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學中“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探研

2021-09-22 13:24洪珺珺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關鍵詞:圖形與幾何能力培養教學效率

洪珺珺

摘 要:多邊形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的運動以及圓柱與圓錐等內容均為圖形與幾何教學內容。文章對數學教學中“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進行探研,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圖形的特點,提升學生的圖形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教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教學效率;教學質量;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92-02

受限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學習圖形與幾何內容時,存在一定的認知問題。雖然高年級學生年齡稍長,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的認知也相對具體,但在面對一些復雜的圖形、幾何關系和運動類型時,依舊存在理解層面的問題。為提高圖形與幾何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靈活應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使用分層化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明確學習目標,增強課堂學習的體驗感。

一、圖形與幾何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1.可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但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學生年紀尚小的時候開始,教師可通過繪畫等方法激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已初步形成,這時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會很難。此時,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則需要更有效的方式。圖形與幾何的學習過程更具工具性,也更具理論性,這是一種以純粹的理論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師可通過講解幾何圖形的認知規律和計算規律,促使學生在學習此類內容時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培養過程實效性較強,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雖然一些學生的空間現象能力培養過程比較緩慢,但在后天的不斷練習中,也會有所突破。

2.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圖形認知習慣

相較于空間想象能力,良好的圖形認知習慣更為關鍵和重要。一般而言,在學生初次接觸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圖形時,應具備正確認識圖形結構的能力。也只有在正確認識圖形結構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掌握圖形中各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在結構層面對圖形與幾何形成正確的認知,在公式以及計算方法的引導下,正確解答圖形與幾何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圖形認知習慣作為圖形與幾何教學的重點,細化教學資源的應用過程,提高資源應用的擴展性。教師無論是使用多媒體教學,還是創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均需要以培養學生圖形認知習慣、提升學生圖形認知能力為基礎,不斷重復練習圖形認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圖形與幾何學習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注重課后練習過程,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練習資源,這也是圖形與幾何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數學高年級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方式方法分析

1.扎根課本,細化課本資源的應用過程

小學高年級數學課本中提供了較多的教學例題,此類例題雖然結構和內容相對簡單,但非常有效,往往可切中圖形與幾何學習過程中的關鍵點,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有效參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備課階段做好教學資源的準備工作,詳細分析課本中例題涉及的知識點,以此為基礎,挑選課本中的課后習題,將例題與課后習題對應起來,整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將此類例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擴展更多的圖形與幾何知識,從圖形認知的層面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圖形認知能力。

例如,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的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可選擇課本中的基礎例題,此類例題與求解三角形、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面積相關,其內容相對簡單,易于學生理解。其次,在完成基礎例題的教學基礎上,教師可選擇課后習題中一些發散性習題,此類習題往往具有非常強的學習引導性,可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積與組合圖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再次,教師可利用板書為學生勾畫具體的平面幾何圖形,以圖形演變的方式,將圖形逐漸復雜化,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圖形計算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促使學生在理論層面認識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有助于學生記憶多邊形面積公式。

2.積極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在講解高年級圖形與幾何知識時,教師一定要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教學工具的應用過程與課本內容的講解過程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F階段,一些新型的教學工具在數學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包括比較常見的多媒體投影儀教學平臺、多功能智能網絡電視等,也包括新出現的交互式一體機、立體式多媒體交互設備等。在開展高年級圖形與幾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充分應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將課外教學資源與課內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工具整合在一起,拓展空間想象能力和圖形認知能力培養的邊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圖形與幾何學習資源。此間,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因為并非所有學生均適應多媒體教學,一些學生在此類課堂中可能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一些學生可能表現出茫然無措的心理狀態,課堂體驗感不佳。為此,教師在應用此類教學設備時,一定要靈活,避免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靜態圖片或動態圖片,借此鍛煉和培養學生對此類圖形的認知能力。之后,教師可講解表面積以及體積的求法,整個教學過程自然流暢,學生的體驗感也會更好。

3.重視應用分層教學法,突出個性化教學理念

學生的能力不同,基礎知識儲備情況也存在差異,這導致他們在課上學習的過程中不可能同時獲得較好的學習體驗。為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分層教學的意識,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提問不同的問題。此類問題可為情境類問題,也可為個性化問題,但無論是哪種問題,均需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合。在空間想象能力和圖形認知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讓班級中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的練習效果。針對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教師應突出反復練習方法的重要性。換言之,圖形認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過程即為反復性的練習過程。更為關鍵的是,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正確認識數字與圖形之間的關系,并明確各類圖形元素之間的轉換方式和轉換特點。

例如,在講解“圓柱與圓錐”這一教學內容時,針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教師可提問學生圓錐的形成過程,強調母線、軸線的概念;針對解題方法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可提問與組合圖形體積和表面積計算相關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相關圖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方法的印象,以此提高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結語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明確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目標,并抓住教學重點,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圖形與幾何教學方法,落實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在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時,教師應積極發揮此類工具的可視化特點,從結構認知的角度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圖形認知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圖形與公式之間的聯系,在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小學高年級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春梅.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基于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實例中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8).

[2]李彬.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新授課——“五步教學法”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9(29).

[3]林麗琴.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圖形與幾何”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2).

[4]鐘瓊蘭.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

猜你喜歡
圖形與幾何能力培養教學效率
第一學段圖形與幾何操作活動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關于“圖形與幾何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論花樣游泳運動員選材和初級教學模式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培養樂學情趣提高化學教學效率探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