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有效導入

2017-01-17 14:13卜巧玲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課堂優化高中英語課堂課堂導入

卜巧玲

摘要: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是課堂教學中的首要環節。因此,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學環節,它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中的時間投入與效率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一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教學中“導入”這一環節,忽略了有效導入可以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本文將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去,改變過去外語課堂耗時低效的現象。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課堂導入;興趣;動機;課堂優化

前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基礎教育經歷了二十幾年的變革。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單單從課程設置的地位來看,歷經了一個升華過程。目前,英語新課程改革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國英語教學中的時間投入與效率之間的矛盾問題仍然很尖銳。在英語教學理念、英語課堂教學方式方面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高考這個指揮棒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比如,較普遍的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教師們認為英語現在很難教,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除30分的聽力題(河南省近五年高考聽力不計入英語考試總分),其他題型和以前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各級各類學校及班級之間互相比較高考或者期末考試分數來評估教學的現象也很普遍,這就迫使教師繼續用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重視教學中“導入這一環節。他們認為導入太浪費課堂時間,不如一上課就抓緊時間直奔主題,直接灌輸本節課要學的知識。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忽略了導入為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效果所起的作用。導入技巧的運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能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并使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為了保持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英語教學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師應在如何導入上多下功夫,利用有效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思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生達到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的學習境界。

在我國古代,孔子的“不憤不啟,不徘不發”的教學。在國外,教育家們提出過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桑代克的練習律、效果律和準備律,夸美紐斯的教學階段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華生的程序教學等。目前,有效教學己成為中外教育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共同的教育追求。而有效教學的第一步,則體現在課堂導入這一重要環節上。學生是否一開始有興趣聽課,關鍵看課堂導入是否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1.導入的概念

高中英語課堂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主要陣地。有效的英語課堂使學生產生愉快放松的心境和積極的學習情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熟練掌握和學習有關的知識技能,具有全新的學習英語的理念,更加熱愛英語學習。

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是課堂教學中的首要環節。精彩而有效的導入毋庸置疑會為課堂教學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正確而巧妙的導入,相當于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程序之中,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到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學環節,它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導入屬于第一環節,即準備教學,包括舊的課堂知識和技能的檢查復習,它讓學生為新課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感知準備和知識學習準備。影響到一系列的教學過程感知、理解、發展和反饋。因而英語課開始時的準備教學不能只滿足于安定學生的情緒,而要利用靈活多樣的導入開課,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濃厚的英語氣氛、體現英語的交際功能,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集中注意力。導入即課初組織,是對上課準備的檢查和注意力的組織,包括安定情緒,集中注意,課前報告,交待教學任務。

2.研究課堂導入的理論依據

導入的心理任務在于激發、形成并保持或發展學生對所講內容的興趣及學生對主題的注意力。根據心理學研究,一節課中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5一20分鐘之間,任何聽眾都會出現注意力減弱或注意力受阻的情況。在開始上課時,就要將課堂要講的內容組織好,使學生一開始就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內的心理滿足,這是導入成功的關鍵所在。

美國語言學家S.D.Krashen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語習得模式--“監察模式”。它包括五大假說,其中的情感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指出了情感(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感等)因素與第二語言習得效果之間的關系。動機強、自信心強、焦慮感低的學習者情感過濾低,有利于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 反之,過高的情感過濾妨礙學生獲得輸入。此外,賈冠杰教授指出了克拉申的“i+1”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學習者所學的內容應該是已有知識“i".所以在導入一節課時,激活已有知識“I”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學習外語的途徑是在最小或沒有心理障礙情況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輸入量??死赀€認為,理想的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 既有趣,又有關聯; 非語言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因此課堂導入時應輸入學生理解的語言,輸入的語言要有趣并要與新課有關聯,沒必要按語法程序安排,并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只要輸入量大于學生目前的語言能力,而情感過濾又低,學生就會自然習得語言。

3.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導入的原則

3.1課堂導入要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新的課程標準把注重學生的情感列為課程目標之一,強調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主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進行,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所依賴的心理學原理主要是學習的認知觀和建構主義觀。

