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方法時代大學英語翻譯“金課”的建設與研究

2021-08-11 00:54孫杭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金課翻譯大學英語

【摘要】在日益注重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今天,大學英語翻譯課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改變傳統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范式,超越單純的“方法論”教學理念,使課程向“金課”的標準靠攏,本文嘗試運用后方法理論及宏觀策略框架,設計出一套系統的動態化的教學實踐理論。按照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組織的課程建設符合“金課”中“兩性一度”標準的要求,因而,其對于解決大學英語翻譯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指導翻譯課堂教學活動,建設大學英語翻譯“金課”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大學英語;翻譯;“金課”

【作者簡介】孫杭,湖南醫藥學院。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下建設大學英語翻譯‘金課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 1177)。

一、 引言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反思教育》,指出世界在變,高等教育不得不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痹?018年6月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第一次提出“金課”的概念。隨即“淘汰水課、打造金課”首次正式寫入教育部文件。之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一系列會議上進一步闡釋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創新性指的是課程內容有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課程一定要有一定難度,老師備課講課,學生課上課下都有較高要求。相反,“水課”是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的課。

在這種新形勢下,大學英語翻譯課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第一,翻譯屬于對英語運用能力有較高要求的一門課程,大學英語的翻譯課堂上卻習慣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師“照本宣科”,課件講義內容陳舊,課堂效率低下,充斥著“水課”,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第二,很多學生對翻譯課程認同度不高。一部分學生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覺得翻譯對專業發展不重要,從意識上就先排斥了翻譯課程。另一部分學生習慣了花大量時間練習聽力和閱讀等輸入模塊,缺乏輸出的練習,導致翻譯寫作能力低下,對翻譯課程產生抗拒心理。第三,教師往往專注于文本翻譯,囿于尋找最易操作的翻譯技巧進行講解,卻忽視了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與社會背景的差異,缺少與學生產生情感連接和共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為了改變傳統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范式,充分體現個性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必要引入相關領域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用以指導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的改革,探討翻譯“金課”的目標與特征、構建與設計、組織與實施、管理與評價等,為大學英語翻譯“金課”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變“水課”為“金課”。

二、 后方法及宏觀策略框架

長久以來,外語教學采用何種教學法一直是教育界探尋和研究的課題。然而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教學實踐,都始終無法證明哪一種是最佳教學法。這實際上造成了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一線外語教師的困惑,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的積極性與自主性。20世紀末,不少西方學者開始對以往教學方法至上的教學理念進行反思,主張超越“方法論”教學理念,構建適合新時期社會特點的外語教學理念,外語教學逐漸過渡到“后方法”時代。

“后方法”(post-method)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Kumaravadivelu于1994年提出。后方法可以理解為方法時代的后期,尋求的不是另一種方法,而是方法之外的東西。在討論了后方法教學策略的存在條件之后,他接下來提出了三大參數,分別為:特定性(particularity) 、實踐性(practicality) 和可行性(possibility),又提出了和十大宏觀策略框架,將它們作為外語教學基本原則,突出以學習者自主、教師自主和教師賦權為核心的后方法理念。

十大宏觀策略框架作為后方法理論中的核心,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這十大策略分別是:學習機會最大化、感知錯配最小化、促進協商式互動、提升學習者自主性、培養語言意識、激活直覺啟發、語言輸入語境化、整合語言技能、確保社會關聯性、提高文化意識。該框架中,教學被視為一種創造和運用學習機會的過程,要想創造更多的機會,必須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而要進行真正有效的協商互動,就必須使教師的意圖和學生的理解之間的錯配達到最小化。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將語法、語言知識及聽、說、讀、寫等各項語言技能放到具體的語篇中講授,使學習者不同語言成分的互動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導向,照顧到他們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現象,針對學生的明顯錯誤及時提供反饋,幫助學習者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轉變學習者的學習態度,使其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教師應幫助學習者熟悉本族語者的思維,加強其文化意識,對二語社會、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保持敏銳的洞察力。

