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少林寺檔案數據治理研究

2021-08-11 17:53邢變變秦柯源
檔案管理 2021年4期
關鍵詞:數據治理開發利用文化自信

邢變變 秦柯源

摘 要:少林寺檔案是少林文化的載體,實現其檔案數據的開發與利用,對于發揚傳統文化,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少林寺檔案的自身特點,主張高標準管控檔案數據質量,集中化收集檔案數據,多舉措管理檔案數據,積極推動檔案數據開發利用的數字化轉型,以科學的檔案數據治理策略響應我國建設文化強國、增強國民文化自信的要求。

關鍵詞:文化自信;少林寺檔案;數據治理;開發利用;檔案管理

2020年10月17日,少林寺主辦的“少林學”學術研討會在禪宗祖庭少林寺大徹堂隆重開幕。此次學術研討會專門設置了主題為“檔案與少林文化大數據”的分論壇,這是“少林學”學術研討會中首次開設與檔案有關的分論壇,彰顯了少林寺檔案在少林文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歷史上的軍閥混戰使少林寺遭受重創,眾多建筑和藏書受到損毀。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少林寺的歷史文化地位得以恢復,其獨特的文化價值才逐漸得以肯定。伴隨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開展少林寺檔案數據治理工作的意義日益凸顯。采用科學、規范的措施對少林寺檔案開展數據治理,不僅能充分挖掘出少林文化的核心價值,更有助于凝聚少林力量,向全世界貢獻少林智慧,彰顯少林文化自信。

2021年4月8日,筆者在中國知網文獻庫中以“篇名”為檢索項,以“少林寺”并含“檔案”為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共獲得2篇相關的論文。一為丁海斌、唐密、趙錦濤、顏晗所著的《談少林寺檔案的組成及其歷史文化地位(上)(下)》,文章“就少林寺檔案的組成及在世界范圍內的歷史文化地位進行初步探討,并從目前少林寺檔案館建設的實際問題出發,提出建設以少林檔案文獻館為核心的‘少林五館的建議”。[1]另一文章為譚必勇、劉芮、楊紅瑞所著的《傳統與現代:少林寺檔案資源開發路徑探析》,該文剖析了少林文化發展的困境與機遇,并結合少林寺檔案資源開發現狀提出了對策。文章提出“建設‘數字中臺,數據化處理少林寺檔案”“打造新型少林IP形象,傳播少林故事”“聯合建館開發資源”等舉措,以實現對少林寺檔案的開發與利用。[2]整體看來,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還較為薄弱。

1 少林寺檔案數據質量管控

1.1 集中化收集數據。第一,形成以少林寺檔案館為中心的檔案數據收集模式。少林寺檔案分散廣泛,形成主體多樣,主要涉及五大類:嵩山少林寺本身;少林寺下院等附屬機構;獨立于少林寺之外但與其相關的機構如慈善基金會、少林實業發展公司等;收藏有少林寺檔案的文化機構如圖書館、博物館等;海外少林寺分寺及相關機構等。鑒于此特點,筆者建議應堅持集中統一的模式開展檔案收集工作,建設少林寺檔案館作為檔案收集中心,在收集少林寺內部形成檔案的同時征集和接收下院或其他相關單位形成的檔案。

第二,明確少林寺檔案館的數據收集范圍。一方面,全方位收集少林寺檔案數據,包括收集實體檔案數據和電子檔案數據。實體檔案數據有紙質檔案、金石檔案和聲像檔案;[3]電子檔案數據指少林寺及其下院附屬機構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辦理形成的數據文件。另一方面,全面收集少林寺檔案館內部數據,包括檔案工作者、利用者、游客等人流數據,庫房內溫濕度、防蟲防鼠等環境數據,檔案裝具的數量及位置、庫房規劃數據等。[4]

第三,采用數字技術收集少林寺檔案數據。針對紙質檔案,利用OCR技術識別出經書典籍、碑刻拓片等字體為印刷文字的檔案,并收錄至檔案數據庫中;僧侶手稿、記錄等原件為手寫稿且難以通過OCR技術進行識別的檔案,可以通過特殊手寫字的技術加以識別后收集入庫;一些難以通過識別技術加以轉換的檔案,可以由人工錄入實現數據收集。

針對金石檔案,少林寺檔案館可以利用影像或數字化建模技術,將檔案的外形特征、文字內容等數據收錄至數據庫中進行集中保存。

針對聲像檔案,音視頻檔案可以在對原載體進行內容讀取后,由檔案工作人員將其內容轉換成MP3、MPEG等通用格式進行收集存儲;照片檔案可以經掃描后形成電子文件,并以JPEG、TIFF等通用格式存儲入庫。

針對電子檔案,遵循業務一體化的理念,將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內嵌至少林寺及其附屬機構的業務系統中,并設置文件歸檔功能,做到“一鍵式歸檔”。