由此可見,課堂導入中的學習任務提供了一條有效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人文精神的理想途徑。學習任務給予了學生體驗語言學習意義,培養完滿人格的機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的最好體現。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的需要都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導入時讓處于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有用武之地。這樣的教學有助于發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與學生的互動,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教師與學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經驗、知識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2課堂導入要具有趣味性

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導入要富有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欲望,為上好新課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圍。

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等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強調了要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感興趣。(教育部,2005)。要提高新課教學的效率,必須用興趣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其學習熱情,使其精力高度集中,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興趣這種心理情緒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求知心理。這就要求老師的導課能營造真實的語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學、說英語的欲望與熱情。

3.3課堂導入要具有新穎性

新穎的課堂導入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導入的方式應避免刻板、單調、平鋪直敘,力求新穎、別致、生動,雅而不俗。新時代的高中學生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興趣越濃,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越好。新穎性對學生指的是新知識、新能力;對老師指的是要以英語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為依據,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不斷更新與變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努力教學節節有新意,課課為精品。

3.4課堂導入要具有針對性

針對性指教師在設計導入法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緊扣教學目標和要求,通過導入迅速把學生帶進一個新的知識情境中,讓導入起到點睛顯旨的作用。導語的設計與運用要緊扣教學目標,不能單純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喧賓奪主,違背既定的教學目標。導入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讓教師順利進入課堂內容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自然過渡的作用。針對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導入手段應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吃透教材,注意導課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相關性,為課堂教學增色。導入教學不能呆板,不能循規蹈矩,但不等于沖淡主題,漫無邊際,熱熱鬧鬧,隨波逐流的導入是浪費的。

3.5課堂導入的內容要具有銜接性

導入要能夠起到新舊知識銜接的作用,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注重知識體系的整體性、關聯性。由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比如利用大腦風暴來作為導入,利用舊知識激活要學習的新內容,這種銜接性能夠讓學生系統而牢固地掌握所學英語知識。

3.6課堂導入要具有節奏性

導入教學應保持一定“節奏”。這一點非常重要,卻被很多不細心的教師疏忽或遺忘。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它的效果將不限于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且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識記和理解知識。

3.7課堂導入要具有時間性

導語力求簡短明了,切忌冗長拖沓。抓住導課藝術的特點,快速導入是每門學科的教學中都提倡的,向課內40分鐘要質量,要效益,即“打造高效課堂,進行有效教學”。導入教學一般控制在3--5分鐘之內,教師要精心設計開講導語,做到內容精練,講解精確、練習精彩,所提供的信息精確,抓住關鍵,畫龍點睛。

3.8課堂導入盡量不使用母語

英語課堂尤其是一節課伊始,盡量不用母語來導入。因為是英語課堂,課堂用語以英語為主,導入時用漢語的話會使學生的思維不容易向英語語境上轉變,一開始用英語指令指導學生做游戲,用英語語言陳述背景知識,或來提問問題都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必在一節課內做聽的轉換,為接下來的全英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同時也很好得鍛煉了學生的聽力。

4.總結

本文重點討論了導入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原則,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促進可他不發的教學效率。導入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白罴褜W習狀態的基本特征是:進取性的思維活躍狀態;拓展性的學習思維狀態;強化性的學習動力狀態;成功性的學習習性狀態?!闭n堂導入是通過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注意,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設置問題情境和制造學習氣氛,引起學生對所學課題的關注,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啟迪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萌生進一步去探究的自然向心和熱烈情緒。

參考文獻:

[1]陳正久,2003“新課程標準下英語課堂的導入”《考試周刊》第35期.

[2]胡春洞,1990《英語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淑珍,1996《教學技能》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4]胡慶芳,2007《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賈冠杰,1996《外語教育心理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6]李杰,2008“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分析”《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第4期.

[7]李琴,2008《教師如何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課堂優化高中英語課堂課堂導入
高中歷史課堂優化教學嘗試
如何走出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的困境
淺議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
談中職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高中英語翻轉式課堂學習多維體構建
優化課堂教學,培養聾生閱讀解題能力
在追問現實困境中尋求優化教學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