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NKI數據庫的柿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2021-07-09 15:31王瀅瀅張曉娜賈鳳芹周瑞金
天津農業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中國知網文獻研究

王瀅瀅 張曉娜 賈鳳芹 周瑞金

摘? ? 要:為深入了解我國柿研究現狀及熱點領域,促進柿樹產業健康發展,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以CNKI數據庫為文獻來源,分別從年發文量、核心作者、研究機構、研究內容、引用頻次和關鍵詞等方面對1999—2019年我國柿研究科學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CNKI收錄與柿相關有效文獻3 637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60篇)、華中農業大學(145篇)和河北農業大學(72篇)是發文量前3位的機構,載文量排名前3位的期刊為《河北果樹》、《果農之友》和《落葉果樹》;文獻主要涉及農業科技、工程科技、醫藥衛生科技、基礎學科和經濟與管理科學5大學科,并存在學科交叉現象;被引頻次排名前10的論文共被引1 025次;研究熱點主要為栽培管理、食品保鮮與加工、遺傳育種、營養與藥用分析和病蟲害防治五大類。本研究結果可為柿研究發展趨勢的確定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柿;中國知網;文獻研究;計量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1; S665.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4.010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ot areas of persimmon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ersimmon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persimmon research from 1999 to 2019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CNKI database as the literature source,which included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s,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major organizations, main subjects involved cited frequency and keywor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NKI included 3 637 valid literatures related to persimmon. 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160 articl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45 articles) and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72 articles) were the top three institutions in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The top three periodicals of published papers were "Hebei Fruits", "Fruit Growers' Friend" and "Deciduous Fruits". Persimmon research literature mainly involve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basic disciplines an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re was a phenomen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 papers with the top 10 citation frequency were cited by 1 025 times totally. There were five research hotspots, including cultivation management, food 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genetic breeding, nutrition and medicinal analysis, pest contro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ersimmon research.

Key words: persimmon; CNKI; literature research; bibliometrics analysis

柿(Diospyros kaki L.)為柿科(Ebenaceae)柿屬(Diospyros)多年生落葉果樹,原產于中國,是我國重要的特色果樹之一[1]。據統計,我國栽培的柿品種有1 058種,其中很多是我國特有的地方品種,如陜西富平的尖柿,陜西涇陽、三原的雞心黃柿,河南博愛的八月黃,河南平頂山的七月糙,河北、北京一帶的磨盤柿等[2]。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統計,2019年我國柿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為919 995 hm2(占世界92.70%)和3 247 068 t(占世界76.04%),均居世界首位[3]。柿果實甘甜多汁,營養價值高[4]。柿霜、柿蒂、柿葉、柿皮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5-8]。柿樹適應性強,栽培范圍廣,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樹種[9]。

文獻計量學是把數學和統計學應用于研究圖書、文獻及其他的交流中介,用數學統計方法分析文獻,了解學科的整體布局、發展方向和趨勢,已被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廣泛應用,蘋果、梨、櫻桃、獼猴桃、柑橘和石榴等樹種均已開展相關文獻計量分析,并總結出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10-16]。張毅[17]、貝蓓等[18]、孫頡[19]曾對國內外柿研究相關文獻進行過分析,但研究年限范圍相對較短,且未對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柿研究的基金資助和關鍵詞進行說明。因此,本研究試圖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和CiteSpace軟件,對近20年國內發表的柿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從科研文獻產出的角度揭示國內有關柿研究領域研究文獻的分布情況、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旨在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以“柿”為關鍵詞,選定學術期刊、博碩論文、會議論文進行跨庫檢索。檢索時間為2020年7月10日,采集范圍為1999—2019年,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共檢索出論文4 965篇,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人工剔除通知、會議、重復等文獻后,共獲得有效文獻3 637篇,用于后讀文獻計量學分析。

1.2 分析方法

以檢索出的有效論文為研究樣本,參照文獻計量學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Cite Space軟件對文章的出版年份、作者情況、研究機構、高產出機構、基金資助機構、主要發表刊物、研究領域、被引頻次及關鍵詞等指標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論文數量年度分析

