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教育轉型的思考

2021-09-26 17:14凌以珂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轉型升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

凌以珂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使社會生產智能化趨勢更加明顯,人工智能時代下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要從原來的技能型人才轉型成為支持型、創新型、技術型的人才,人工智能時代下,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而新的人才需求又會使高職教育需要進行轉型、變革和升級。該文從加強培養學生認知與非認知能力,人工智能下人才創新培養體系的制定,加強校企合作融合,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大投入,推動國際人才交流等這些方面來討論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教育的轉型及升級。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職教育;轉型升級;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20-0231-02

1 人工智能方面的概念

人工智能涉及的知識很廣泛,它涉獵到很多的領域,比如計算機圖形視覺和機器深度學習等。由此,就要求從事人工智能工作的人要了解掌握計算機科學、哲學審美與素質心理學等這些內容知識[1]??傮w的來說,人工智能它主要研究的內容是讓機器像人類一樣能夠完成的智能工作,當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對這種機器能夠完成人類的智能工作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2]。

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能的定義是:“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3]”。美國溫斯頓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4]”。

人工智能在發展的過程中,經過計算--感知--認知的發展歷程,人工智能已經跨過了能存會算的計算智能,正處于能聽會說、能看、會認(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的感知智能階段。

2 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給高職教育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社會需要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人工智能將使社會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趨勢更加明顯。在人工智能時代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深入應用,如人工智能與信息化相結合,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結合,讓那些繁重的、重復的、沒有創造性、藝術性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人工智能的興起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這些新興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我們從網絡上獲得到的信息和知識更加快捷方便,為了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必須培養學生的處理信息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反應的是智商,除了認知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非認知能力,非認知能力指的是情感、社會適應性、人際交往關系等。此外,還需要具備信息素養、創新思維、哲學審美素養等這些素養。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作為中心,教師是引導者,引領學生去學習新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加強自我管理以便他們能更好地進行個性化學習,學校在培養人才方案里,也要側重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方面的培養。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5]。

人工智能技術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教師教學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而是在學習中起著引導的作用且教師又是學習與教學活動中的控制者和組織者。人工智能時代下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工智能時代使得學生很方便地從網絡得到各種知識,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定制適合自己學習內容,學生才是教學學習的中心,而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組織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適應人工智能下的這些轉變,努力學習人工智能新技術,轉變教學思維和改變教學方法模式[5]。 ,

3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教育的轉型思考

科技產業革命將導致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這已成為歷史發展規律,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將成為必須接受的未來之考,要從原來的技能型人才轉型成為支持型、創新型、技術型的人才。因此,人工智能時代下高職教育需要轉型升級,以下是本文關于人工智能時代下高職教育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考。

3.1 加強對學生認知與非認知的培養

學習成績更多的是智商或認知能力的反映。然而,一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認知能力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非認知能力,即情緒、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在人工智能時代,知識獲取變得更加方便,使得學生的認知模式也相應地發生很大的變化。人工智能時代下教師應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及重視學生認知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能力并把知識獲得有效地結合起來,加強培養和訓練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可是反觀我們整個傳統的教育體制,從沒有系統的教授或培養非認知能力。進入到社會以后,很多曾經在學校成績優異的人感到無所適從,被工作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各種行業和社會的規則折磨的身心疲憊。為了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的非認知能力即加強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和情感能力。

3.2 擴大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規模,完善人才培養結構、層次

當前,職業教育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從以前的單一學歷教育向人才的終身教育轉變。人才培養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投資人工智能教育和培養優秀人才將有助于我們保持人工智能研發的世界領先地位,并吸引國際人才。對人工智能教育進行加大投入,鼓勵企業更高度參與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擴大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結構和水平。一是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6]?!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重視培養“雙師型”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應作為學校最根本的基礎建設之一, 我們所說的“雙師型”教師不是教師與技術人員或工程師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在知識、能力、態度上的有機融合。二是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人工智能下,各種人工智能技術,隨時隨地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到平臺進行學習知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發生了改變。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學習平臺。我們要按照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的標準,調整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法。以新職業為方向,以企業的真實需求為標準,以國家政策為契機,以學校自身特色和優勢為依據,明確改革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擴大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結構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促進師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高度使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組建產學研融合信息平臺,促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人工智能的應用范圍的增加,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實際應用效果,提高研究成果的轉換效率,創造有利條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高職教育要認識到“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主動引進高層次企業技術人才,豐富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技術研發能力;有效引導教師積極學習行業先進技術理念,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變單純重復性實訓操作;用文化和情感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

猜你喜歡
轉型升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房地產開發模式轉型升級路徑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