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理論研究現狀分析

2021-08-11 02:23宋佳音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二語習得理論研究

【摘要】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其三個核心問題分別為“關鍵期是否存在”“關鍵期為何存在”“關鍵期存在于何時”。 本文對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研究并總結,包括“關鍵期假設”的理論基礎,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提出之后支持派和反對派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從而得出二語學習的啟示。

【關鍵詞】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宋佳音(1995.12-),女,河南焦作人,西藏民族大學外語學院MTI專業在讀學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區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2015-25);《西藏民族大學大學英語互動教學的實證研究——基于藍鴿語言學習平臺》階段性成果。(立項時間:2015.11月);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學2014年度校內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項目(項目號:20140021)——《關于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的幾點研究》階段性成果;西藏民族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大學英語》課程特色教材建設”(項目編號:2018372)。

關鍵期這一概念來自生物學領域。生物學專家認為,在個體發展與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發展階段最利于學習某種行為。在這一階段中,如果環境影響得當,行為習得會更加容易,發展也會更為迅速。而當“關鍵期假設”應用于二語習得中時,這便成了一個非常具有爭議的話題。其三個核心問題分別為“關鍵期是否存在”“關鍵期為何存在”“關鍵期存在于何時”。自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提出后,國內外專家學者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做了大量的實驗,隨后提出了許多關于關鍵期假設的理論。在這些專家中,美國語言學專家Birdsong提出了“關鍵期問題在二語習得研究中具有不可動搖的中心地位?!边@一觀點的提出,在語言研究領域又掀起一次高潮,許多專家開始研究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本文主要研究并總結“關鍵期假設”的理論基礎,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提出之后支持派和反對派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從而得出二語學習的啟示。

一、“關鍵期假設”的理論基礎

“關鍵期”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理論基礎。關鍵期這一概念,首先是來自并在生物學的領域中被提出。這是指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在某個階段里,環境有著最大的影響力,并最適宜個體學習某種行為。關鍵期中,在合適的環境中,學習某種行為會比其他階段更為容易,各方面發展也更迅速,個體也對來自環境的影響有著極強的感知力。而在這個階段中,如果正常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將會在之后其他階段的發展中產生障礙。對此,有不少專家學者都進行過實驗。

威賽爾和胡貝爾( Wiesel&Hubel,1963) 曾對剛出生幼貓的一只眼睛進行了縫合手術,這只眼睛在幼貓出生的三個月里都沒有見過陽光,三個月后拆線,并對幼貓視力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這只被縫合的眼睛視力并未發育,而另一只沒有被縫合的眼睛視力則正常。這個實驗說明,幼貓只有在出生后眼睛接觸陽光,其視力才能正常發育。這為視力發展中存在的關鍵期提供了有力支撐。還有一個關于關鍵期假設的例子,這是Lorenz證明的。Konrad Z.Lorenz是一名奧地利動物學家,也是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行為學奠基人之一。他于1935年發現,鵝寶寶在破殼之后的數小時內,會將其視野范圍內初次的移動物體當作“媽媽”,并跟著其認定的“鵝媽媽”的步伐行動。這是一種認母行為。在鵝寶寶看到Lorenz時,Lorenz往哪里走,鵝寶寶也跟著往哪走,它們將Lorenz 看成“媽媽”。后來Lorenz 對另一群鵝寶寶進行了實驗,又發現,鵝寶寶在破殼之后,如果幾個小時內都沒有看到任何移動物體,便會喪失其“認母”行為。之后,Loren試著付出更大的努力來接觸鵝寶寶,但是它都不會跟隨Lorenz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研究都證明了生物學中關鍵期的存在。但是,關于二語習得領域是否有“關鍵期”則存在許多爭議。

二、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

早在1950年,Penfield提出對最佳第二語言學習年齡的看法,他指出,孩子在10歲或14歲之前,與講第二、甚至第三語言的人交往,可以像學習第一語言(母語)一樣,不費很大力氣就學會除母語之外的第二種甚至第三種語言。在此之后,1959年,Penfield提出了一個重要理論——“白板理論”。 Penfield認為,在嬰兒出生時大腦中的有些區域有其固定的功能,但其中有一個區域是運用于學習語言和感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年紀很小的時候,可以利用這片未曾發掘過的區域進行語言學習,在這個階段中,如果引導得當,就可以輕易地學習并掌握幾種不同的語言。對此,他的看法是,孩子處于4一8歲時,最適合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語言。

1970年,Lenneberg寫了一本書,題為《語言的生物學基礎》。在這本書中,Lenneberg對獲得語言的最佳時期進行了研究。他認為,個體的成長正如同一張時間軸清晰明了的表格,而語言學習也有其明確的發展過程,語言的學習中,大約有十年是最為關鍵的,這一個階段從2歲開始,一直到12歲結束。這一解釋是經過神經生理學的研究而得到的。在這十年里,人的大腦十分靈活,大腦中的語言功能尚未移至左半球,因此,對語言的處理也相當迅速。這一階段中,整個大腦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都十分活躍,此時個體可以更輕而易舉,甚至是毫不費力地處理新的語言信息。Lenneberg對Penfield 的觀點有一定的繼承,但是又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基于語言學習基礎上的關鍵期假設。

