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證新中國誕生的紅色攝影

2021-08-09 13:49康妮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11期
關鍵詞:新中國開國大典

【摘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對攝影在宣傳工作中的意義高度重視。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際,紅色攝影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集體創作,已迅速成為中共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一環,并在中國攝影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后,這種集體創作圍繞開國大典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達到一個頂峰,也為新中國的宣傳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重溫經典之作,感受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光輝歷程,激發愛國主義熱情,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中國;紅色攝影;開國大典

【中圖分類號】TB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1-096-03

【本文著錄格式】康妮.見證新中國誕生的紅色攝影[J].中國民族博覽,2021,06(11):96-98.

紅色攝影在戰火中誕生,中國共產黨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認識到記錄歷史的重要性??谷諔馉帟r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的攝影隊伍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重要的政治動員與宣傳機構。1949 年7 月 7 日,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成立,由中央、華北軍區與北平市委三方面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以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經過一系列慎重研究決定,確定在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

在開國大典之前的首要大事是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大會為此專門成立了政協籌備會攝影科,華北軍區畫報社的吳群擔任科長。來自華北軍區政治部的華北畫報社、中央電影管理局北平電影制片廠照相科、東北局東北畫報社三個單位的6位攝影師參與拍攝,為了發稿方便,署名時就用代號。據回憶幾位攝影記者代號分別為: A:侯波,B:陳正青,C:吳群,D:楊振亞,E:林楊,F:孟昭瑞,使用代號既節省了時間,也是紅色攝影隊伍成建制化集體創作的體現。10月2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的三張開國大典的報道照片,就均未署名。這種代號式的署名方式,集中沖洗的管理方式,無疑是這一時期拍攝任務在統一部署下的集體創作的集中體現。

在政治協商會議順利召開之后,因為開國大典要在遠大于政協會議懷仁堂會場的天安門廣場上舉行,6部照相機無疑是覆蓋不了巨大會場的。于是決定政協報道的基礎上擴大攝影規模,加強攝影力量,特邀了駐京新聞單位的一些攝影記者來參加大會的攝影。

開國大典當天,華北軍區政治部畫報社的楊振亞、東北畫報攝影記者陳正青、中南海攝影科的侯波登上城樓拍攝。其他攝影師各有分工,分別按照之前規定好個人位置定點站位,分別拍攝集體創作,力求不漏下開國大典的任何一個場面。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伴隨著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天安門廣場變成了沸騰的海洋,毛澤東伴隨著禮炮聲、群眾的歡呼聲掌聲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東北畫報社的陳正青拍攝下了毛澤東宣讀公告和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的照片,成為這一歷史時刻的代表性照片,堪稱經典。

與此同時,開國大典上的每個攝影記者都有自己的位置,據吳群事后回憶,那天在天安門會場上遇見起碼二三十位攝影記者,當坦克分隊駛入天安門廣場時,至少有10名記者拍下了“功臣號”。宋貝珩、熊知行、吳群拍攝下了群眾的歡慶場面,孟昭瑞抓拍了軍樂隊形象,楊振亞拍攝了朱德下達閱兵命令的瞬間,紅楓、石少華、羅光達拍攝了受閱部隊。各攝影記者們各有分工,每個人都嚴格的定點定位,沒有漏掉一個重要場面。開國大典以這樣一副全景式的姿態被永遠記錄在共和國的歷史上。

紅色攝影的集體共同創作在開國大典時達到了里程碑式的時刻,據不完全統計,全黨全軍各單位的記者共拍攝下1.6萬張照片,如此大規模的有意識的集體影像創作活動在中國攝影史上堪稱史無前例。

陳正青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場面的《開國大典》照片登出后,向世界宣告了一個新政權的誕生,在全體中國人民心中樹立起新中國最初的形象,增強了國家凝聚力,激發了人民恢復經濟、生產建設的熱情,為新中國在建國之初贏得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發展環境打下了基礎。

紅色攝影的建制方式與精神實質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新聞宣傳工作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在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的這批紅色攝影師們,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也逐漸走向不同的創作道路,打開了新中國攝影的百花齊放。

