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學校品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

2021-09-22 02:16張玉蓉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關鍵詞:課堂優化農村學校實效性

張玉蓉

摘 要:良好的品德不僅是一個人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成為社會公民、融入社會生活的前提。文章從農村學校品德教學的現狀出發,歸納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課堂教學要點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反饋等方面進行分析,優化對策,指出農村學校品德課程教學的對策:把握課程理念,明確品德教學目標;整合教育資源,豐富品德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品德課堂實效性;優化教學反饋,體現教學評價功能。

關鍵詞:農村學校;品德課程;課堂優化;教學方法;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43-03

當前,立德樹人已成為教育實踐的根本任務。因此,學校應進一步做好品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在農村學校,品德教學的開展應成為課程體系的核心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依托學生的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社會性,為學生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從農村學校品德課堂效果評價及農村學校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來看,其中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結合農村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品德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

一、農村學校品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課程改革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成為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在農村學校品德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對社會生活有基本的認識和理解。但是,在品德教學背后存在的一些問題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所以,為全面了解農村學校品德教學的現狀,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1.教學理念陳舊,教學目標相對片面

目前,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農村學校教學的硬件條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理念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轉變的。在品德教學中,一些教師仍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導致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目標落實不到位。例如,一些教師由于教研機會匱乏,學習交流機會少,難以結合新時期教育的發展要求,將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上。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還是習慣運用傳統的講授法,很少嘗試和應用故事啟迪法、討論辨析法、分組活動法、游戲表演法等。受教育理念上的局限,這些教師把品德與社會上成了“為教學而教學”的課程,使道德、價值觀等抽象概念難以走入學生的內心,也難以真正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這樣,會導致教學目標的落實與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現錯位,影響品德教學的實效性。

2.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農村特色

品德與社會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因此,生活中的許多資源都應該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課堂設計中,一些農村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上,忽視生活中品德教育資源的價值。還有一些農村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方法不合理,內容千篇一律,缺乏農村特色,導致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難以真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等。因此,農村學校的品德教學,應以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為主要目的,教學內容應當豐富多彩,體現出農村的特色,讓學生對社會有更加全面且正確的認知。

3.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效果不理想

在“應試教育”下,灌輸、說教是教師運用得最為熟練的一種方法。這就使得教師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中缺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沒有利用個性化的事物創造問題的情境,導致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所講述的理論知識。雖然,在當前的課程改革過程中,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逐漸引入到農村學校品德課堂中,但是一些教師不愿意運用,導致學生在沉悶的課堂中缺乏參與感,難以理解、接受正確的思想價值引導。此外,還有一些教師雖然對新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但是在應用中卻流于形式,難以達到實際的教學目的。

4.教學反饋不及時,教學評價不合理

在品德課堂上,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干擾,教師需要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并依據反饋信息調整優化教學方案,最終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學評價。但是,在農村學校的品德與社會課堂上,一些教師一味關注對學生的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接收情況的反饋。這種反饋不及時的情況,讓教師的品德教學常常陷入“一廂情愿”的尷尬,使得學生的品德發展情況無法在評價中得到客觀全面的體現,課堂教學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農村學校品德課程教學的對策

1.把握課程理念,明確品德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品德與社會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對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就要求農村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把握教育理念,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堂內容,對學生進行啟發與熏陶,不斷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

例如“我學習,我快樂”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先對三年級學生進行了學情分析,認識到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習慣于運用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認識問題,并開始產生抽象思維。接著,教師結合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確定了學習目標:了解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勇于克服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養成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愿意嘗試各種方法來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能掌握克服困難的方法,并獲得快樂?;诖?,教師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設計了不同的情境,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經常遇到的困難,反思自己在遇到學習困難時的做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思考進行互動交流遇到困難時該怎么辦,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困難的辦法。最后,教師通過學生的討論升華主題,促使學生真正經歷從面對困難到解決困難的過程,提升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猜你喜歡
課堂優化農村學校實效性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有效導入
淺議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
淺談農村學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額背景下學生作業批改方式的研究
淺談農村學校管理藝術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培養聾生閱讀解題能力
協商民主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