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科中中西醫結合療法的應用觀察

2021-08-23 17:56王純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療法消化內科臨床效果

王純

摘要:目的研究針對消化內科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的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該院治療的消化內科患者98例,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9例,行常規治療,實驗組49例,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病情復發率及住院時間。結果 在對照組的49例患者中,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后有效的患者共39例,總有效率為79.6%,半年內復發的患者10例(20.4%),平均住院(19.6±2.8)d。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內科患者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還能降低患者半年內病情的復發概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該方法值得臨床上廣泛使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觀察;消化內科;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044-01

引言

臨床多主張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消化內科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顯著提升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還能縮短其整體預后周期。該文主要探究了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消化性潰瘍49例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消化內科住院部及進行住院治療的患者98例并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4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2例、27例,患者年齡18~73歲,病程1.5~28個月;49例對實驗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5例、24例,患者年齡17~69歲,病程0.5~26個月;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符合十二指腸潰瘍診斷標準的患者分別為19例、21例,符合胃潰瘍診斷標準的患者分別為21例、18例,符合復合型潰瘍診斷標準的患者分別為9例、10例,以上資料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所有患者均均為自愿參與實驗研究且均已簽署了實驗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重要臟器損傷、意識模糊、精神障礙以及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合理作息及規律飲食。消化內科疾病的常規西藥治療包括克拉霉素膠囊,2粒/次;阿莫西林膠囊,4粒/次;泮托拉唑膠囊,1粒/次;口服,2次/d。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治療方案,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加味烏貝散(加味烏貝散的主要藥物組成包括:三七粉30 g,木香、枯礬、浙貝母各500 g,烏賊骨1000 g,砂仁200 g,延胡索300 g),配置好藥物后進行研磨,直至藥物均呈粉末狀,經過細篩過濾后進行分裝,每包均含6 g藥粉,囑咐患者在餐前溫開水送服藥物,1包/次,3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住院治療且口服藥物的治療周期均為14 d,觀察并統計14 d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住院時間以及半年內病情復發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根據臨床療效觀察指南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的評價。具體為:若患者治療后疼痛癥狀消失,胃黏膜功能恢復正常,則判定顯效;若患者治療后疼痛癥狀明顯好轉,胃黏膜功能有顯著改善,則判定為有效;若患者治療后疼痛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胃粘膜功能未出現好轉趨勢,則判定為無效。(2)住院時間:記錄兩組患者入院至出院的總時間并進行對比。(3)疾病復發情況:在患者出院后6個月時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根據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在經過治療后對照組和實驗組中有效的患者分別有39例、46例,總有效率分別為79.6%、93.9%,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疾病復發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9.6±2.8)d,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1.25±1.3)d,后者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前者(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疾病復發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半年內復發的患者有10例(20.4%);實驗組中半年內復發的患者有3例(6.1%),后者住院時長以及復發率均顯著低于前者(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所采用的加味烏貝散亦充分體現了中醫的遣方用藥特色,三七止血但不至生成瘀血,同時還能夠在不傷正氣的前提下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疏通氣滯、化瘀血的要藥,不但能夠改善阻滯不通的病理狀態還兼具補益之功效,促進血液運行以及潰瘍糜爛部位的愈合康復;延胡索專治一身之痛,行于血分而能夠化瘀行氣止痛,與三七合用體現“辛開苦降”之治法,以調節通達脾胃與肝經之氣機;浙貝母可清熱瀉下、消腫散結,具有理想的抗菌消炎消癰之功效;木香砂仁合用,能夠起到調暢脾胃氣機,升清降濁,恢復脾胃生理功能;枯礬和烏賊骨能夠改善胃內酸堿失衡的狀態而起到制酸止痛、助潰瘍愈合的功效。本方以調暢氣機、理氣活血化瘀為核心,同時兼顧清熱、柔肝、化濕、補虛,多層次多環節共同用藥來驅邪扶正,幫助恢復脾胃正常功能。

本研究通過將消化內科疾病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并分別施以常規西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口服西藥而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加味烏貝散,結果顯示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后有效的患者共分別為39例、46例,總有效率分別為為79.6%、93.9%,而半年內復發的患者分別有10例(20.4%)、3例(6.1%),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9.6±2.8)d、(11.25±1.3)d且組間對比差異均顯著。證明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消化內科疾病不僅療效更為顯著,且還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情復發的幾率。在常規抗菌藥物以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的基礎上加入能夠制酸止痛、活血化瘀、調暢氣機、消食和胃的三七粉、烏賊骨、木香、砂仁等,可以彌補傳統西藥治療效果不佳、不良反應較多等缺陷,能夠提高療效且有效防止病情反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為臨床治療消化內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案。

參考文獻:

[1]任毅.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的臨床實施價值評估[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4):163-164.

[2]龍金良.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的運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3):175.

猜你喜歡
中西醫結合療法消化內科臨床效果
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性包塊30例臨床觀察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臨床治療分析
益氣活血法早期干預對冠心病陳舊心?;蛑Ъ苄g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經內分泌影響的研究
胃腸鏡在消化內科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臨床診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