利于降低應用新品種的投入成本,從而提高了農戶采納新品種的意愿[16-17]。而勞動力人數越多,越是依賴農業生產活動的收入支撐家庭的日常生活,從而更愿意嘗試新品種帶來更多的利潤。對于家庭年總收入這一變量的研究,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差異較大。周力等[18]和李學榮等[19]的研究中家庭總收入這一變量對農戶采納新技術的影響并不顯著,而胡晨等[20]發現家庭年總收入對農戶的技術采納行為具有正向影響。因此,家庭年總收入是否會對農戶應用新品種的產生影響,仍有待考證。

技術偏好特征的主要變量有關注能否獲得更多收入、是否更關注要投入更多資金、是否更關注減少下地時間。研究表明,農業技術的盈利性對農戶采用農業技術行為具有積極影響[21]。農戶采用新品種的目的在于增加產量,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益,如果新品種的投入成本過高,會直接影響農戶的應用意愿[22]。農戶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投入資金、勞動、土地等要素以期望獲得經濟效益。因此農戶在進行技術選擇時,會根據自己的技術偏好來選擇是否應用新品種。在應用新品種的選擇上,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資金,是否可以減少下地的時間,亦或是否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具體變量名稱及定義見表1。

本研究選用Stata15.0軟件,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參與培訓次數多和培訓次數少的各指標均值差異。表2可以看出,參與培訓次數的多少對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影響顯著。但是由于農戶決定是否應用新品種是一種自選擇行為,統計指標的差異可能不是培訓次數多寡的必然結果,而是由戶主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等因素導致。因此,采取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樣本自選擇問題,進而探究培訓次數多寡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核心目的是分析農技協中的農戶獲得培訓次數的多少對農戶應用新品種意愿的影響??紤]到農戶異質性,基于個人特征、家庭特征及農戶技術偏好特征來分析培訓次數多少對農戶應用新品種意愿的影響,并運用PSM解決農戶獲得培訓次數多少之間的差異。通過樣本調整和模型調整對上述結果進行平衡性檢驗,進一步分析農戶應用新品種的影響因素。

首先,采用Probit模型估計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概率,以農戶是否應用新品種為結果變量,對所引入的控制變量進行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處理變量培訓次數的多少系數顯著為正,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獲得培訓次數多的農戶更愿意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新品種,而獲得培訓次數少的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較低。這可能是因為接受農技協的技術培訓次數多的農戶能夠更全面的掌握新品種的應用,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廣泛,所以應用新品種的意愿也更強烈。

個人特征中,只有年齡在1%的統計水平上,且系數為負,這說明農戶的年齡越高,其使用新品種的意愿越低。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能力變弱,認知能力降低,自我承擔風險能力弱,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降低,對于新生事物,農戶不再愿意花費時間精力去了解和嘗試。

家庭特征中,種植規模系數顯著為正,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種植規模越大,農戶則更愿意使用新品種。這可能是因為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經濟實力也較強,對于應用新品種可能產生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更強。馮燕等[23]在研究中發現種植大戶對畝均細微成本的節省及產量的提升更加敏感,也更重視新品種的應用。家庭年總收入在10%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但其系數為負,這說明家庭年總收入越高的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越低??赡苁且驗殡S著我國農民兼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非農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占比更大,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越大[24],導致農戶在做出決策時持觀望態度。

技術偏好特征中,僅有關注是否可以獲得更多收入系數顯著為正,且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新品種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越大,農戶應用的意愿會越高,符合“理性小農”這一理論依據,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從而滿足自身的需求。而關注是否要投入更多資金系數為負,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新品種的投入成本越高,農戶的應用意愿越消極。這可能是因為我國農戶多為小規模經營,風險承受能力弱,相比于新品種,若投入成本過高,農戶便不再考慮。

共同支撐域檢驗。從本文PSM密度函數折線圖(圖1)可以看出匹配前兩條曲線的擬合性一般,重合度不高,而在匹配后的兩條曲線重合部分增大,重合度提高,擬合性也有所提高,而且可以直觀地看出,在曲線開端處和結尾處的匹配程度變得更好,說明通過傾向得分匹配消除了處理組和控制組之間的部分差異。