二語習得和關鍵期假設結合之后,研究專家學者認為,可以在二語習得領域發展關鍵期假設理論,這樣一來,可以從理論上對二語學習和二語教學進行支持,并作出進一步引導。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學者對此產生質疑,認為二語習得研究者所做的實驗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

1.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的支持者。Johnson與Newport一直都非常支持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他們認為,二語習得領域中的關鍵期假設確實存在。Johnson和 Newport進行了一次研究實驗,這次研究的目標對象是46名在美國一所大學的中國人和韓國人,這些英語學習者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這些人的工作從學生到職員,他們英語學習時間至少有5年,在美國居住了至少三年。Johnson和 Newport讓每個被試者都做同樣的語法題。從結果中可以看出,被試者學習英語的時間越早,其測試成績也越高。而經過對比不同年齡組的測試結果,發現被試者學習英語越晚,掌握的英語語法也更差,低齡被試者英語學習能力遠勝于年齡大的被試者?;谶@一實驗,Johnson和 Newport推斷出,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年齡可以說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同時,他們也肯定了語言學習過程中確實存在關鍵期。1990年,Long也做了一項實驗,在他的實驗中發現,許多6歲以后才開始學習外語的被試者,語音達不到與本族語學生一樣的純正度,而15歲以后才開始學習外語的被試者,不僅語音,就連詞法和句法也達不到與本族語學生一樣的水平。Long的實驗結果同樣也有力地支持了關鍵期假設。

雖然Johnson與Newport的研究成果是關鍵期存在的有力支持,但有另外一部分學者認為,這里也有其他的問題存在。第一,這些被試者雖然英語學習時間都在五年以上,但是具體學習時間的長短不同,其中有一些接觸英語5年,有些在美國進行了3年不間斷學習(接觸英語的時間從3到26年不等),所以這些因素是影響實驗結果的一個方面。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掌握包括很多方面,如語法、詞匯、發音等。這項研究測試了語言的語法方面,詞匯等方面都沒有體現,這樣來代表二語習得的成功,未免有些片面。

2.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的反對者。支持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結論,從而支撐自己的觀點,而反對者們隨后也進行了多種試驗和研究,利用這些實驗結果來否定關鍵期的存在。筆者在此研究了多篇著作,并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從這些相關書籍中可以看出,反對者提出了三個理由來論證他們“二語習得中不存在關鍵期”的觀點。第一,社會、認知、心理等多種因素可以影響年齡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同時,也會對二語學習的結果產生影響。第二,很多研究表明,二語學習并不僅僅被年齡這一因素影響,出于不同的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學習第二語言時間比較短的人同樣有可能將這門語言學好。第三, 通過學習速度、理解能力等因素的研究可以看出,各年齡段的學習者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而反對者則論證了語音、語言的學習初始速度,并與學習結果進行對比,對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關鍵期假設這一原理予以否定。

Bongaerts (1999)也曾進行過一項研究。這項研究中的被試者,都是以荷蘭語為母語,不過其中一部分人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另一些被試者則以法語為第二語言。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在正規培訓機構接受二語學習,到18歲才到以目標語為母語的環境中學習,結果這些被試者的二語發音水平基本與本族人的水平相一致。這說明,外語學習者是否能達到本民族人發音水平并不是完全由年齡決定的。

在這里,還有一個典型例子可以挑戰關鍵期假設存在。加拿大人馬克·亨利·羅斯韋爾,他的中文名叫大山。他的中文相當流利,不僅在語法上幾乎沒有錯誤,就連發音也聽不出他是外國人。他學習普通話的時間是19歲。之后,才來到中國繼續進行學習,從那以后,他就長住中國。大山是在青春期也就是關鍵期之后才開始學習普通話的,但他說漢語的水平依然與本族人無差。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關鍵期并不是必要的要素,在關鍵時期之后,人們運用第二語言的水平仍然可以達到本族人的熟練程度。

根據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把年齡看作是影響二語發音主要因素,并由于這點就認為第二語言學習存在關鍵期,這一觀點并不能完全使人信服。

三、二語學習“關鍵期假設”結論

語言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而如果學生母語的掌握尚且成問題,此時再過于強調二語學習,則會使得學生思維混亂。成年學習者相比較低齡學習者,他們的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要更勝一籌,在最初的一個時期學習外語的速度較快,尤其是在語法方面的優勢更明顯。而且成年人的自控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強,出于升學和工作需要,可以進行自主學習。

經過分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可以得出,對于二語習得“關鍵期”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于何時,目前人們尚有爭議。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于語言學習的目的不同,且實驗中目標對象學習第二語言的時間長短,環境沉浸度各有不同,導致實驗結果的得出也存在有一定偏差。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應盡量統一,或者降低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

參考文獻:

[1]鄧桐暉.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旬刊, 2017(3):7-10.

[2]侯平英.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研究爭論對語言教學的啟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S2):23-26.

[3]張萌.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綜合性反思[J].海外英語,2017(19): 18-19.

[4]鄭麗娜.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研究述評[J].新鄉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6):138-140.

猜你喜歡
二語習得理論研究
雙鋼琴演奏心理調控的理論及其實踐研究
淺析中國學生習得英語存現句常見的問題及原因
淺析我國競技健美操研究現狀與趨勢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探究
二語習得的關鍵期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英語寫作母語遷移影響實證研究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高中生二語(L2)習得的性別個體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