隨著《開國大典》的見報,新中國的新聞攝影事業由此拉開帷幕。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從東北畫報社、華北畫報社、晉察冀報社調來了朱丹、陳正青、石少華、邵宇等知名攝影家來具體負責籌建工作。1950年3月25日,新聞攝影局正式掛牌成立,時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薩空了兼任局長,石少華任新聞攝影處處長。這是新中國第一個負責全國新聞攝影事業的領導機構,也是第一個肩負對內對外發稿的新聞攝影機構,編制有新聞攝影處、記者室、制作科、通聯科、資料科。也是新華社攝影部的前身,新華社攝影部作為共和國進程忠實的記錄者拍攝下了一條完整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績展覽會》在北京故宮開幕,展覽中展出約6000余幅攝影作品,是廣大攝影工作者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珍貴記錄,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所取得的階段性勝利的集中展示。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解放軍繼續向邊疆地區、沿海島嶼進軍,活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攝影工作者繼續隨軍執行攝影報道任務,拍攝下了和平解放西藏、土改運動、抗美援朝戰爭等重要歷史事件。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越過南北分界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楊振亞拍攝下了這幅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經典作品,向人民宣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必要性。楊振亞、孟昭瑞等紅色攝影骨干力量隨軍出征,拍攝下了大量抗美援朝這一勝利的壯烈歷程,“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8/14/qkimageszgzlzgzl202111zgzl20211135-4-l.jpg"/>

隨著國內局勢的穩定,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時,逐漸脫離于部隊畫報社系統的各級宣傳機關所屬攝影機構的攝影工作者成為主要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紛紛拿起相機,記錄下新中國建設的前進步伐。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全國有3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獲得約7億畝土地,激發了億萬中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人民畫報社攝影家茹遂初拍攝的一批記錄土改運動的照片,新人民畫報社創刊于1950年6月,前身為華北畫報社,隸屬于新成立的新聞攝影局,茹遂初當時擔任人民畫報社的攝影記者,赴青海進行攝影工作,拍攝下了當地土改運動進程中從訪貧問苦、發動群眾,到分配土地、發展生產系列珍貴影像資料,完整記錄了土改運動在一個地區的進程。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加快,黨中央需要一個更為成建制體系的攝影宣傳機構,能夠在中央協調下有序運轉,承擔全國各地的新聞采訪任務。1952年新聞攝影局撤銷,人民畫報社劃歸出版系統,中央決定在新聞攝影局新聞攝影處基礎上成立新華社新聞攝影部,石少華任主任,并在全國各地設立記者組,經過多年發展逐漸形成覆蓋全國的新聞攝影系統。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拍攝下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建立起共和國完整的形象檔案。

隨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紅色攝影也已漸漸完成歷史使命,但紅色攝影的源流與精神已成為新中國攝影界的發端,在組織體系、理論思想、人才培養機制等多方面影響深遠,并隨著共和國一起成長發展。

1956年,在黨中央確立文化藝術的“雙百”方針后,新聞攝影不再是攝影藝術的唯一選擇,部分紅色攝影家也開始用風光攝影的手段謳歌祖國大好山河,留下了大批極具藝術價值的祖國風光。風光攝影也在新中國建立后再次有所發展。正如紅色攝影發端之時,設立第一個攝影記者崗位的軍區司令聶榮臻對羅光達所說的:“你們是種子,要靠你們這些種子去生根、開花、結果,要靠你們發展軍區的攝影事業?!盵8]而在歷史前進的長河中,紅色攝影的種子開花、結果,發展了新中國的攝影事業。

參考文獻:

[1]袁成亮.開國大典背后的故事[J].黨史縱橫,2009(10).

[2]舒云.開國大典的攝影師們[J].黨史天地,1999(7).

[3]楊振亞.我用鏡頭記錄歷史時刻[J].中國人大,2009(10).

[4]袁成亮.開國大典背后的故事[J].黨史縱橫,2009(10).

[5]舒云.開國大典的攝影師們[J].黨史天地,1999(7).

[6]王子涵.論中國新聞攝影中國家形象的塑造[D].南京師范大學,2014.

[7]許林.新屮國新聞攝影年[J].思考的相機一第八屈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1999

[8]羅光達,靳福堂編.羅光達攝影作品·論文選集[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康妮(1988-),女,山東,碩士,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主要從事民國時期攝影作品研究。

猜你喜歡
新中國開國大典
作戰時間橫跨開國大典的是哪一次戰役?
10月歷史大事記
還原真實
美媒:“新中國”的贏家與輸家
新中國民族教育發展道路的探索
董希文與油畫《開國大典》
陳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封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