基于這十大宏觀策略,教師便能在不同的教學情境和需求下,設計合適的微觀策略,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從而設計出一套系統的動態化的教學實踐理論。后方法這十大宏觀策略框架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又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按照該策略框架組織的課程建設符合“金課”中“兩性一度”的標準,因而,其對于解決大學英語翻譯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指導翻譯課堂教學活動,建設大學英語翻譯“金課”具有現實意義。

三、 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在翻譯“金課”中的應用

1.學習機會最大化,感知錯配最小化。在課前通過問卷調查和結構式訪談等方法調查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學習動機,明確課程目標。與學生充分溝通交流后,由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中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向學生介紹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下的動態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方法,并通過調研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

2.促進協商式互動,提升學習者自主性,培養其語言意識。改變翻譯材料的傳統來源形式(如教材),學生課后自主搜尋生活和網絡中出現的具有時代性的翻譯情境,經教師精選后在課堂上重現。全班共同進行翻譯實踐,小組內部開展互動討論。學生在翻譯實踐中體會源語和目的語的差異,感知翻譯過程。

3.激活直覺啟發,語言輸入語境化,整合語言技能。小組內部先思考總結在上述翻譯實踐中運用的技巧和策略,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接下來的翻譯實踐中接觸更多語境,學生根據不同語境靈活調整自己的翻譯技巧和策略,總結歸納,嘗試將方法借鑒到其他語言技能運用中。

4.確保社會關聯性, 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介紹翻譯情境的社會文化背景,學生擴充相關知識結構。教師評價典型的學生譯作,對不同譯作進行對比分析,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間討論探究差異性出現的原因,鼓勵個性化譯文和作品的出現。教師提供更多具有挑戰度的翻譯情境,通過分析學生特點,幫助其制訂自己的翻譯學習策略。

整個過程中,學生充分培養學習自主性,自我管理和監控學習過程,同時開展協商性互動,知識、能力、素質得到有機融合。

教師通過自主學習情況、學生自評互評、課后作業、期末翻譯水平測試等多種評價形式和手段去評估不同的學生,評價體系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同時根據學生表現及時反思、調整、優化教學模式。

四、結語

后方法理論強調擺脫傳統教學方法概念對外語教學的束縛,反對把外語教學簡化為一種單一的教學法。它是注重語境和外語教學中各種變量的批判性教學思想,是一種動態、開放、靈活的教學理念。

將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譯“金課”的建設,有利于改變教學模式單一化固定化、學生學習能動性欠缺、忽視教學具體情境等困境,為大學英語翻譯課堂創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環境。在后方法理論的指導下,一方面注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促進協商式互動,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在強調尊重教師自主性的基礎上,關注師生共同成長,這有利于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順應了大學英語教學“以人為本”的思想。

后方法理論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我們下一步需要做的或許是加強后方法理論與外語教學實踐的結合,促進課程科研,豐富課程資源,確保教學改革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Kumaravadivelu B. Beyond Methods: 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Kumaravadivelu B.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TESOL Quarterly, 1994(1):27-48.

[3]Kumaravadivelu B. Towards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2001(4):537-560.

[4]Kumaravadivelu B.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5]蔡基剛.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27-32,80-81.

[6]陳國靜.“后方法”時代英語教育專業教學論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8(1):70-71,83.

[7]董金偉.EFL教學的新視角——后方法教學原則及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4):101-105.

[8]倪錫英.后方法宏觀策略框架及其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94-96.

[9]饒小飛,季頻.后方法視域與全球化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3):46-53.

[10]張志國.“后方法”時代英語教學理念重構策略[J].教育評論, 2019(5):127-130.

猜你喜歡
金課翻譯大學英語
以本為本“金課”打造之精講精練與發散思維在微積分中的應用舉例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探討如何打造“金課”在中西醫結合眼科教學上的實施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