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基地建設背景下“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研究

2021-09-14 20:55朱曉娟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8期
關鍵詞:融合路徑思政課程專業課程

朱曉娟

摘? 要:基于雙基地建設條件,將“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融合,是為了發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專業價值觀念和職業道德素養;也是為了豐富思政課程內涵,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專業意識,從而實現思政教育、專業教育的融合,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簡要分析雙基地建設背景、“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重要意義,對雙基地建設背景下“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雙基地;思政課程;專業課程;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2-0152-03

“雙基地建設”源自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要求,目的是進一步發掘校企雙方力量,通過構建“校園+企業”的雙重教育基地平臺,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更豐富、有效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目標,將高職院校專業課程中的文化基因、價值元素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融合,實現全方位育人;通過優化設計課程體系,發掘課程本身教育元素,組織開展基于“雙基地”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參與課程學習、體會道德意識、形成價值觀念[1]。

一、雙基地建設背景分析

(一)政策背景

《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中的發展目標要求,“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創新教育機制,合理布局,依托有關行業企業,國家再建設1000個、各地區再建設2000個生產性實訓基地,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裝備水平、基礎能力”,要求要“探索校企合作的‘雙主體模式,構建能夠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機制,建設校企合作基地,實現校企雙方的人員交流、技術共享、實習就業互惠共贏”?;谝陨弦?,各地區高職院校紛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深入探索校企合作的無限可能,建設“雙基地”,致力于搭建具備“雙主體”的專業教育實訓培育基地,進一步優化校企系統育人模式。這種“雙基地建設”之下的協同育人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推行校企共育改革,是提升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法。

(二)雙基地建設背景情況

自2018年開始,地區各高職院校紛紛參與到雙基地建設項目中,截止到2020年12月份,打造出了數十個間距教學、生產雙重功能、具備校企雙主體的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據了解,高職院校的雙基地建設,是通過發掘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優勢,明確企業需求與學校需求,促使企業與學校之間無縫對接,形成以企業需求為核心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增強了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在雙基地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需根據不同專業的職業崗位任職要求,與行業有關企業一起交流,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建立“雙證書”制度,引入行業的技術標準、人才能力標準,開發“雙基地”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教學資源體系。在實際過程中,高職院校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合一等理念,提出了“校中廠”“廠中?!钡取半p基地衍生體”;之后推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活動,促使企業生產過程與學校的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可以發現,雙基地的建設在極大程度上發揮了校企合作的價值,共享、交互了校企資源,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同時滿足了企業用人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需求[2]。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可以發現“雙基地建設”之下的教育模式存在以下缺陷:雙基地建設將全部資源投入專業課程建設、職業人才培養、技能實訓、企業崗位人才培訓等方面,缺乏對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形態的引領與塑造,導致很多學生具備高超技術與良好能力,但卻缺乏相應的職業價值觀念與健康的職業思維?;诖?,各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提出在雙基地建設之上的“思政課程”“專業課程”相融合的方法,豐富院校教育的德育元素,進一步強化院校育人質量,培養具有正確職業價值觀念、良好職業道德素養、高超職業技能與能力的人才。

二、雙基地建設背景下 “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重要意義

雙基地建設背景下,“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能有效彌補現階段雙基地建設對學生思想道德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同時豐富雙基地的育人功能,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對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能夠推進育人工程的升華。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思想政治課程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能夠更好地實現全方位育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融合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整合學校的思政教育、專業教育資源,促使思政課程走進專業課堂,塑造學生價值觀念,提升學生道德素養,讓學生能夠同時實現智力與素養的發展。

第二,“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能夠有效實現育人目標。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需要深化高效教育目標,立足教育目標開展教育改革。此種情況之下,高職院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職業技能,還需要具備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三觀、端正的品性。在融合的過程中,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目標一致,此時圍繞兼具思政與專業元素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能解決現階段忽視學生思想道德的情況。通過這種方法,高職院校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職業態度,更有效地實現育人目標[3]。

第三,“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能夠充分發揮“雙基地”的建設價值,凸顯“雙主體”的育人意義。在實際過程中,將二者相融合,不僅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還意味著在實訓環節、企業實踐、基地活動中全面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動手操作完成任務”“參與專業課的項目活動”等不同的場景中,均能夠接觸到思想政治元素,讓學生“一邊做一邊感受其中思想”,進一步豐富雙基地的育人功能,充分體現雙基地建設的重要意義。

