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學目標的應用

2021-07-16 06:13何嬋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科學方法初中物理應用

何嬋

[摘? 要:在新課改要求下,教育更加強調對學生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更加看重。本文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的傳授原則,列舉了一些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應該學到的具體的科學方法,并對每一種科學方法的典型實驗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初中物理;科學方法;應用]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是其他自然學科的研究基礎,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初中生正是身心全面發展的階段,接受正確規范的物理學科學學習方法,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學發展和進步的需要。而隨著我國社會階段的穩步推進,教育理念已從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轉向為學習能力培養,這使得接受教育的過程成為了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傳授基本知識時,要不斷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學習經驗,接受學生的指正,進而提高教育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確立良好的教學目標,引導和促進教育過程的進行,注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進行信息的處理歸納和總結,提升學生反思總結的能力和態度。本文根據初中物理教學實際,講述了初中物理科學方法的傳授原則,并將初中物理教學中涉及到的科學方法進行初步的總結歸類,對科學方法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初中物理教學科學方法的傳授原則

(一)以學生為本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加強學生對科學方法自主運用。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與學生實際相適應的方法,建立完整的教學課程體系,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并切實掌握科學方法。

(二)靈活機動性原則

不同的科學方法對應著多種實驗對象,若是死記硬背,很可能會致使實驗難以進行下去,或者最后得出錯誤的實驗數據。因此,教師在傳授科學方法時,應該貫徹靈活機動的原則,針對具體問題選擇適合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中常見科學方法分析

(一)比值定義法

比值定義法是較為常見的定義新物理量的方法,初中物理中的多個概念的定義用到了這種方法,比較典型的有:利用路程和時間定義速度;利用質量和體積定義密度;利用力和受力面積,定義壓強;利用功和時間定義功率。在實際物理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對速度、密度和壓強等新物理量的定義方法,進而對比值定義法的應用有更深刻理解和領會,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這也是學生探究和學習物理的常用方法。在學習初中物理中運用到等效替代法的具體實例包括:在測量摩擦力時用拉力替代摩擦力;在用排水法測量物體體積時,用排開水的體積替代物體的體積;用合力來等效多個力;用總電阻來等效串并聯電路的電阻。對于等效替代法,學生需要在實際運用中判斷并應用這種方法,提升對知識點的認知。

(三)假設法

對物理的科學學習和研究,離不開適當的假設。其中,包括參量假設、過程假設、極端假設和反面假設等。甚至嚴格來說,等效替代法也是一種假設法。通過假設,我們能對問題深度剖析,并通過相關實驗判斷和推理。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使用假設法,能起到化拙為巧、化難為易的效果。假設法的運用假設法的利用可以方便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不僅為快捷解題提供了便利,更為培養創新能力開辟了途徑。但是,要正確恰當地運用假設法,必須深刻把握其“設而不假”的關鍵要領,即假設的內涵與問題本身并不矛盾。否則,就會造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后果。

(四)控制變量法

自然界中發生的各種物理現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因此影響物理學研究對象的因素在許多情況下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交錯、共同起作用的。要想準確把握研究對象的內在屬性和外在特征,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僅僅在自然條件下的簡單觀察和研究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利用人為影響,改變觀察對象的各種條件以深度觀察對象,這也是“控制變量法”的內在含義。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來設計實驗的過程,就是對控制變量法的初步學習。學生要努力掌握控制變量法,從而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才能有計可施。

(五)圖像法

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用到數學中圖像這種特殊且形象的工具,以便能表達出各種物理現象的過程和規律,例如,利用路程時間圖像法描述物體的運動規律;利用圖像法描述晶體熔化和凝固的規律。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應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圖像法分析數據,從而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們歸納出物理規律。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真正的掌握了科學方法,才具備了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和傳授科學方法,使學生對物理形成正確認知,形成完善的學習體系。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進行課堂練習、實驗操作等多種實踐方式,并讓學生舉一反三,這樣在以后出現類似物理問題時,就能自主運用學過的科學方法來解決。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對于科學方法的選擇及傳授一定要比較各種方法的可行性。在傳授學生知識時,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使每一個科學方法的可行價值都發揮到最大,從而提高學生科學學習、高效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將虎.試論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中科學方法的滲透[J].文理導航(下旬),2016(07):71-71.

[2]謝影.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研究[D].安徽:安徽師范大學,2018.

[3]趙永紅.初中物理教學原則[J].考試周刊,2018(20):173.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金裝鎮初級中學? 526532

猜你喜歡
科學方法初中物理應用
科學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學習進階中的作用
“四個全面”蘊含的科學方法對政治工作的啟示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