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項目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2021-09-17 01:44王家鋒
校園英語·上旬 2021年6期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大學英語模式

【摘要】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和評價都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僅重視該課程的工具性目標,忽略人文教育目標的傾向嚴重。采用項目式教學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完成語篇背景、語篇解析、詞匯語法和人文社會四類項目任務,使得工具性教學目標和人文性教學目標得以兼顧,且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項目式教學包括選定項目、制定計劃、實施項目、成果匯報和學習評價五個基本步驟。對于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選擇簡單項目類型或成果形式的傾向、小組內部交流不足、項目小測的內容或形式不合理等問題,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水平和表現,對教學內容做合理的調整。

【關鍵詞】大學英語;項目式教學;模式;構建

【Absrt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especially the tendency of onl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strumental goal of the course and ignoring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goal. Project-based teaching can organize students to complete four types of project tasks: discourse background, discourse analysi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nd Humanities and society, so that both instrumental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humanistic teaching objective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students' cooperative spirit, innovative spiri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an be cultivated. The step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clude: selecting project, making plan, implementing project, report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such as the tendency to choose simple project type or achievement form,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group, unreasonable content or form of project quiz, teachers should make reasonable adjustments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students' level and performance.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project-based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作者簡介】王家鋒(1978-),四川鄰水人,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師范大學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全科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探索”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13),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多維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1802)階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大學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為“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這意味著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當否定“唯工具性論”(即只關注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應重視人文性(即社會文化、跨文化意識及交際能力、對多樣化價值觀的思考與理解等)。然而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重工具性,輕人文性的問題。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單單依靠“拆解式”的教學去關注語言細節,而應將語言知識技能與人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完成的過程來開展教學,因此本研究嘗試構建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多維教學模式。

二、大學英語教學的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評估方面都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問題。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學主要關注英語作為語言的工具的功能,忽略了其人文性教育的作用。李良彥就在探究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時發現,大學英語教學受四六級應試評價影響較大,重視詞匯、語法、語篇分析,而缺乏對文化,尤其是跨文化交際意識、價值觀等方面關注。此外,教學內容時效性也不強,未能將課本知識與當前正在發生的社會現實有機聯系,不能真正激發學生使用英語工具來關注和思考當前社會文化價值和社會發展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目前的教學仍然沒有實現由“以教師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真正轉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索精神較差,筆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教師課堂講授過多,生詞解釋、語法和句子分析、英漢互譯、課后作業講解等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課堂師生互動合作形式單一。(2)偏重閱讀教學,而聽說寫譯方面的訓練不足。(3)課堂中教師用于互動的方式主要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即使有小組合作或者討論,大都有小組長“代言”, 更多的同學則是在小組討論中保持沉默或者講中文,教師對小組合作的過程缺乏積極的指導、監控和評價。(4)教師教學中過度依賴出版商提供的教學課件(主要是教學PPT), 課件中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結構都一樣,教師“傻瓜式”地按課件開展教學, 課件內容和結構主宰了教學步驟,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需求。因此,學生對課堂沒有期待感,甚至認為教師脫離了教學PPT很難順利開展教學。

2. 學習評價的問題。首先,學習評價也存在重工具性、輕人文性的問題。目前大學英語課程評價中,尤其是終結性評價(主要為期末考試)中,大都只考查語言知識和技能,而對于學生在該學期所學習的社會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不加考核。第二,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采用的學習評價方式促學作用較弱。例如學者陳愛平就指出,大學英語課堂評估的目的、時間、評估者、評估工具和評估影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段竹英分析云南大學英語形成性評估現狀時也發現該校的形成性評估與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所強調的形成性評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嚴格說來,它仍然屬于終結性評估的范疇。