平衡性檢驗。為了最大程度減少處理組和控制組樣本存在的系統性差異,在樣本匹配完成后,還需進行平衡性檢驗,即檢驗匹配后各變量在兩組間是否變得平衡,具體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梢钥闯?,匹配前,處理組與控制組在年齡、文化程度、與村民交流頻率、農業勞動力人數、種植規模、家庭年總收入、是否有人擔任村干部、關注是否獲得更多收入、關注是否投入更多資金、關注是否減少下地時間上據存在顯著差異,但是經過匹配后,處理組與控制組之間各變量的均值差、標準偏誤都有所降低,兩組之間的差異是不顯著的,而且大部分變量偏誤減少程度在60%以上,這說明模型通過了平衡性檢驗。

在匹配方法上,本研究選用鄰近匹配、半徑匹配、核匹配方法。匹配完成后,表5可以看出,3種匹配方式的t值分別為3.3,3.95,3.94,故其平均處理效應均在1%水平顯著。

3 結論及討論

本研究運用筆者于2018—2020年對安徽省宿州市橋區甜葉菊協會、靈璧縣畜牧行業協會、合肥市肥西縣花木協會、肥東縣長臨河鎮苗木協會等多地農技協241份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基于Probit模型和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農戶獲得培訓次數的多少對其應用新品種醫院的影響。主要結論有:(1)獲得培訓次數更多的農戶,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新品種的意愿更為強烈;(2)在個人特征中,年齡對應用新品種意愿的影響顯著,年齡大的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應用越低;(3)在家庭特征中,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更愿意接受新品種;而家庭年總收入越高的農戶應用新品種的意愿越消極;(4)在技術偏好特征中,農戶更關注新品種是否能夠帶來更多收益,說明能夠帶來越多收益的新品種,農戶會更愿意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對于要花費更多資金的新品種,農戶的應用意愿不高。

根據結論,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加大培訓力度。農技協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引導農戶參與農業技術的培訓與指導。調研數據顯示,有62%的農戶獲得培訓次數少于樣本均值,這表明多數農戶沒有獲得足夠的農業技術培訓。因此,農技協要發揮技術推廣、科學普及的基本功能,了解當時農戶的實際技術需求,開展符合農戶需求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技協的吸引力,激發農戶參與技術培訓的熱情。根據農戶的不同特征,有條件的開展個性化服務,進行技術業務培訓和實用技術指導,提高技術推廣的有效性,突破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使農業技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25]。

(2)增強技術服務能力。農技協在為農戶提供農業技術培訓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技協培訓隊伍培訓能力和技術能力的提升。鼓勵培訓人員深造,加強自身技術水平,同時促進培訓人員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同時,在農戶中培養一批技術帶頭人和生產專業技術能手,通過少數帶動多數,不斷提高農戶自身素質,增強農技協自身的服務能力。

(3)推動適度種植規模。種植規模的擴大能夠有效促進農戶采納新技術,提高農業技術的推廣實際效果[26]。目前我國農戶普遍是小規模種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的采納。研究結果顯示,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更重視應用新品種來減少生產成本,獲取更多經濟收益。在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下,加強土地流轉的政策宣傳,鼓勵農戶適當擴大種植規模,將分散的土地進行整合并流轉,使農業生產形成規?;洜I,在促進生產效益的過程中形成規模效應,能夠有效改善農戶農業技術的采納行為,提高農業成果轉化效率。

參考文獻:

[1] 國魯來. 農業技術創新誘致的組織制度創新——農民專業協會在農業公共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作用[J]. 中國農村觀察, 2003(5): 24-31, 45.

[2] 國魯來. 合作社的經營規模與組織效率[J]. 農村經營管理, 2005(9): 11-13.

[3] 謝文寶, 劉國勇. 農業技術培訓對農戶甜瓜生產效率貢獻研究[J]. 北方園藝, 2018(13): 189-197.

[4] 盧暉臨, 宋鑫淼, 趙曉萌, 等. 農技協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機制——兼談基層科協的改革[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31(5): 31-36.

[5] 徐翔, 陶雯, 袁新華. 農戶青蝦新品種采納行為分析——基于江蘇省青蝦主產區466戶農戶的調查[J]. 農業技術經濟, 2013(5): 86-94.

