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之外語通識課的探索與教學實踐

2021-08-11 08:28陳文宜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嶺南文化課程思政英語

【摘要】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一線教師能將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理念相融合,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時代特征的,在教學內容上與思政掛鉤、在教學方法上與信息時代掛鉤,在教學效果上彰顯愛國與專業知識同時習得的一門既專又紅的課程。本文以《嶺南文化英語導讀》為例,介紹外語通識課程教學與思政理念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有機統一,以此作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初步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外語通識;嶺南文化;英語

【作者簡介】陳文宜(1981.05-),女,漢族,廣東澄海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與計算機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2020年度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嶺南文化英語導讀”(項目編號:粵教高函[2021]4號)及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8年度“質量工程”教研教改項目“嶺南文化英語導讀——課程思政模式初探”(項目編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9]4 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背景

2017年,“課程思政”寫入《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部在上海召開“課程思政”現場推進會。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至此,課程思政已成為各高等院校爭相落實的重要舉措。根據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不能千校一面,應具有多樣性和針對性。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文化失衡與中國文化內容缺失的問題,表現為: 過多地強調目的語文化的學習,忽視母語文化,結果造成 “中國文化失語”現象 。面對以上狀況,立足課程與思政相結合,開發以英語為媒介、以獨特的地方文化為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傳承地方文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課程目標的跨校協作建設的英語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相結合的有益探索。

一、課程簡介

基于上述背景,筆者與所在教學團隊所開設的《嶺南文化英語導讀》是一門基于地方文化內容的英語課程,以主題內容(嶺南文化相關知識與技能)為驅動,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是具有實踐性、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課程。作為一門跨校合作,面向全校學生的外語選修課,其授課對象為全校非英語專業大一至大四本科生。開課至今已經有10個年頭,累計授課人數接近1萬人,已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及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共享、教學內容互動的教學模式。

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廣東本土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各類文化主題內容的閱讀、視聽說和課后練習,讓學生掌握關于中國文化的基本表達,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學生在對外交流中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和能力。本課程既反映了中華民族特色,又彰顯了地方特色;既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又滲透了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本課程強調三個有機結合,即語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需求與興趣的有機結合以及傳統文化與信息化教學途徑的有機結合。本課程重視學科交叉與滲透,把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及嶺南文化有機結合,突出地方特色,滿足地方學生實踐、學習和興趣的需求;同時采用多種信息化教學途徑來促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問題的提出

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來看,本課程主要解決了兩大問題:

第一,如何通過對地方文化的講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第二,該課程在課程與思政的結合中,創新點有哪些。

首先對于語言學習興趣的培養方面,作為一門外語選修課,本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對語言聽和說的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新的與本土文化相關的詞匯。學生在了解本土文化時用的媒介是英語,輸出其學習成果也是以英語為媒介。這樣便豐富了語言的輸入與輸出的詞匯和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自己喜聞樂見的本土文化,習得許多新的英語詞匯、表達方式和句子結構,有想用英語來表達他們對嶺南本土文化的沖動??傊?,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方面,《嶺南文化英語導讀》這門課程做到了提高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難度,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的整體輸入和輸出質量。

其次,在對文化傳播能力的培養方面,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廣東,屬嶺南地區。該地區既有共同的嶺南文化,也有其各自的地方特色。來自粵東與粵西的學生在廣州這個粵中地區城市經常用普通話交流彼此家鄉的飲食、習俗、方言、地方名勝及名人等文化。在《嶺南文化英語導讀》中,我們不僅用英語去了解身邊喜聞樂見的文化現象,還嘗試用英語將這些文化現象介紹給外面的世界。這將逐步培養學生了解文化、吸取文化并能使用英語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能力。

同時,我們在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調查及學生期末考核方式方面做了各種探索。

1. 教學資源方面,除了傳統的書本講授,本課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線上線下同時開課,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課程中心為依托,建設了該課程的網絡平臺,實現了混合學習模式的探究,并開通了課程的微信公眾號,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課程的相關內容。線上的拓展資源與共享內容主要有視頻(含本校教師以及本校學生自己錄制的微課作品、網絡上相關的微課視頻、影視作品以及紀錄片等)、音頻(包括廣播、音樂電影配音等)與課件相結合的多模態多媒體教學資源及相關的文獻閱讀和網站分享。

2.在課堂討論方面,教師使用微助教、微信墻、二維碼點名等小程序和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實現省時省力地在大班課中進行良好的互動、作業的檢查和教師及時的反饋。

3.在教學效果調查方面,教師使用了問卷星、微信公眾號評論等多種渠道達到更科學、更全面地收集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各種反饋意見和建議。

4.在考核方式上,通過制作微課視頻、PPT以及口語考試來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

三、課程的創新點

該課程的創新點主要在于實現教學內容上課程與思政的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語言的碰撞,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學習模式的嘗試。

首先,課程與思政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價值創造、能力培養、文化傳播以及德育滲透四個方面:

價值創造方面,《嶺南文化英語導讀》這門課程在教授英語的同時,為學生介紹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傳遞了中華文化中極具精神文明價值與物質文明價值的各種文化遺產。

能力培養方面,學生在上課前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大部分學生成長過程中受到嶺南地區本土文化的影響。作為一門外語選修課,本課程著重培養學生語言聽和說的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新的與本土文化相關的詞匯。

文化傳播方面,在《嶺南文化英語導讀》課程中,我們不僅用英語去了解身邊這些喜聞樂見的文化現象,還嘗試用英語將這些文化現象介紹給外面的世界。這將逐步培養學生了解文化、吸取文化并能使用英語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能力。

德育滲透方面,《嶺南文化英語導讀》這門課就是用英語來了解和介紹嶺南文化。德育滲透在該課程體現在以下幾點:美德、品德以及善德育人。對嶺南地區人杰地靈的地理環境、人文風貌的介紹,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美德的傳頌。而對嶺南古跡的介紹,更多地激發了學生對本土文化厚重歷史感的認可,并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熱愛。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語言的碰撞。學生一方面在學習英語,一方面對祖國的悠久歷史,特別是對嶺南地區的歷史、人文地理等有了進一步了解。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既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于中華文明和本土文化的熱愛。這種熱愛將是潛移默化的,這種影響也將是終其一生的。因此,對于這門課的價值創造的評判,可以有如下的標準,即能否激發起學生對嶺南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濃厚感情,并且去了解她、熱愛她、傳承她、宣傳她,能用英語這門國際語言向全世界去介紹她,這便是設立《嶺南文化英語導讀》這門課的初衷和價值所在。

四、 推廣應用效果

基于校級首屆課程思政示范課將《嶺南文化英語導讀》 作為試點,完成相關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包括課程網站的建設、微課的錄制、微信公眾號的開通,教材語料的建設等,方便教師開展基于線上、線下課程資源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推進教學方法的革新。這將為眾多二類本科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對課程思政與“互聯網+”相結合課程模式的探索與開發提供實踐經驗。 同時該課程開課以來收集了學生的課程作品上千個,其中微課作品數百個。對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有90.88%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增強了其對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有67.3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提高了其用英語來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有69.41%學生認為該課程提高了其英語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2019年3月18日)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4]劉曉斌.學科互涉視角下的外語教育技術——從創建學科教育技術學之必要性談起[J].外語電化教學,2013(2):19-23,34.

[5]易興霞.服務地方文化傳播的高校英語課程開發探索[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72-77.

[6]張仁霞.語料庫調查《新標準大學英語》中國文化內容[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8):110-113.

猜你喜歡
嶺南文化課程思政英語
嶺南文化名家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嶺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的應用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基于嶺南文化的生態意識培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