有鑒于此,本研究將構建一個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方法和學習評價有機整合,讓大學生積極主動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獲得文化和人文熏陶,增強其核心素養。盡管國內已有一些學者對項目式學習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如龍菡進行了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及實證研究,楊莉萍的探索了基于項目式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學術寫作教學等。但這些探索大都基于語言技能的某一維度或技能,在項目類型上比較單一,且觀照語言學習所覆蓋的詞匯、語法、語篇主題、文化和人文價值等多維層面,更不能將其有機整合。因此,本研究所構建的教學模式將順應語言本身的多維性和可整合性。

三、項目式教學的內涵和要素

項目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個人或合作任務, 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 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以獲得知識和技能。這一學習模式得到了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社會文化理論的互動論的支持。[7]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學習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 而是學生主動通過完成項目的方式獲取知識。

美國學者托馬斯博士(J. W. Thomas)提出了項目式學習的五個要素,用于判斷某一項學習活動是否項目式學習,即向心性(項目式課程的中心,而不是課程的外圍和邊緣)、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學習的真實性(學習的內容和問題往往是真實的、開放的、結構不良的, 而不是虛構的、封閉的、結構良好的)、學習的問題性(以問題為驅動)、學習的建設性(必然涉及知識轉換或重構,通過克服困難和挑戰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內容項目的構建和實施。

四、實施項目式教學模式的步驟

基于筆者的項目式學習教學實踐和總結,筆者構建了以下項目式教學基本步驟:

1. 選定項目。學生以4-6人為小組,從教師設定的4類項目類型中選擇一類作為所學單元需完成的項目類型:

(1)語篇背景:探索課文主題涉及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現實意義,并提供相關的資料;

(2)語篇解析:對課文的結構和思想進行解析,分析作者表達的觀點、文化和價值觀等;

(3)詞匯語法:分析文中的語法和詞匯,并以教學的形式呈現出來,設計有關測試并對班級實施檢測;

(4)人文社會:探究課文傳遞的文化和價值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或影響,開展具有可行性的、以英語為工具的社會人文活動。

2.制訂計劃。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各小組依據所選的項目類型,制定項目計劃書。計劃書中要求寫明項目的目標、實施步驟和進度、成果內容和形式以及成員分工等??蛇x的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PPT、表演、演講、辯論、材料翻譯、小論文、英文調研報告、自制或加工視頻音頻材料、英文創意物化實物、語言游戲、主題公眾號內容、博客內容、網上論壇、社會服務等。每個項目類型至少要選2種需要完成的成果形式。計劃經教師審核后方可實施,若存在問題,老師應指導項目小組修改。

3.實施項目。(1)組織形式。項目實施既有集中實施,也有分散實施。集中地點主要在授課教室,主要活動包括:各小組匯報進度和成員貢獻情況,實施組間交流以得到其他項目組的技術支持(特別是兩個語篇小組和詞匯語法小組間的相互支持)。分散實施指小組根據學習項目類型和需求課后自行安排學習項目開展的時間、地點(如圖書館、教室、英語聽說實驗室或校外等)和組內組織形式,并將分散學習情況匯報給指導老師。此外,要在線上建立項目QQ總群、各組分群和組長群,方便不同目的交流溝通。

(2)教師指導。在項目實施之初,教師會對每個單元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簡要的教學或指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擔當資源提供者角色,引導學生使用視聽說教材、互聯網學習資源、教師用書、教學ppt,協調和支持項目學習需要的設施設備以及提供其他必要的硬件或材料的支持。教師應對項目學習中的難度給予足夠的指導,指導可以在線上(所有的QQ群里)或線下開展,主要使用英語作為指導語言。

4. 成果匯報。成果匯報分兩步,首先由各小組用PPT進行總結匯報,包括項目完成過程、分工合作方式、困難及解決等情況。然后是小組成員進行成果展示,小組內不同成果形式要由不同成員負責展示,同一成果展示也可以多人參與。為了確保在項目式學習過程語言中基本技能得到訓練和提升,我們要求各小組的所有成果內容及展示過程必須包括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中的至少三項??偨Y匯報約3分鐘,成果展示約10分鐘。成果匯報結束后,各小組要將成果匯報中的內容整理為文字材料,發送給全班成員,作為期末測試(終結性評價)的部分復習材料。

