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專業課程教學思政之路

2021-09-14 10:30劉潤華汪楓王晉晶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8期
關鍵詞:專業課教學有機融合協同育人

劉潤華 汪楓 王晉晶

摘? 要:在提倡“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專業課教學如何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教學的育人功效,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以“雷達原理與系統”專業課程為例,從“展現自信”“孕育精神”“培養思維”三個維度探索了專業課教學的思政之路,并提出專業課教師要從轉變思想、加強學習、與思政課教師聯動等方面,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更好地履行立德樹人的職責。

關鍵詞:課程思政;專業課教學;有機融合;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2-0041-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就要求各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并運用各門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實踐的全過程,發揮各門課程協同育人的作用。

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有機融合,以“課程思政”為契合點增強教學的育人功效,要求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同時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學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和職業道德教育。因此對于專業課程來說,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在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自然融入思政教育是專業課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展現“四個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凸顯了我國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質和文化理想,這“四個自信”也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以來我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在很多領域都有了快速的發展,比如在移動通信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從3G以前的模仿學習,到4G的迅猛發展,再到現在5G領域在標準制定、系統構架等方面擁有話語權,以及在“互聯網+”、大數據、數據智能等領域的亮眼表現,尤其在2019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以及數據智能化的服務為我國民眾在病毒溯源、疫情管控、遠程教育、綠色出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全世界面前交出合格的答卷[1]。

在雷達領域,從一代、二代雷達的以模仿為主,到三代、四代雷達的自主研發,以及現在對五代和下一代雷達的預研,我國在每一代雷達技術的發展中都緊跟世界先進水平。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足以讓我們產生充足的自信,因此在“雷達原理與系統”整門課程的講授中都可以貫穿“四個自信”的教育,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

再比如在講授該課程時可以介紹中國余數定理,最典型的案例是韓信點兵問題。實際上韓信點兵問題就是在求解初等數論中的同余方程組,在數學史上也被稱為“物不知數”問題,最早記載于一千多年前的《孫子算經》中: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宋朝數學家秦九韶于1247年《數書九章》中對“物不知數”問題做出了完整系統的解答,明朝數學家程大位將解法編成易于上口的《孫子歌訣》: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二一枝,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中國余數定理的傳播最早在1852年,由英國來華傳教士偉烈亞力將《孫子算經》中“物不知數”問題的解法傳至歐洲。1874年,英國數學家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關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稱之為“中國剩余定理”,成了初等數論中非常重要的定理?,F在雷達中很多種解模糊的方法都來自中國余數定理,比如多種脈沖重復頻率解模糊其思想就是同余式求解。講授這些知識既可以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解模糊問題,同時也可以增強學員的文化自信[2]。

當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很多方面仍有差距,比如在芯片、半導體等領域仍然有被人“卡脖子”的危險,在雷達等軍用領域要能實現完全國產化,才能擁有主動權,面對這些問題,應激發學員勇攀科學高峰、勇于擔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孕育“四愛精神”

新時代的大學生都有積極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參與的熱情,對國際國內時事、社會熱點問題、重大事件等都特別關注,而且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把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放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和兩種資源的背景中,挖掘有利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思政元素,在“育知”的同時“育德”,“授業解惑”的同時“育心鑄魂”,教會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認識并分析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而作為預警學院的軍校大學生,更要注重蘊育“四愛精神”:熱愛祖國、熱愛軍營、熱愛學院、熱愛雷達事業,

比如在講授雷達方程舉例時可以薩德雷達為例,薩德雷達是美國導彈防御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2017年韓國國防部對外宣布將在韓國星州基地部署薩德系統,如果在韓國星州部署薩德,那么中國近一半的領土將在薩德的威力范圍內,同樣受到威脅的還有俄羅斯。因此中俄堅決反對美韓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強烈敦促美韓停止有關進程。薩德入韓事件發生以后,中國從政府到民眾多方面均多維度地表達了我們的立場觀點,外交部表示中方將堅決采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教師可以利用此事件引導學員,愛國有很多種方式,和平年代雖鮮有戰爭,但這種無形的對抗卻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要想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為預警學子,更應做的是靠技術和學識研究薩德,而研究的工具就是課程學習中的雷達原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把對手研究透了才能找到對付它的辦法,同時激勵學員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抓緊成長成才的機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攀科學高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誕生于50年代,到現在已有近70年的辦學歷程?;赝?0載,預警學院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傳承,一代代預警人踐行著“先知先行,立德樹人”的院訓,在邁向“示范性”院校的征途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這些身邊的先進典型同樣可以融入課堂,成為思政教育的鮮活事例。比如在講授機載預警雷達和雷達信號處理時,可以介紹預警明珠采擷者王永良團隊,他們是一群采珠人,即使付出沒有回報,他們依然無怨無悔,二十年如一日負重前行、默默耕耘,挑戰權威、超越自我,終于摘得預警機雷達這顆預警機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另外還有傳承“老兵器精神”,情注三尺講臺的王紅教授;使命重于生命的高級實驗師邱剛;一心思戰、研戰、教戰,教鞭直指戰場的陳先富教授等。將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融入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員熱愛學院、熱愛雷達事業的激情[3]。