由圖1可知,1999—2019年基于CNKI數據庫分析,柿相關領域的3 637篇有效文獻中,在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為3 211篇,占全部文獻量的88.29%,其次為學位論文,發文量為322篇,占8.85%,會議論文104篇,占2.86%;2000—2016年學術期刊發文總量較1999年(121篇)均呈增長趨勢,其中2007年發表論文最多為198篇,而2017—2019年學術期刊發文量較1999年呈下降趨勢,年度發文量95~104篇;1999—2019年學位論文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從1999、2000年的0篇到2019年的28篇,說明柿相關研究逐漸受到高等院校關注,研究團隊也在逐年擴大;期刊論文中,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占比介于14.79%~35.16%之間。

2.2 核心作者及所在機構分析

通過對核心作者和所在機構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掌握論文的主要來源,了解各機構的學術研究氛圍和研究能力。根據文獻計量學中普賴斯定律N?艿0.749,式中ηmax為以第1作者(含獨立作者)發表論文的論文數,發表論文N篇以上的作者為杰出作者[20]。將發表論文最多的第1作者發表的論文數據(24篇)代入普賴斯定律,得出發表3.669篇,取整數為4篇(含4篇)的作者為杰出作者。據此公式計算,1999—2019年發表4篇(含4篇)以上柿相關論文的作者共132人,其中前12位作者(文獻量≥10)作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表1)。根據普賴斯定律,“統計年限內核心作者發表文獻數應占文獻總數的一半”才能形成作者群[21],1999—2019年柿研究核心作者發表文獻共785篇,占文獻總數的21.58%,所以中國柿領域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同時,柿研究機構分布在多個省份,說明我國柿栽培范圍廣,研究機構多,研究團隊不夠集中。

2.3 論文產出單位分析

中國柿研究前10位的機構如表2所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居前3位,且這3所高校學位論文數量也較多;前10位的研究機構中,高等院校占7個,說明高等院校對柿研究關注較多,是我國柿科學研究的主體單位。

2.4 期刊分布情況分析

期刊分布情況反映了論文的空間分布特征,可有效了解該領域熱點期刊,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相關研究結果。由表3可知,1999—2019年CNKI收錄柿研究文獻前10的期刊中,僅有《園藝學報》、《中國果樹》和《中國南方果樹》為中文核心期刊,其載文量僅占前10位刊物總載文量的21.05%,說明柿研究論文的學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5 基金項目分析

1999—2019年CNKI收錄的關于柿研究論文中,有基金資助的1 008篇,占論文總量的27.72%,主要來源于200多種基金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資助447篇,占44.35%;省級項目資助561篇,占55.65%。在國家級項目中隸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180篇,其次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表4)。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呈逐年波動上升趨勢(表5),由最初2年的年均2篇增加至2019年的24篇,說明柿相關研究越來越得到重視,但與其他樹種相比國家級項目資助較少,以后柿研究需加強團隊合作,提升研究能力,爭取獲得更多國家級項目資助,以利于柿研究持續健康發展。省級及市基金項目資助單位中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論文最多,為22篇,其次為浙江省科技項目和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表4)。

2.6 學科及研究領域分布分析

由表6可知,柿研究論文涉及5個學科,發文總量4 093篇,該數量與搜索的柿研究有效總發文量不符,是因為研究內容存在學科交叉現象所致;從學科分類角度看,涉及最多的是農業科技,表明柿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業科技,而涉及工程科技、醫藥衛生科技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經濟與管理科學方面的投入的精力更少,今后在柿研究方向上可加大交叉學科研究力度。

2.7 文獻被引頻次分析

文獻被引用次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科的研究熱點和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度[22]。從表7可知,柿研究相關文獻被引頻次排名前10位的論文共被引1 025次。由于文獻的引用具有滯后性,10篇被引用頻次最高的論文均發表于2010年之前,其中9篇發表于核心期刊,這些文章對后期柿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其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是郭大龍于2006年在《果樹學報》上發表的《部分柿屬植物SRAP-PCR反應系統的優化》,說明對柿屬植物SRAP-PCR反應體系的關注度較高,柿研究熱點正逐漸向分子生物學方向轉變。

