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顱內原發淋巴瘤的MRI征像特點及臨床價值

2021-09-10 00:41付真真
國際全科醫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診斷效果

摘 要:目的:分析顱內原發淋巴瘤的MRI征像特點及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本院65例顱內原發淋巴瘤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時間2020年03月-2021年03月,65例患者分別給予CT檢查(對照組)和MRI檢查(觀察組),對比兩組診斷效果。結果:與對照組診斷準確性、特異度和敏感度相比,觀察組均明顯偏高(PP

關鍵詞:顱內原發淋巴瘤;MRI征像;診斷效果

一、前言

顱內原發性淋巴瘤是臨床上較為罕見的一種顱內腫瘤,但是近些年來,在器官移植廣泛展開、化療患者比例增加、艾滋病患者發生率升高以及免疫抑制劑應用等因素影響下,該病發生率有所提升,且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該病發生率均呈現出明顯增加趨勢,有具體研究表明,在所有顱內腫瘤中,該病發生的概率約為1.5%[1]。顱內原發淋巴瘤的臨床影像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在臨床診斷中容易被誤診為轉移瘤、膠質瘤等其他腫瘤,影響到患者的臨床治療,采取有效診斷方式提升該病診斷準確率具有積極意義[2]。本次研究以顱內原發淋巴瘤患者為對象,分析MRI檢查的應用效果。

二、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65例顱內原發淋巴瘤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時間2020年03月-2021年03月,65例患者分別給予CT檢查(對照組)和MRI檢查(對照組)。65例患者中有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齡(56.76±5.13)歲。

1.?納入標準

經手術病理確診為顱內原發淋巴瘤;主要臨床癥狀為惡心、言語不清、頭痛、嘔吐等;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排除標準

存在嚴重性重要器官(心、肝、腎等)功能障礙;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存在腦部手術史;存在嚴重性意識障礙。

(二)方法

1.?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CT檢查:儀器選取Siemens16排多層螺旋CT機,設置參數:電壓為120 KV,電流為120 mA,矩陣為512×512,采取歐乃派克非離子造影劑2 mL/g經由高壓注射器為患者注入進去,將注射速度控制在3 mL/s,將層間距參數設置為5 mm至10 mm,將層厚參數設置為5 mm,展開CT檢查,詳細記錄各項檢查結果。

2.?觀察組

該組患者給予MRI檢查:儀器選取Siemens3.0T、GE3.0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以及相對應的線圈,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采取頭先進模式,將序列調整為流動衰減反轉恢復序列LAIR,加權像彌散加權序列DWI。對患者展開T1WI增強掃描,選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釓作為對比劑,通過高壓注射器注入,為患者展開矢狀位、冠狀位以及軸位掃描,將對比劑劑量控制在0.1 mmol/kg,將注射速度控制在2.5 mL/s。詳細記錄各項檢查結果。

*通訊作者:付真真,1986年9月,女,漢族,河南省許昌市人,現任襄城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本科。研究方向:CT、MRI。

(三)觀察指標

評估兩組診斷效果:觀察計算兩組的診斷準確性、特異度和敏感度,展開組間對比。評估兩組誤診和漏診發生情況:觀察記錄兩組的診斷誤診率和漏診率,展開組間對比。評估兩組征像特點:詳細記錄兩組的征象信息,總結征像特點[3]。

(四)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取SPSS19.0軟件,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

三、結果

(一)兩組診斷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診斷準確性、特異度和敏感度相比,觀察組均偏高,組間差異明顯(P

(二)兩組誤診和漏診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診斷誤診率和漏診率相比,觀察組均偏低,組間差異明顯(P

(三)評估兩組征像特點

1. CT檢查的征象特點

65例患者中有35例表現出混雜密度或者是高密度,有15例比表現為低密度,有15例表現為等密度。在為病灶邊緣欠清展開臨床處理中,發現有16例表現為均勻增強,有16例表現為環形增強,有17例表現為無明顯增強,有16例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等密度或者是稍高密度信號。

2. MRI檢查的征象特點

65例患者中T1WI表現為33例表現出中等信號,32例表現出低信號;T2WI均表現出高信號。65例患者中有40例行增強掃描,有35例表現為明顯增強,其中包括呈現出斑片狀強化有23例,呈現出環形增強有12例。

四、討論

顱內原發性淋巴瘤的多發群體為40~70歲群體,多發生于男性,經長期臨床研究證實男性患有該病的概率約為女性患者的1.2~1.7倍,該病患者通常無特異性臨床癥狀,患者的首發癥狀大多為顱內壓升高、惡心、頭痛、嘔吐等,患者可同時存在局限性神經系統癥狀,包括、語言障礙肢體活動受限等,患者一般不存在癲癇發作,病情進展迅速,病史較短,臨床病程一般為數日到6個月之間,通常情況下為2個月[4]。

顱內淋巴瘤的多發部位為患者的顱內中線附近或者是表面附近,包括顳、頂葉、額、枕、深部腦白質區、基底節區和胼胝體或者是皮層下腦白質,少部分會累及到患者的腦干和小腦,該病患者的主要病理基礎為顱內淋巴瘤大多起源于患者血管周圍間隙內部含有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中,血管進入到患者腦皮質近端,表現為具有豐富的血管和明顯的血管間隙,為腫瘤細胞的進一步浸潤和生長創造出了良好條件[5]。