三、培養“四種思維”

預警學院大部分專業課都是自然科學類課程,通過“課程思政”不但要達到培塑精神、提升自信的育人目的,更要注意培養專業嚴謹的思維能力?!袄走_原理與系統”課程主要培養“四種思維”:科學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合作思維。

第一是“科學思維”,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類課程都應該注重科學思維的培養,因為科學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提高學生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更好改造世界的目的?!袄走_原理與系統”課程中很多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學習都能有機融入科學思維能力的訓練中。比如教師在講授利用模糊函數分析三種典型雷達信號的分辨率時,先分析每種典型信號的距離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引導學員自己發現每種信號在距離分辨和速度分辨的優勢和劣勢,最終總結出三種典型信號的特點、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運用的就是先演繹推演再歸納總結的科學思維方法,有助于學員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并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創新思維是一種積極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維方式,是引導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石;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有機結合,只有激發學生想象力,打開思維束縛才能更好地培養創新思維?!袄走_原理與系統”課程中很多關鍵技術的誕生就來源于創新思維,比如“多普勒效應”,生活中多普勒效應俯拾皆是:當一輛救護車迎面駛來的時候,聽到的聲音比原來高,而車離去的時候聲音比原來低,此外醫院用于身體檢查的彩超等,都是多普勒效應。與蘋果砸到牛頓頭上后所激發的“萬有引力”靈感一樣,多普勒效應的發現同樣需要靈感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等創新性思維能力,通過這些事例來告訴學員對任何事物都要保有好奇心、想象力,做一個有心人[4]。

辯證思維指的是一種世界觀,通常認為世間萬物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辯證思維模式要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遵循的基本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學習“雷達原理與系統”需要有辯證思維和“折中”思想,比如雷達方程就是辯證思維的典型體現,通過雷達方程可知增大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可以通過提高雷達的發射功率、增加天線增益、降低噪聲系數、增大脈寬、提高脈沖重復頻率等方法實現。但是在調整這些參數后,在作用距離增大的同時,也帶來了雷達重量、結構、散熱、機動性、驅動性、分辨力下降、近程盲區、模糊等問題,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討論讓學員明白各分系統各參數對增大作用距離都有貢獻,但過分調整任一參數都會帶來一些問題。最終要達到既增大Rmax,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分系統的效果,就需要利用辯證思維和折中思想來建立雷達系統的整體觀。

合作思維與對立思維相對立,現代社會需要合作思維,對于部隊而言更需要合作,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習“雷達原理與系統”課程同樣需要利用合作思維來建立雷達的系統觀和整體觀。雷達方程是通過最大作用距離把各分系統緊密聯系起來,大家是一個整體,共同的目標是盡可能地增大作用距離,各分系統需要合作、調整以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另外雷達原理中全相參體制的含義是雷達中所有有用信號和各類時鐘信號都來自于同一個頻率源,整個雷達系統和信號都在同一個步調和指揮下工作,全相參體制的雷達可以進行相參積累等相參處理,有利于雷達對目標的檢測,完美詮釋了合作共贏和全軍一盤棋的思想[5]。

四、小結

專業課教師是教育學生的主力軍,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所授課程也是學生認同度最高的學科。把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有機融合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育人優勢,但這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責任意識要求。作為專業課教師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職責:一是轉變思想,目前“課程思政”的大背景,意味著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動態,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時應時刻牢記自身的育人職責,增強對學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二是加強學習,所謂“教育者先受教育”,專業課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對科學理論掌握的系統性,將思政教育體系與知識教育體系相貫通,提高思政元素的融入量,提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融合度;三是與思政課教師聯動,當前高校中如何協同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共同發力、助力課堂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應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的優勢,有效完善各學科教學內容的全面架構,為高校多元化育人功能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李思. 探討高校思政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 納稅,2017(12):132+135.

[2] 邱偉光. “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 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3] 高德毅.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 中國高度教育,2017(01):43-46.

[4] 李俊玲,楊保華. 基于協同育人機制的高職院?!罢n程思政”路徑設計與分析[J].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80-83.

[5] 張雅歌.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以雷達原理課程實踐為例[J]. 河北職業教育,2020(06):62-64+71.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專業課教學有機融合協同育人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烹飪對口單招專業課教學研究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電氣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論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中信息頁的應用
企業技術創新與企業社會責任有機融合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大學生技術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