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引導學生“體驗”式地學習

2021-08-01 07:03鄧秀蘭
教學博覽 2021年7期
關鍵詞:聯系實際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鄧秀蘭

內容摘要: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數學活動,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實現學生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體驗 ?動手操作 ?聯系實際 ?合作交流

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學與做中進行感知體驗,這樣,小學生對所學知識先體驗,所學知識才能理解掌握,進而靈活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體驗中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因此,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的。

一,加強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數學

美國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讓學生從做中學”?!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通過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時,課前我讓每個學生用硬紙做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上課時,我出示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猜一猜,它們的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說自己的猜想,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接著,我演示操作,在空圓錐里裝滿泥沙,倒入空圓柱里,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然后我又把圓柱里的泥沙倒進圓錐,同時問道:“把圓柱體內的泥沙往圓錐內倒三次倒光,這又能說明什么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討論完后讓學生拿出自已的學具,用事先準備好的泥沙,親自動手做實驗,進一步體驗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接著我又問“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系”?然后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最后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通過猜一猜,說一說,做一做,看一看這一系列活動,不僅提供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層度的享受成功的快樂感,而且使大部分學生都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并實實在在地體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

二、聯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去學習和理解數學。在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力量。在教學設計時,有針對性地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空間中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例如,在教學“觀察的范圍”這一課時,我先出示課本34頁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然后提問,小猴在A處能看到地上所有的桃子嗎?為什么?那它能看到墻內離墻最近的一點在哪里?請同學們用尺子畫一畫。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一下子就畫出來了。接著再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小猴在B點和C點的觀察范圍,最后讓學生比較、思考:小猴站在哪一點上看到的桃子最多?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與什么有關?通過上面的學習,你發現了什么?通過對在不同觀察點觀察到的范圍的探究,能使學生感受到觀測范圍隨觀察點的變化而變化。當學生掌握了這個知識后,我和學生一起走進生活,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除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練習外,我還讓學生去思考:晚上自己在路燈下行走,當走向路燈和遠離路燈時,影子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一個圓直立在地面上,被太陽斜射其正面,它的影子是什么?同學們紛紛展開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動腦、動口,這樣不僅拓展了知識的廣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體驗到數學是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學科。

三、組織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數學

教學中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提高社交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的評價,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同時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一”這一課時,我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園里各種動物的地理位置,請同桌之間討論交流各場館分別在噴泉廣場的什么位置,通過同桌之間的交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同學們都能很快說出以噴泉廣場為中心各場的位置。接著,我又提出下面兩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思考、討論交流:(1)熊貓館和獅虎山都在噴泉廣場的東北方向,怎樣區分這兩個場館的位置?(2)大象館和熊貓館都在噴泉廣場的東偏北60°方向上,怎樣區分這兩個場可以館的位置?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了思考、探究和合作討論交流,很快總結出確定位置的方法需要方向、度數和距離三個條件,由此可見,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獲得了更多更有價值的數學活動體驗,從而提升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數學

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情感的融洽,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主動積極、心情舒暢地去學習,能體驗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注意多用鼓勵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溫和誠懇的言語打動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時,準備各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請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我在進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數學活動,讓他們真正體驗和感悟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從而實現學生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猜你喜歡
聯系實際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探究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途徑
2016年全國高考物理聯系實際試題賞析
讓數學課堂成為探索能力的訓練場
“上課時間太長,下課時間太短”的啟示
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在活動中探索求知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