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浮力”教學探究

2021-08-10 17:34范文獻
天津教育·中 2021年6期
關鍵詞:浮力教學探究核心素養

范文獻

【摘? 要】在“核心素養”提出后,教育改革步入了新的階段,教師肩負的責任越來越重。在此背景下,教師唯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發掘,創設有益于激活學生探究意識的問題情境,才能將“核心素養”的要求進行有效的落實。從物理課程上來看,物理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這四個方面。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這些要素來設計這一學科的教學策略?;诖?,本文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對 “浮力”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浮力;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7-0055-02

【Abstract】After the "core literacy" was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 reform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re getting heavier and heavier. In this context, teachers can only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core literacy" by explo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depth and creating problem situations that are conducive to activating the students' sense of inqui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s curriculum, the core literacy of physics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ur aspects of physics concept, scientific thinking, scientific inquiry,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in phys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ully combine these elements to design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is subjec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of "buoyancy"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as the starting point.

【Keywords】Core literacy; Cuoyancy; Teaching inquiry

初中物理這一學科既關乎著學生的升學,還關乎著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然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教學結果,對于探究過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學生的認知和理解過程,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停留在初步認知的階段。在新課改下,人們對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物理課上,教師要明確物理學科這一特點,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教學中,保證物理教學高效地完成目標。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

在物理課堂上,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知識,教師常常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使學生原有的認知與新內容發生碰撞,產生強烈的探知欲,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高水平問題情境的設置,會進一步激發學生認知的沖突。例如,在學生知道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后,教師問學生:“沉到水底的小石塊有沒有受到浮力?”這一問題的提出會和學生的認知發生碰撞,學生就會想:“石塊受到浮力的作用還會沉到水底嗎?”再問:“實驗器材:一杯水、細繩和一個彈簧測力計。你們能不能根據提供的器材設計出一個實驗,來判斷水中的石塊有沒有受到浮力?”學生積極思考,但怎樣設計還不清楚。教師問:“同學們能不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的重力?”再接著問:“把小石塊掛在測力計下,將它浸入水中,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你們覺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學生頓時大悟:若示數不變化,說明石塊沒有受到浮力;若示數變小了,就說明石塊有受到液體對它的浮力。這樣一連串的設問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沉到水底的物體也受到浮力,自然得出了浮力大小的一種測量方法:稱重法,即[F浮=G-F拉]。得出稱重法后,接下來教師再問:“稱重法能不能測量任何物體的浮力呢?它有什么局限性?浮力的測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這一系列問題環環相扣,有層次性又有啟發性,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并且為下一節阿基米德原理作了較好的鋪墊。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物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例如:鋼鐵雖然可以通過“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浮力,從而讓船漂浮在水面上,但只需在船的底部挖一小洞,這艘船便會沉沒。但如果是一根實心木頭漂浮在水面上,有[25]露出水面,即便把水面下[35]的體積全挖掉,剩下的體積仍然有[25]的體積露在水面上。這一例子告訴我們:做人還是要實在點好。

三、重視探究性實驗活動,激活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在初中課程的設置上,一課時的時間為45分鐘,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對于物理實驗教學采取驗證性的實驗操作方法。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實驗步驟,卻省略了探究的過程,很容易導致學生對物理實驗教學失去興趣,限制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之下,教師必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對實驗教學的形式進行創新,結合教學內容,把實驗操作設計成探究性的活動,從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1.學生分組實驗:用手將空礦泉水瓶慢慢地壓入水中,讓其充分體驗浮力大小的變化,同時猜想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答: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有關。2.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交流心得,總結得出浮力大小與深度的關系:浸沒前,深度越深,浮力越大;浸沒后,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3.教師引導,小結得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那么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4.教師讓學生再次將空礦泉水瓶慢慢壓入水中,引導學生注意感受除了浮力大小變化外,還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小結得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5.教師:在水中加鹽后,雞蛋慢慢浮起來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得出結論:浮力的大小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小結: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四、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初中時期正值學生的青春期,此時學生身心正在發生一定的變化,尤其是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非常喜歡動手操作性的活動。所以,教師可以將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活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這門課程。如可以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平臺,引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思,在增強學生知識理解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其樹立良好的科學態度,實現學生物理核心素質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浮力”這一章的內容后,讓學生開展一場“如何讓雞蛋浮起來”的趣味競賽活動。

活動1:準備不同材質的物體和帶水的容器,將這些物體分別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并記錄,得出結論。

活動2:準備帶水的容器、食鹽、筷子、雞蛋等器材,把雞蛋放入帶水的容器中,然后讓學生分次在水中加入食鹽,并不斷攪拌,并將每次加入食鹽后的情況記錄下來,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歸納總結。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潛水艇,既要考慮到外觀,還要將浮力知識運用到其中。借助這類的課外實踐活動,不但能激活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浮力”的概念,還能使學生在了解浮力應用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樹立了良好的科學態度。

五、結語

總而言之,物理教學中我們要認真思考如何把知識轉變成智慧,讓知識成為素養。物理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思維點、能力點所承載的核心素養,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必須讓它滋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其朝著綜合性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加旗.初中物理科學思維水平劃分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途徑探討——以“運動的相對性”一課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05).

[2]朱文軍.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浮力深度備課[J].物理教師,2018(02).

(責任編輯? 范娛艷)

猜你喜歡
浮力教學探究核心素養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