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教學中的減災防災教育

2021-07-16 10:42唐偉東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唐偉東

[摘? 要::初中學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后備力量,是國家的希望,現在的初中學生對災害的防范意識淡薄,讓初中學生掌握減災防災的知識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初中地理有豐富的減災防災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向學生傳授險境求生的本領對減災防災非常大現實意義,還能為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減災防災]

2008年我國發生了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發生的地震海嘯引發核危機,這些自然災害引起的慘烈場景,我們仍歷歷在目。從這些自然災害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而我們人類在大自然災難面前顯得非常渺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應對災害知識的指導,對學生掌握減災防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認識自然災害 科學應對

初中地理就是研究自然和人文方面知識的學科,在地理課堂中應充分挖掘自然災害的知識并拓展開來,指引學生掌握各種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知道它們的危害,如何預防和止損。當自然災害來臨時,我們就會科學地應對,做到胸有成竹,把災害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海嘯造成核泄露后,在日本周邊的國家居民擔心受到核泄露的傷害,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他們缺乏對海嘯科學認識和相關的災害應急處理知識。我國也是一個頻繁發生地震的國家,因為我們國家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匯處,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由于地殼不穩定會經常發生火山和地震,所以在我國太平洋沿岸和西南地區火山、地震較多;地震的劇烈振動會直接損害地表上的房屋,還會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火災等次一級危害。通過對地震的科學認知,我們知道地震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同學們就不會相信封建迷信和謠傳,并且能夠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正確處理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如在地震發生后,我們要迅速撤離危險區域或躲在堅固的掩體下。

二、利用國情教育 培養“居安思?!钡乃枷?/p>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實力迅速增強,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們的中學生大部分是這段時間出生的孩子,就像是溫室里成長的花朵,對災害的防范意識普遍淡薄。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且種類多分布范圍廣。由自然災害造成的災難舉不勝舉,許多自然災害嚴重程度令人慘不忍睹。教師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國情教育,培養學生“居安思?!钡乃枷?,做好相應災害應急處理預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如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經常發生的國家。受夏季風影響,我們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接受更多的降水,但同時也因為夏季風不穩定導致夏季風弱時會出現南澇北旱,夏季風強時出現北澇南旱,我國人口多耕地面積少和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這樣的現實情況加劇了旱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糧食安全始終是懸掛在全國人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此我們更要培養學生的糧食安全的危機意識,使學生自覺地參與節約糧食,反對鋪張浪費的行動之中。

三、增強環保意識 倡導低碳生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良好的生活環境是關系到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卻忽視了在快速進行工業化的同時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被打破,出現了諸多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如我國西北地區為追求經濟發展過渡放牧導致土地沙漠化使北方地區沙塵暴;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導致許多大城市出現了霧霾天氣;工業化進程太快,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導致許多工廠直接把工業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導致河流污染嚴重;人類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等。怎樣才能減少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我在講授怎樣應對全球變暖的知識時,引導同學們閱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雖然學生的回答不盡全面,但是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發揮自主想像。通過討論,他們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是人為的因素。通過學習,他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能夠自覺地倡導低碳生活。

四、培養團隊協作思想 減災防災

在遇到自然災害時,個人的應對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通過集體的分工合作,就能減少災害的危害,讓效益最大化。因此培養團隊協作應對自然災害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當遇到危險時,團隊可以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有序地組織搶救和撤離,降低風險和損失。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豐富的區域合作知識,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南南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等。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各有優勢,如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市場管理方面具有很大優勢。發展中國家在資源、勞動力具有優勢,兩都通過區域合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而且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大家團結起來,就能取長補短,發揮團隊的優勢。另外許多自然災害的特點也決定了必須依靠各個個體共協同合作才能有效解決,所以培養團隊協作思想是應對自然災害的有效途徑。

五、延伸課堂教學 拓寬減災防災教育

災害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的條件下,處理方法各不相同,也需要相應的訓練,所以減災防災教育必須向課外延伸。學校的應急演練、班會課上的安全教育等都是很好減災防災的內容。應急演練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在實踐上,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具有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優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學習。對于專業的減災防災知識技能,學校還會邀請相關的專業人員給學生現場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學生會把地理課堂上學到的相關知識應用于生活生產實踐中,拓寬減災防災教育,將知識轉變為意識,更好地促進減災防災。

總之,在教學中,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學知識,培養初中學生自然災害的的憂患思想和掌握減災防災的知識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

龍川縣第一中學初中部? 517300

猜你喜歡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對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教學內容探析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