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工具性與人文性協調融合的思考與實踐

2021-08-11 00:54蘇小軒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人文性工具性大學英語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工具性是指它是個人表情達意的工具,是人群之間交流溝通與表情達意的工具,是人類保存傳遞創新文化的重要方式與途徑,對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其人文性是指大學英語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與文化精神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促進了大學英語課程的科學化、系統化與大學英語訓練的可操作化以及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關鍵詞】大學英語;工具性;人文性

【作者簡介】蘇小軒(1984.05-),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EGAP教學、英語語言學。

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協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世界需要認識中國,而中國也需要和世界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英語人才的需要呈爆炸性指數式增長。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培養學生英語知識和能力的主陣地,對提高大學生英語素質有重要的影響。課程標準對課程有科學指導作用,但是很多學校和老師對大學英語的性質缺乏清晰的認識,大多數老師認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就是完成了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但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钡侨绾吻逦鷾蚀_地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多學校和老師大多沒有準確科學的把握與實踐操作。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對事物如果有認真的了解與深刻的認同,那么,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會快速提升。大學英語學習也是如此,作為富有情感性的大學課程,大學英語以多元文化的視角,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與知識能力的提升。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認同的人比較多,但是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和專家學者,卻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只有工具性,對人文性缺乏認同。事實上,大學英語課程長期根植于人文精神沃土,處處展現人性美和人情美。大學英語課程與理科課程不同,它具有思想感情色彩,包含歷史文化的因素。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始終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二、目前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體現

1.工具性錯位。在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下,“消極”成為大學英語工具性的代名詞,但作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實際英語技能的大學英語課程基本屬性,工具性是不應該被冠以“消極”頭銜的。葉蜚聲、徐通鏘編著的《語言學綱要》中說,“語言是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因此,不能忽視大學英語的工具性,否則大學生應該達到的英語知識技能水平會無法達到。雖然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十分重視大學生英語知識與能力的多樣化高水平發展,但都不能有效應對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要,雖然老師“努力教”,學生“努力背”,但是學生沒有深刻理解英語內在的邏輯體系,往往不得要旨,學生學習難度加深,“啞巴英語”的現象比比皆是。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第一,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價值認識不足,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將來的工作和英語無關,所以學習英語只是為了得到學分,完成學校的必修課程。第二,大學英語課程授課方法陳舊。許多大學的英語教學都是以背念課文為主,缺乏自主研究學習與小組討論。部分老師上課用的PPT課件已使用多年,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要求。第三,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是以閉卷考試為主,對學生真實全面反映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與技能,只能考查學生是否在考試前認真刷題背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進行科學的評價。

2.人文性缺失。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任何語言都應該有的基本特點。于根元老師認為: “語言的基本屬性是交際性、社會性,兼有物質和精神的屬性?!泵鞔_指出人文性應該是我們進行語言學習時著重關注的內容,人文性體現在對人的尊嚴與價值、國家民族文化精神有深刻的理解與體悟。

筆者認為,大學英語的人文性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理解:首先,大學英語自身體現出人文性特征。其次,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人文性。大學英語中涉及的歷史文化、人物故事、藝術哲理、宇宙萬物無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具有強烈的教育功能。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者和學生對大學英語的人文性更加認同,大學英語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更加科學、系統、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3.工具性和人文性應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應該是任何國家進行大學英語教學都應當遵循的原則,但是兩者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分離的趨勢。強調工具性的學者和學生認為,附著在大學英語課程上的文化價值與精神是促進學生自身聽說讀寫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對于真正的語言學習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杯水車薪的,可能只是讓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愉快,處于一種可有可無被忽視的狀態。強調人文性的學者與專家認為,大學英語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回歸真善美的人性本質,正確認識人的自身,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工具性看成是人追求自身成長的階梯。這兩種傾向可謂都是有失偏頗,沒有把握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是大學英語教育要追求的教育宗旨。

三、大學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協調的策略

1.從傳統的知識教學變為情境應用教學。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知識內容的學習往往成為主體的學習內容,老師與學生眼中有用的只有知識;學生應該是“復印機”,只有把書上的知識點原封不動地記錄與背誦,才是完成大學英語學習的唯一標準,沒有認識到學生是能夠獨立發表見解的、有一定的學習基礎的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中的人。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雖然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系統科學地掌握大量的英語單詞、語法等知識,在考試中能夠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但是對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和個人成長都有著消極影響。同時,教師一言堂的講授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水平的多樣化與能力基礎的多元化,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成為課堂上高高在上的唯一的主角,所有學生成為老師語言的“接收器”,不許有自己的建議與想法,對學生個體經驗的成長、小組合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負面效應。久而久之,原本充滿詩意智慧的大學英語課程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真正的大學英語課程應該建構植根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充滿學生、教師詩意理性,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的任務驅動型課堂。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名學生的未來發展。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協調。馬克思主義認為,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系統要素之和應該大于整體,產生“1+1>2”的效果。大學英語作為由教育教學、課程研究、學習研究、評價研究多種要素組成的結合體,如何發揮內部要素的能動性成為目前應該重要研究的課題。不可否認的是,以理性思維為基礎的工具性與以感性認知為基礎的人文性是發揮大學英語課程內部要素作用的重要原則方法,可達到教育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程度。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貫通、相互促進,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因材施教”,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相輔相成的效果。首先,師生之間不存在誰是真理的絕對占有者,教師要放棄自己是教育王者的想法,以平等積極的心態與妙趣多元、開放包容實際的教學評價活動,讓學生在心中潤物細無聲般真正對大學英語產生興趣。其次,學生要立足于自己的長遠發展和未來發展,真正理解大學英語在自身發展歷程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以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主人翁態度參與到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

參考文獻:

[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3):2 -10.

[3]蔡基剛.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研究[J].外國語,2012(1):69-7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三版中文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人文性工具性大學英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
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的俄語專業實踐教學
由《星際穿越》看科幻電影的人文性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人文特點研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