1.2 多舉措管理數據

1.2.1 建設高標準的少林寺檔案館。第一,檔案館建筑高標準。少林寺地處少室深山,叢林密布,夏季潮濕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檔案極易受到自然環境的侵蝕;此外,少林寺作為游覽勝地,游客規模大,寺中常年香火旺盛,易誘發火災,不利于檔案的安全保存。[5]因此,保證少林寺檔案館建筑的安全,是實現檔案數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例如:采用堅固、防侵蝕的建筑材料,以充分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選址應科學規劃,遠離洪澇、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段,也應適當遠離上香區等易燃場所。

第二,檔案館定位高標準。少林寺檔案館的定位是智慧檔案館,應將實現智能化管理少林寺檔案數據、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提供檔案服務、傳承發揚少林寺文化作為建館目標。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檔案管理智能化。少林寺檔案館應引進智能化的設備如報警系統、溫濕度檢測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為開展檔案管理活動提供支持。二是全館互聯智慧化。少林寺檔案館應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數據技術,將檔案館內的人、檔案、設備等方面的數據實現有機互聯,檔案工作者可以根據后臺系統實現對館內各方面工作的遠程調控,并時刻掌握環境參數的變化。[6]三是檔案服務多樣化。少林寺檔案館應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將被動提供檔案服務的工作模式轉變為主動。

1.2.2 完善少林寺檔案管理制度體系。第一,改進現階段檔案制度管理體系?,F階段的少林寺檔案制度體系涵蓋了檔案工作規章、檔案管理制度及檔案業務規范三個層面的管理要求。檔案工作規章分為文件歸檔制度及檔案管理辦法;檔案管理制度包括分類方案及檔號編制規則、整理實施細則、庫房管理制度、保管制度及借閱利用制度;檔案業務規范則包含檔案數字化流程、建設項目文件歸檔整理規范、特殊載體檔案管理規定。少林寺檔案形成主體豐富、種類多樣的特點使其管理要求相對復雜,現階段的檔案制度體系仍有可改進之處:一是檔案工作規章不夠細化,寺內文件的歸檔范圍需要更加明確;二是檔案管理制度雖涵蓋較多方面,但具體要求仍不能覆蓋檔案生命周期的全部階段,關于少林寺檔案的形成、收集、鑒定及銷毀階段的管理規范仍需補充;三是建議增設少林寺檔案工作人員管理條例,規范工作人員業務活動的開展;四是建議增設少林寺檔案數據相關管理辦法,在檔案日益實現數字化的背景之下,保證檔案數據維護及開發工作正常開展。

第二,推動宗教界檔案管理標準的制訂。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不僅文化地位在我國宗教領域首屈一指,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而且其檔案管理制度自成一體,管理技術較為先進,是宗教界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典型。因此,少林寺檔案館可以積極同國家檔案局及宗教事務局代表成員、其他宗教代表、各領域專家學者等人取得聯系,主持召開宗教檔案管理標準制訂大會,牽頭制訂宗教領域檔案管理標準,推動宗教領域檔案管理制度體系規范化,保障我國優秀宗教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1.2.3 保障少林寺檔案數據的安全。少林寺檔案館應立足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過程,保障檔案數據的安全。第一,在檔案數據的形成階段,少林寺檔案館應采用新的數字技術手段收集檔案數據,保障檔案數據準確性和完整度,此外,應及時對少林寺檔案數據添加動態或靜態水印,防止檔案數據被盜用,起到保護少林文化版權的作用;第二,在檔案數據的組織階段,少林寺檔案館應對檔案數據進行密級鑒定,設置安全管理層級,并利用算法對檔案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限制系統聯網范圍,保證檔案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防止檔案數據遭受泄露和損毀;第三,在檔案數據的存儲階段,少林寺檔案館在保證檔案數據存儲系統安全可靠的同時,應重視數據備份,如采取脫機備份、異地備份等傳統方式,或租賃、購買數據托管公司的存儲空間來實現“云存儲”,為保障檔案數據安全增添一副新的籌碼;第四,在檔案數據的開發利用階段,少林寺檔案館采用穩定的系統平臺適時開放檔案數據,并加強對用戶的身份識別功能,在保護用戶個人隱私的范圍內支持追蹤檔案數據的使用軌跡,保證檔案數據的合理性利用。

2 少林寺檔案數據開發利用的數字化轉型

檔案數據開發利用的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在檔案數字化轉換、升級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推動檔案業務活動數字化的高層次轉型。2019年國家檔案局出臺了《檔案移動服務平臺建設指南》(DA/T73-2019)(下文簡稱《指南》),提出要“建設具備移動性、互動性和個性化特點的檔案移動服務平臺,形成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檔案業務新模式”。[7]少林寺應積極響應《指南》要求,推動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的建設,全面實現少林寺檔案數據開發利用的數字化轉型。根據《指南》要求,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提供以下服務功能:檔案查詢、檔案展廳、檔案資訊、互動交流等。