5. 學習評價。(1)過程性評價。學習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各占學期總評的50%。每個單元都要進行由學生打分的三類過程性評價:①項目小測:每個小組在完成項目成果展示后,都要立即將該小組設計的有關本小組報告的測試題發放給其他小組成員完成(測試時間5-8分鐘),這使得其他小組在聽取本小組成果展示時特別認真,出題小組還要根據自己的評分標準進行批改和打分;②組間互評:各小組會對其他小組展示的項目成果的學習內容質量、創新性和可理解性三個維度打分;③組內互評:小組成員對本組其他成員對項目的貢獻度和團隊精神打分。最后,教師可根據評價需要自行確定三類過程性評價的權重。

(2)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為期末考試,由教師命題筆試和閱卷。因為項目小組匯報后整理并發布的項目文字材料是學生共建的知識庫,是課程學習內容的重要部分,因此期末測試命題中50%的分值內容來自這些文字材料,另外50%則由教師根據學期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自行選擇命題材料。

五、項目式教學的常見問題及處理

教師在實施項目式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實踐操作過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及處理方式如下:

1.選擇簡單項目類型或成果形式的傾向。在項目類型選擇過程中,學生一般認為“社會聯系”這一類項目類型較難,而其他三類相對簡單一些,所以都不傾向于選擇前者。對此,教師可要求每個小組在一學期內都需要完成每一類項目類型,只是先后順序可以不一樣。在成果形式方面,盡管各小組每次必須選擇兩類形式,但絕大部分學生的必選形式都是PPT。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通過給予選擇其他成果形式的小組更多資源和建議的方式鼓勵這些小組嘗試其他的成果形式,以確保成果匯報形式的豐富性,從而增強項目式學習的創新性、樂趣和吸引力。

2.小組內部交流不足。由于項目小組內部分工明確,容易出現各自為陣,最后直接拼湊項目成果的情況。這往往造成項目成果的各部分內容并沒有經過小組討論和交流而直接完成,學生只對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內容熟悉,對其他同學負責的內容不夠了解,進而喪失了一些值得學習和討論的內容。對此,教師可特別要求學生在總結匯報中匯報小組內部交流的形式、內容或過程,甚至可要求展示小組協助或合作時的工作照片或其他證據。

3. 項目小測的內容或形式不合理。各小組在設計項目小測時,會出現題型選擇不恰當的情況,例如有的小組選擇的項目類型為“人文背景”,但項目小測中竟然主要為語法詞匯題。另外,學生可能在難度控制上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對此,教師應向學生強調注意項目小測內容與項目類型關聯度的問題,且項目小測在完成草稿時應先交教師審核和指導。

總之,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遇到各類具體問題,他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水平和表現做合理的調整,以保證項目式教學的順利、有效開展。

六、結語

本文所構建的基于項目式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不僅為解決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重工具性、輕人文性的弊病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也符合《指南》中對大學英語教學有關“任務性”“合作性”“探究性”的要求,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實現由“教”向“學”轉變。此外,未來對項目式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還應結合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等趨勢進行討論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2e9ea816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3.html, 2021-3-24.

[2]李良彥.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 (11):54-55.

[3]陳愛平.大學英語教學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 2014(3):57-58.

[4]“形成性”評估還是“終結性”評估?——云南大學大學英語形成性評估現狀研究[J].語文學刊,2012(1):100-103.

[5]龍菡.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及實證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229-230.

[6]楊莉萍.基于項目式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學術寫作教學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2(5):8-12.

[7]高艷.項目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界,2010 (6):42-56.

[8]王海瀾.論作為學科學習框架的項目式學習[J].教育科學,2003 (5):30-33.

猜你喜歡
項目式教學大學英語模式
民辦本科高校新聞專業項目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論項目教學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探索
高職《液壓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永續債券探析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