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好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環節

2021-09-15 18:47劉亞品于小晶
人民論壇 2021年24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評價德育

劉亞品 于小晶

【關鍵詞】思政課 教學評價 理智德性 德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思政課是助力完成這一使命的第一課堂,要著重發揮好鑄魂育人的基本功能。思政課鑄魂育人功能的發揮和理智德性的培育是內在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而理智德性的培育正是“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重要助力。教學評價是教育質量工作的重要導向,也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因此,思政課要完善立德樹人的體制機制,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評價導向。

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必要性

歷經高考而來,很多大學生形成了“考什么學什么”的認知習慣。而大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之本,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從知識的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生的內在生長,即學生的自生性發展上來。在大學教育中,智育和德育不應是嚴格區分開的,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應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涵養學生的理性精神世界和思維品格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識能力。

理智德性(intellectual virtue)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所謂德性,是指人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美德或品質。亞里士多德將人的德性分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理智德性是人類精神有理性的部分,是一種與善相關的、合乎邏各斯的、求真的品質,可以由教導生成。后來這一概念被運用到知識論領域,形成了德性可靠論和德性責任論兩種德性知識論,前者認為理智德性是先天獲得的認知能力,后者則認為其是持久習得的認知品質。在此,我們側重于理智德性的品質特性,因為能力是先天自然所賦予的,而品質是后天習得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然要包括讓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習得優秀的認知品質。理智德性的培育是大學教育的題中之義。

教育不僅要傳遞信息和知識,更應不斷激發和提高學生的認知品德。大學教育的高階性在于要以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為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如果學生缺乏理智德性,容易陷入追逐認知的獲益之中,而喪失持久的、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阻礙自身全面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完善人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工作目標之一。因此,大學教育應注重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不斷完善,以及認知品質的培育和養成。大學生理智德性的養成需要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貫穿高校智育和德育的始終。

思政課是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作為學校德育、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課程,其核心在于構筑牢固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形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堅定信念和信心。信念的養成必須通過持久的、習得的、可靠的認知品質錘煉才能真正獲得。理智德性正是獲得可靠信念的途徑。因此,要使認知主體走向卓越,真正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提升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主動獲得高階知識的探究意愿,加強學生對科學理論的自覺體認、主動探究,以及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思政課就是要通過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要筑牢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信念,就必須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發展性,還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邏輯,引導學生主動建構關于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發展的知識體系。思政課對于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作用在于使學生轉變學習觀,將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追求和對真理的渴望有機融合,形成熱愛真理、追求真理的終身學習能力。同時,思政課不能僅是知識灌輸式教育,還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從容應對各種觀點和思潮。當前大學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主體思政課,分別從理論思維、實踐思維、歷史思維、情感思維等不同角度建構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在課程教學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認知基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要以支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為目標,通過原理推導、理論論證、實踐檢驗、情感認同等方式方法,使學生在理智自主的基礎上形成堅定的理論立場、開闊的知識視野,能夠旗幟鮮明地運用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剖析和批判各種觀點和思潮,并持之以恒地追尋真理,進而堅定人生方向。思政課教學實踐應堅持四門課程的內在統一,以學生獲得感為評價導向,最終達成理想信念教育的終極目標。

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是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環節

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評價的詞根是價值,教學活動的價值不僅在于我們對教學活動或課程學習作出“好”或“壞”的評價,還在于對教學活動或課程學習進行進一步的價值提升、選擇及延續。好的教學評價具有價值導向作用,不僅可以督促教師有效教學,還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但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過于重視結果性評價,當前思政課教學仍存在以考代評的問題,評價方式較為單一。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理智德性的培育和生成,也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的進展和效果。

教學評價是有效引導教學方向的指揮棒。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10月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要“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思政課教學評價作為大學生理智德性培育的關鍵環節,必須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重心。同時,思政課重在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這就決定了思政課的評價方法應與其他知識型課程評價方法有所不同。隨著社會多元化、復雜化發展,價值觀教育的形勢、對象、內容、任務都發生了顯著變化,評價對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必須對思政課教學評價標準進行改革創新。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學評價德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信息技術—Internet實用教程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