第一,優化查檔功能?!吨改稀分赋?,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具備檔案查詢功能,具體包括“應具備精確查詢和模糊查詢功能,預約查檔功能,提供查檔須知和查檔流程等信息,應提供檔案部門聯系方式,包括地址、聯系電話等”。[8]以北京市檔案館的微信公眾平臺為例,該平臺不僅提供了檔案部門聯系方式、查檔須知與查檔流程告知、預約查檔服務,而且支持精確及模糊查檔,查檔流程簡單快捷,用戶體驗度較好。[9]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按照《指南》要求,在實現檔案資料數據化的基礎之上,推出“線上查檔”服務,設置精確查詢和模糊查詢等多種檢索功能,提供文字查檔、圖像查檔等多種查檔方式,滿足用戶對經書典籍、碑刻塔林等不同種類檔案數據的查檔需求。此外,該平臺應開發用戶預約查檔功能,提供查檔指南、少林寺檔案館聯系方式等信息,為用戶自助查檔提供輔助,充分滿足其查檔需求。

第二,移動展廳建設。根據《指南》要求,檔案展廳“應具備檔案展示功能,可通過文本、圖像、音視頻和三維模式等多種形式進行檔案展示”。[10]故宮博物院現開設一款名為“數字故宮”的微信小程序,其中的“數字多寶閣”模塊就是一個可以展示音頻與視頻的移動展廳。用戶隨機點開一個藏品,不僅可以了解藏品的形成時間、故事背景等信息,而且可以查看具體細節。檔案移動展廳以聲像結合的模式展現檔案資料的背景及內容,系統化、生動化地呈現檔案數據,讓檔案不再是枯燥的記錄,而是情節連貫的故事,充分滿足用戶的利用需求。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可以在借鑒經驗的同時,融入自身獨特的文化因素:一是開設線上檔案藏品展廳。分模塊展示少林寺紙質檔案、金石檔案、聲像檔案等內容,這是移動展廳的主要組成部分。二是開設特色專題展廳。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可以立足于少林特色歷史活動,將有關聯的檔案集中起來,并設立特色專題展廳。譬如可以“達摩祖師傳道之路”為專題開設展廳,將達摩祖師傳道至各地時形成的相關檔案集中在一起,利用數據技術繪制形成“游歷圖”,用戶可以通過點擊地圖的特定范圍了解達摩祖師傳道路途發生的具體故事。三是開設VR展廳。少林寺檔案館可以運用虛擬技術,對檔案進行掃描及數字化建模處理,推出“走進少林寺”體驗項目,使游客在VR虛擬世界中零距離地欣賞、觸碰到少林碑刻塔林和經書典籍,在沉浸式的游歷過程中深切感受少林文化,增強文化體驗感。

第三,檔案資訊服務?!吨改稀分刑峒?,“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具備瀏覽檔案工作相關新聞信息的功能”。[11]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按照《指南》要求,提供豐富多彩的檔案資訊服務。其一,明確資訊欄目的分類主題。平臺的菜單欄應設置“少林寺檔案資訊”的導航入口,并在其下分設“少林寺檔案館日?;顒印薄吧倭炙绿厣珯n案活動”“珍稀檔案介紹”等子菜單欄,便于用戶查找到相關的資訊。其二,資訊推送應有普適性。少林寺檔案館并非傳統地市檔案館,過于專業的推送內容并不能迎合大眾喜好,兼顧娛樂性與知識性的內容才會更滿足用戶的閱覽需求。其三,保持固定的推送頻率。建議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一周推送2~3篇資訊,以保證平臺的活躍度。其四,組建專門的資訊運營團隊。運營團隊應有確定的規模及動態的人員流動機制,保障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維持資訊推送工作穩定開展。

第四,開展交流互動。根據《指南》,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支持用戶評論、點贊、收藏、輔助檔案著錄標引、上傳檔案圖片及文字說明、提出意見建議等功能”。[12]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按照《指南》要求,積極同用戶開展交流互動。除此之外,少林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強化:一是面向社會廣泛收集檔案數據。少林寺社會影響力和開放度很大,檔案數據來源廣泛,平臺應開設“我有檔案”模塊,面向全社會開展檔案數據的收集工作,鼓勵公眾上傳少林寺檔案數據資源,豐富檔案數據庫。二是支持用戶輔助著錄與標引。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應設置“全民參與著錄標引”模塊,用戶可以按照系統指引對檔案數據進行著錄和標引,實現人人參與共享共建少林寺檔案數據庫。三是重視用戶反饋。平臺應開設“我有建議”模塊,用戶可以通過該模塊參與交流,少林寺檔案館對于收到的批評、建議等內容應安排專人記錄、處理和跟進。四是延伸社交功能?!吧缃幻襟w為檔案利用者提供檔案信息傳播、交流的平臺,用戶可不受時空約束在媒體平臺上發表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各種形式的檔案信息資源?!盵13]少林寺檔案移動服務平臺可以借鑒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的運營形式,鼓勵用戶發布資訊、動態,并支持點贊、評論等功能,增強平臺的人氣及活躍度。此外,平臺可以邀請一些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僧人入駐,積極同廣大用戶開展互動,從而促進少林文化的廣泛弘揚。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創新擴散理論視閾下檔案信息資源自媒體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8CTQ03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數據治理開發利用文化自信
基于本體的企業運營數據治理
云端數據治理初探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天臺縣忍冬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開發利用淺析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大數據治理模型與治理成熟度評估研究
大數據時代城市治理:數據異化與數據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