顱內原發淋巴瘤的形態具有多樣性,大部分表現為類圓形和圓形,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不規則形?;颊叩牟≡钯|脆,可能出現壞死、出血等現象,有極少患者會出現囊變現象,患者大多不存在明顯包膜[6]。絕大多數顱內原發淋巴瘤為B細胞型淋巴瘤,在該病所有患者中B細胞型淋巴瘤所占的比例約為70%,常見的有免疫組化CD20+、大免疫母細胞型和淋巴母細胞型、彌漫大B細胞型,少部分患者為免疫組化CD45RO+、CD3、T胞型淋巴瘤,給予該病患者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處理,大部分患者的檢驗結果均為陽性,能夠便于臨床醫生區分轉移瘤和膠質瘤。

顱內原發淋巴瘤既可以單發,又可以聯合發作,表現為多發患者所占的比例為20%~40%,可以發生于患者顱內的任意部位,病灶大多部分于幕上,也有少部分分布于幕下[7]。對于多發病灶來說,區域性分布是其主要特征,較大病灶周圍存在多個或者是數個小結節狀病灶,呈現出“衛星樣”狀態分布,淋巴瘤細胞的生長存在趨血管特點,會沿著患者的血管生長。影像學檢查是顱內原發淋巴瘤的主要臨床診斷方法,以往多給予患者CT檢查,該檢查方式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不高,患者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等不良現象,降低了該病患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8]。MRI檢查是當下最先進化的影像學診斷技術之一,將其應用于顱內原發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診斷中,能夠獲取到全面且準確的信息,診斷特異度和敏感度高,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診斷準確性,可以為患者臨床治療工作提供重要決策信息。

MRI檢查的征象特點主要為T1WI為等信號或者是稍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主要因素為患者的顱內原發性淋巴瘤腫瘤組織中存在豐富的網狀纖維和細胞,瘤細胞排列具有緊密性,核大,具有較少的細胞質,具有較高的核漿比,瘤組織間質存在的水分含量比較少[9]。與此同時,在病理影響下,患者的細胞外間隙會呈現出變小趨勢,會作用于患者的細胞外水分子并對其自由擴散產生抑制作用,在彌散加權成像中,病灶實質部分受到明顯限制,大多數會表現出稍高信號或者是均勻高信號,患者的ADC值會呈現出降低趨勢,DWI為內部存在囊變部分會表現出不均勻低信號,患者的ADC值會呈現出升高趨勢,DWI下實質部分也表現為高信號,在復合蛋白分子以及腫瘤細胞內存在的核糖體影響下,患者的細胞內水分子黏滯度會呈現出升高趨勢,與細胞外水分子的運動密切相關。

MRI檢查的應用,可以顯著提升顱內原發淋巴瘤的診斷效果,便于及時給予患者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控制患者病情進展[10]。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診斷準確性、特異度和敏感度相比,觀察組均明顯偏高(PP

綜上所述,給予顱內原發淋巴瘤患者MRI檢查能夠顯著提升診斷效果,能夠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信息依據,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剛鋒,余美,孫穎志,王文,胡玉川,崔光彬.多模態MR成像對原發性腦淋巴瘤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34(12):2+26-29.

[2]王敏紅,周理想,馮湛.常規MRI紋理分析鑒別腦膠質母細胞瘤和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 2019,29(4):284-288.

[3]楊志成,冷珊珊,段文娟.MRI在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與多發性腦膠質瘤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9,18(5):548-551.

[4]陸方曉,劉璐璐,楊建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MRI表現與病理對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9,29(1):15-19.

[5]梁紅民,崔兆勛,白龍龍.頭頸部淋巴瘤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和病理特征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20,27(1):50-53.

[6]張文姬,肖文波,彭志毅,王俊麗,徐后云,蘇峻.原發性腎上腺淋巴瘤影像學表現及其病理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9,35(10):1509-1512.

[7]王帥,朱晗,曹蕾,黃菲,范磊.IL-24對彌漫大B淋巴瘤臨床治療效果的預測價值[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9(11):45-48+86.

[8]胡興榮,朱鑫,貴丹,趙慧艷,陳華東,黃治華.超聲,CT與MRI對原發性睪丸淋巴瘤診斷價值的臨床研究[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2020,38(6):66-71.

[9]沈丹丹,耿其楠,賈中正,周學軍,葛敏,曹亮,于軍成.DCE-MRI鑒別單發IDH1野生型膠質母細胞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及轉移瘤的臨床價值[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2019,28(6):411-416.

[10]任斌,程崗,王亞明,曹衛東,于新,孫君昭,趙虎林,王洪偉,李志超,郭志峰,方佳,董超,湯其華,張劍寧.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臨床影像及病理特征[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 2020,33(4):5-10.

猜你喜歡
診斷效果
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診斷肝臟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宮內膜癌低場MRI影像學特點及臨床應用研究
陰道超聲在婦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探究類風濕關節炎相關實驗室指標的診斷性能評價
鼻咽癌的CT與MRI的診斷效果對比
子宮內膜活檢病理診斷對子宮異常出血的診斷效果分析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核磁共振診斷價值
CT、MRI在腦彌漫性軸索損傷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胃鏡活檢上皮內瘤變高級別的臨床病理診斷分析
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在胎兒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