[6] 陳印軍, 楊瑞珍, 尹昌斌, 等. 論西部地區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建設[J]. 中國軟科學, 2003(4): 13-18.

[7] 吳娟, 盧勇, 袁燦生. 江蘇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 2017, 45(22): 358-361.

[8] 劉洪彬, 呂杰. 大城市郊區農戶對耕地質量保護認知行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基于PSER分析框架的實證檢驗[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7(6): 71-81.

[9] 曹鐵毅, 王雪琪, 鄒偉. 經營規模, 農業技術培訓與家庭農場收入——基于江蘇省的調查[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0, 41(2): 237-244.

[10] 陳超, 楊海霞. 市場導向, 生產經營風險與果農種植品種決策——基于江蘇省桃種植戶的實證分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20(1): 35-41.

[11] 陳治國, 李紅, 劉向暉,等. 農戶采用農業先進技術對收入的影響研究——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實證分析[J]. 產經評論, 2015, 6(3): 140-150.

[12] 葛繼紅, 周曙東, 朱紅根, 等. 農戶采用環境友好型技術行為研究——以配方施肥技術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 2010(9): 57-63.

[13] 田云, 張俊飚, 何可, 等. 農戶農業低碳生產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農藥使用為例[J]. 中國農村觀察, 2015(4): 61-70.

[14] 唐博文, 羅小鋒, 秦軍. 農戶采用不同屬性技術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9?。▍^)2110戶農戶的調查[J]. 中國農村經濟, 2010(6): 49-57.

[15] 高輝靈, 梁昭堅, 陳秀蘭, 等.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采納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福建省農戶的問卷調查[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14(1): 52-56.

[16] 孔祥智, 方松海, 龐曉鵬, 等. 西部地區農戶稟賦對農業技術采納的影響分析[J]. 經濟研究, 2004, 39(12): 85-95, 122.

[17] 韓洪云, 楊增旭. 農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采納行為研究——基于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農戶調研數據[J]. 中國農業科學, 2011, 44(23): 4962-4970.

[18] 周力, 馮建銘, 曹光喬. 綠色農業技術農戶采納行為研究——以湖南、江西和江蘇的農戶調查為例[J]. 農村經濟, 2020(3): 93-101.

[19] 李學榮, 張利國. 農戶清潔生產技術采納意愿及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9, 40(2): 299-307.

[20] 胡晨, 黃華霖, 熊航, 等. 農戶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因素:基于2000—2019年典型實證研究的元分析[J]. 世界農業, 2020(12): 48-59.

[21] 茍露峰, 高強. 農戶采用農業技術的行為選擇與 決定因素實證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1): 65-72.

[22] 張成玉.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中農戶行為實證研究[J]. 技術經濟, 2010, 29(8): 76-81.

[23] 馮燕, 吳金芳. 合作社組織、種植規模與農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采納行為——基于太湖、巢湖流域水稻種植戶的調查[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17(6): 28-37.

[24] 李谷成, 郭倫, 周曉時. 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戶作物新品種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油菜新品種技術為例[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18, 17(6): 641-649.

[25] 黃季焜, 胡瑞法, 孫振玉. 讓科學技術進入農村的千家萬戶——建立新的農業技術推廣創新體系[J]. 農業經濟問題, 2000, 21(4): 17-25.

[26] 呂杰, 馬新陽, 韓曉燕. 不同經營規模農戶地力提升關鍵技術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遼寧省不同玉米主產區的調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3): 154-160.

猜你喜歡
農技協技術培訓
璧山區農技協聯合會赴潼南區考察學習
石柱縣農技協聯合會召開第一屆第三次理事會
懷仁市:舉辦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
三大智能燈光技術培訓于CIT2021展會期間舉行
陜西千陽:春耕備耕抓上手 技術培訓走在前
酉陽縣農技協聯合會召開一屆四次理事會
璧山區農技協聯合會開展臍橙種植實用技術培訓
SBS結合CBL在聽力學技術培訓中的應用與實踐
CEDIA/CIT影音與智能技術培訓 上海站綜合報道
我省取得中國農技協兩項轉型升級項目試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