2.8 文獻關鍵詞可視化分析

關鍵詞體現了文獻的主題,是對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通過CiteSpace對關鍵詞構建共現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23]。圖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節點越大;節點之間的連線粗細程度代表共現強度的高低[24]。由圖2可見,柿研究論文關鍵詞出現頻次最多的為柿樹,達228次;識別出頻次超過100的關鍵詞7個,降序排列依次為柿樹、柿葉、甜柿、柿蒂蟲、結果母枝、磨盤柿和日本甜柿。

由關鍵詞共現分析形成14個聚類(圖3),反映柿研究領域的方向和熱點內容。通過聚類分析將1999—2019年柿領域的研究熱點分為5類:第1類柿樹栽培管理,主要包括優質豐產(高產)栽培技術、整形修剪技術和育苗嫁接技術[25-27];第2類食品加工,主要包括柿脫澀保鮮技術,柿葉茶、柿餅、柿酒、柿醋等加工工藝[28-31];第3類柿樹育種工作,主要包括遺傳多樣性和基因相關研究[32-34];第4類營養與藥用價值,主要研究柿果肉、葉片以及柿蒂提取物營養與藥用功能[35-36];第5類病蟲害防治[37-38]。

在關鍵詞的研究基礎上繪制時序圖譜,反映了研究主題隨時間變化的主要研究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時間段內的研究趨勢。由圖4可知,1999—2004年凸顯的關鍵詞為柿炭疽病、脫澀、授粉樹、結果母枝、豐產栽培技術等,研究重心傾向于生產栽培方面;2005—2009年凸顯的關鍵詞為硬度、產量、果實品質、柿葉黃酮、抗氧化等,開始向研究果實品質及功能成分轉變;2010年之后凸顯的關鍵詞為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高效液相色譜等,分子生物學相關研究增多。

3 結論與討論

我國柿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為迅速,1999—2019年發表論文數量尤其是學位論文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隨著對柿研究關注度的提高,逐漸形成了核心作者和高產出單位,尤其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發表碩博學位論文較多,培養了大批柿領域研究生,形成了較強的科研團隊,在我國柿研究領域占據一定的地位。但截止2019年,柿研究論文國內主要發表刊物前3位均不屬于核心期刊,且獲得國家級基金資助的文章不足總數的一半,說明柿研究深度不夠,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研究學科主要以農業科技為主,研究內容多與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食品貯藏保鮮與加工、營養成分與藥用分析等相關。由柿研究文獻的關鍵詞聚類分析可知,研究方向主要為生產栽培、食品保鮮與加工、遺傳育種、營養與藥用價值和病蟲害防治。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是近年來柿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分子標記”和“遺傳多樣性”等關鍵詞為研究重點的科學文獻逐漸增多。

通過文獻計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柿研究現狀,反映了柿研究領域的熱點方向,同時也顯示出研究中的薄弱環節,為今后柿研究指明方向。本文分析表明,我國柿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加強,應充分利用現有平臺,通過資源整合和團隊合作,著重加強以下3方面研究:一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挖掘優良基因促進品種改良;二是加強交叉學科,加大功能性成分及醫學保健功效分析,拓寬柿屬植物應用范圍;三是針對生產栽培中出現的瓶頸開展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促進柿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艷鋒, 付江凡. 基于SWOT比較的中國柿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 中國果樹, 2020(3): 132-137.

[2] 劉滔, 朱維, 李春美. 我國柿子加工產業的現狀與對策[J]. 食品工業科技, 2016, 37(24): 369-375.

[3]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STAT—作物[DB/OL]. (2020-

12-22)[2021-04-08].http://www.fao.org/faostat/zh/#data/QC.

[4] 李永慈, 閻曄輝. 柿果柿葉的食療用途[J]. 農村科技開發, 1999(6): 40.

[5] 胡運霞, 譚彩霞, 武延生, 等. 柿霜化學成分及功能的研究進展[J]. 現代農村科技, 2013(5): 61-62.

[6] 沈紅霞, 占衛國, 占燕. 柿資源的研究現狀[J]. 安徽農業科學, 2009, 37(23): 10967-10968.

[7] 傅建敏, 梁晉軍, 周道順. 柿葉有效成分研究綜述[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3, 33(11): 66-72.

[8] 伍永仁. 果皮的藥用價值[J]. 福建農業, 2007(8): 37.

