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策略探討

2021-07-23 09:37高珺
速讀·上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人文精神滲透高中語文

高珺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兼具知識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不僅能夠豐富高中生語文知識,還能讓學生受到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情操,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本文將分析高中語文教材中人文精神滲透的現狀,并提出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策略

高中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語文知識,還需要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加強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在豐富高中生知識儲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位,從而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的現狀

(一)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人文教育

許多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查閱工具書,掌握課文的生字和生詞,然后在進行課文段落和語言分析,將一片完整的課文直接開來讀懂嚼爛,卻往往忽視了學生對課文思想情感的把握。這種教學方式盡管在應試教育中比較有效,卻很難對學生思想上產生影響,無法滿足當前素質教育的需求。

(二)重視語言說教,忽視學生體驗

有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將人文的滲透當成了思想教育,注重在語言上的教化,而忽視了學生對于課文中人文情感的體驗,這樣不僅無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消化理解,還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影響到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降低了高中生課堂活動參與度。

(三)重視教學形式,忽視教學互動

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變成了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每個學生在閱讀和理解課文都會形成自己的獨特理解,但是,學生由于缺乏課堂表達的機會,進而選擇了沉默。同時,教師也無法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很難對自己教學方式進行調整,進而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惡性循環,既影響到課堂教學互動,又影響到學生對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吸收。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策略

(一)充分利用高中語文教材資源

1.課文閱讀中滲透人文精神

高中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思想性和人文性兼備的優秀文章和詩詞作品,這些文章在閱讀起來,很容易喚醒學生的內心情感,與作者的寫作情感產生共鳴,在挖掘課文和詩詞的內涵中,學生將受到啟發,從而感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師在引動學生進行此類文章閱讀中,可以營造出閱讀教學的意境,發揮出教學情境的烘托作用,讓這種人文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更加強烈。

例如:在《沁園春長沙》詩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握住詩詞的情感走向,在網上選擇富有激情的音樂作品,比如:《石破天驚》、《征服天堂》等,這些富有激情的音樂作品自身就是情感的符號,很容易讓學生心情激蕩。

將此類音樂作為學生朗讀時的背景音樂,學生能夠將詩詞要音樂的情感糅合到一起,從而對詩詞的思想和情感體悟的更加真切,進而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達到閱讀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

2.在群文閱讀中感受人文精神

群文閱讀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的閱讀方法,所謂群文閱讀是將具有一定關聯性的文章收集到一起,在課堂上同時閱讀多篇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文章的共性,從而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將課文表達的人文精神作為主線,在教材中找到具有情感共性的文章或詩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

例如:在部編版高一語文教材中,收錄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文章,這些文章具有相同的共性。

《故都的秋》是一篇描寫秋天的散文,文章中用到了大量佳句,描寫了秋天的蕭瑟和凄涼,在抒發作者悲秋之情的同時,刻畫了生動、絢麗的秋的畫面;而《荷塘月色》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這篇文章中運用了精妙的比喻以及疊詞等表達技巧,表達了作者對和諧寧靜的世界的向往。

這兩篇文章雖然表達的情感略有不同,但是,在通篇閱讀后,能夠在兩篇文章中尋找到突出的共性,即能夠給學生帶來優美的意境。將兩者結合起來,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章藝術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的向往,從而達到人文精神滲透的目的。

(二)實現課內教學向課外的延伸,實現人文精神滲透

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的代表性,教師可以將課文作為線索,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同時,向課外閱讀延伸,讓學生從具有關聯的文章中找到人文精神的契合點,從而豐富自身的人文情感。

例如:在進行《沁園春長沙》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詩詞的作者作為線索,將課內教學向課外延伸。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主持農民運動時期寫下的一首詞,他在不同時期有著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詩詞作品,比如《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以及《西江月井岡山》等,教師可以將詩詞作者作為課內向課外延伸的契機,向學生推薦毛澤東的詩詞,讓學生在課內外結合閱讀中,感悟到毛浙東偉大的革命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在豐富詩詞閱讀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在讀寫結合中實現人文精神的滲透

閱讀和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兩大主要任務,兩者之間相對獨立,又互相輔助,相互促進。教師可以將閱讀板塊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實現讀寫一體化教學,從而實現人文精神的滲透。

例如:在進行《喜看稻菽千重浪》課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之后對科學家袁隆平的事跡進行思考,寫出一篇讀后感。寫作的過程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過程,通過這種讀寫結合方式,能夠讓學生自然而然的發掘文化思想精髓,實現人文精神的滲透。

三、結束語

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人文和思想方面教育。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加強對教材資源的運用,豐富人文精神滲透方法,從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永霞.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7:118.

[2]孫高強.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J].語文天地,2019:76-77.

[3]張寶珠.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J].新智慧,2019:79-79.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滲透高中語文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背負十字架的勇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