三、雙基地建設背景下“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

(一)立足專業課程本身,探尋有效契合點

高等雙基地背景下,開展“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高等院校要立足專業課程本身,尋求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契合點,從各個契合點出發,構建融合課程體系框架。舉例分析,在“財務管理專業”的融合中,院??闪⒆惚緦I的財務管理崗位人才需求,分析本專業課程的人才標準,從“財務管理法律意識”“財務管理道德意識”“崗位責任意識”“財務管理與其他部門的配合意識”等角度入手,進一步銜接“法律觀念教育”“專業道德教育”“社會道德教育”“團隊協作教育”等思想政治思路,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構建基礎體系框架,為之后開展融合教學提供支持。再舉例,在“計算機軟件設計專業”中,可提取課程本身的思想政治契合點:網絡行為規范、軟件設計的道德要求、商業隱私的保密原則、雇傭關系之間的契約意識等。這樣的融合體系框架,是融合教育活動的基礎,能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軟件設計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認識到維護客戶隱私、規范使用網絡、規范使用自己技能的重要性,從道德角度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一定認知,從而引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

(二)提取專業課程零散元素,組織主題活動兼顧“雙基地效應”

雙基地背景下開展“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建議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提取專業中不同課程的零散元素,優化設計融合教育活動,提出不同的融合教育主題,讓學生在主題指引之下參與到基地實訓中,進一步發揮雙基地的效應。在會計實務課程中,存在大量的實踐課程,學生需要進入“雙基地”中參與實訓,此時教師可與企業人員進行溝通,在學生的各項會計實務實訓項目中融入一些德育元素。舉例分析,學生需要參與“數據的整理與運用”會計實訓課程,此時提取課程元素為“數據”,可以引入“數據出現微小的錯誤,其他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最后的數據核對人員,但是前幾個環節基本不會出現問題,這里我要不要放松要求,隨意看看就提交呢?”等“思政考驗情境”,且根據學生做出的不同行為對其進行評判,讓其直接影響學生本次實訓的分數。通過這種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地實訓活動中,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專業的職業崗位道德要求、崗位價值,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產生個性化、鮮活的理解。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實踐活動強化“雙基地”教育實效

雙基地背景下開展“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融合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認知、樹立價值觀念、鍛煉知識與技能,充分凸顯“雙基地”的教育效用。在實際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階段性設計,分別為“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環節,在不同環節中設置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主題,比如:在活動前環節給學生播放“機械維修的疏漏”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不規范作業、不遵守規則產生的巨大影響,以現實事例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實現融合教育目標。在活動之后,教師統一安排,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有的學生撰寫過程實錄,有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寫小品,有的學生創作一首職業道德之歌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采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對這種實踐活動的感受,讓學生加深自己的認知,強化思想素養,進一步強化課程的融合教學成果。

(四)不斷創新課程思政融合方法,發揮就業輔助合力

雙基地背景下開展“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建議要積極創新融合方法,以不同的融合方式推進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落實實踐育人、立德樹人的任務,充分發揮校企雙主體、雙基地的就業合力。在實際過程中,建議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理實一體化的線上虛擬學習活動,讓學生學習網課、完成線上操作任務等方法,參與到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中,在豐富的活動中鞏固理論知識、練習操作技能、強化道德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5]。另外,還可將財務管理專業、社會服務專業、物流專業、幼教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以“虛擬平臺”的形式展現出來;就是指利用現代技術設計虛擬“社會環境”,在其中設置“參與社區義工活動”“完成幼兒的線上授課”“按成遠程企業給予的財務實務任務”等活動,設置達成任務標準的參數、學生不同行為的數據分析模塊等,精準分析學生的實踐過程,將這些作為鍛煉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活動。之后,還可將線上平臺的活動分析結果傳遞給合作企業,以便合作企業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更深入地參與到“雙基地”的建設中,發揮校企雙主體教育作用,提升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人才對接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基地建設條件之下融合“思政課程”“專業課程”,需要高校立足專業課程角度,提取思想元素、專業課程元素,設計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同時接受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與價值觀念。在今后的高職院校發展中,要始終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素養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主動探索不同課程中的融合之路,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拓寬學生視野,輔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讓學生成長為具有良好價值觀念、道德素養、創新創造意識的專業人才,凸顯二者融合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金蘭. “課程思政”和專業課程的融合——以基礎日語課程為例[J]. 長江叢刊,2021(07):173-174.

[2] 馬旻. 課程思政與職業素養融合的高職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教學探討[J]. 廣西教育,2021(07):79-82.

[3] 曹利.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路徑[J]. 新課程研究,2020(27):86-87+90.

[4] 孫文娟. 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融合策略研究——以“運輸管理實務”課程為例[J].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9,10(04):11-13.

[5] 重慶立項建設60個教學生產高職“雙基地”[J]. 教育科學論壇,2019(15):14.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融合路徑思政課程專業課程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中的“雙創”教育與實踐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與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合實踐探究
“立德樹人”理念下動畫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進課堂的思考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傳統商貿與互聯網時代供應鏈模式比較及融合路徑研究
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