[9] 王立娟, 王壯, 蔡永強. 貴州省柿產業現狀、研究進展及發展對策[J]. 中國果業信息, 2013, 30(11): 21-23.

[10] 許志強. 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與情報計量學[J]. 西昌師專學報, 1994(1): 98-101.

[11] 龐景安. 文獻計量學的研究與發展[J]. 情報理論與實踐, 1994(3): 46-50.

[12] 李穆, 蔡元保, 楊祥燕, 等. 基于CNKI農業科技領域的中國菠蘿文獻計量學分析[J]. 中國南方果樹, 2018, 47(6): 158-162.

[13] DALLA VIA J, BARIC S. Tree fruit growing—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Germany: a statistical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period 1950-2010[J]. Erwerbs-Obstbau, 2012, 54: 11-30.

[14] 朱長菊, 彭鳳蘭, 盧明芳. 基于SCI-E的獼猴桃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J]. 食品科學, 2016, 37(13): 287-292.

[15] 張娟, 王寧, 張以民, 等.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國際柑橘黃龍病文獻計量分析[J]. 果樹學報, 2014, 31(6): 1139-1146.

[16] 馮立娟, 陶吉寒, 楊雪梅, 等. 基于文獻計量的石榴研究發展狀況分析[J]. 山東農業科學, 2020, 52(5): 136-141.

[17] 張毅. 1994—2001年柿專業文獻計量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3(5): 135-138.

[18] 貝蓓, 史少凡. 我國柿研究核心期刊載文計量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 40(8): 5024-5025.

[19] 孫頡. 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外柿研究現狀分析[J]. 果樹學報, 2017, 34(6): 706-714.

[20] 鐘文娟. 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測評——以《圖書館建設》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2): 57-60.

[21] 陳燕, 甘衛堂, 余江敏, 等. 2009—2018年中國番木瓜文獻計量學分析[J]. 東南園藝, 2019, 7(3): 40-45.

[22] 蔡國俊, 張麗敏, 李安定. 基于文獻計量視角的我國三葉木通研究現狀[J]. 貴州農業科學, 2020, 48(10): 117-120.

[23] 韋妮娜, 徐曼曼, 潘菊華, 等. 基于CiteSpace腦白質病的相關文獻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 2020, 17(17): 9-14, 20.

[24] 劉禮. 基于CiteSpace的國際圖像分類應用研究可視化分析[J]. 科技創業月刊, 2016, 29(12): 106-108.

[25] 宋少華. 礦質元素變化及對甜柿果實品質的影響[D]. 南京: 南京農業大學, 2015.

[26] 朱仁勝. 去芽及激素處理對柿生長發育的影響[D].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6.

[27] 郭靜. ‘陽豐甜柿園土壤和樹體養分年動態變化及平衡施肥設計[D].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7.

[28] 韓雙雙. 不同脫澀方法對磨盤柿貨架品質及ADH基因表達情況調查[D]. 沈陽: 遼寧大學, 2019.

[29] 郝晴晴. 不同品種、季節柿葉茶品質分析及適制工藝初探[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14.

[30] 林朔. 廣西恭城月柿柿子干生產工藝的研究[D]. 廣州: 華南農業大學, 2018.

[31] 李巧鳳. 甜柿果醋釀造工藝、抗氧化活性及催陳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20.

[32] 梁晉軍. 柿及其近緣種親緣關系及柿品種遺傳多樣性的研究[D]. 北京: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2015.

[33] 徐君馳. 中國甜柿自然脫澀相關基因ALDH2的功能分析[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18.

[34] 屠煦童. ‘南通小方柿GA2ox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 南京: 南京農業大學, 2014.

[35] 劉滔. 柿粉對面包品質的影響及柿單寧—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及機制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17.

[36] 黃明玉. 柿桃提取物對L—NAME誘導高血壓大鼠的降壓作用及相關機制的研究[D]. 南寧: 廣西醫科大學, 2019.

[37] 鄧全恩. 柿果頂腐病發病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D]. 北京: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2014.

[38] 王旭. 茉莉酸甲酯誘導金橘和柿樹對蚧蟲的防御反應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學, 2010.

猜你喜歡
中國知網文獻研究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中醫健康教育相關的護理研究現狀分析與思考
AMLC與PSDS檢測醫學論文重復率結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