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飯圈”生態畸變,亟待規范與整治

2021-09-27 07:55張純
民主與法制 2021年32期
關鍵詞:飯圈亂象整治

本社記者 張純

>>6月15日,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劍指網絡平臺、經紀公司、粉絲團等有關各方,對各類有害信息進行全面清理。網站截圖

“飯圈”亂象頻現,已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社會現象之一。

近年來,“飯圈”在公共輿論場中頻頻“亮相”:偶像選秀類節目中有粉絲為選手集資超百萬元,涉嫌違法;為“愛豆”投票購買大量飲品在掃碼后全數傾倒,影響惡劣;當紅藝人涉嫌違法犯罪被刑拘后仍有粉絲為其開脫,是非不分。

今年以來,因粉絲追星而爆出的各種荒誕不經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你方唱罷他登場”,“飯圈”亂象將粉絲文化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實際上,“飯圈”治理從未停歇,但始終未根治。面對畸變的“飯圈”生態,國家和社會的規范和治理該從何入手,又該如何破局?

“飯圈”文化野蠻生長,有關部門重拳出擊

“飯圈”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現象,能夠凝聚起強大的粉絲力量,比如疫情防控期間,不少“飯圈”粉絲自發組織捐款、抗擊疫情,發揮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然而,在資本的控制與流量的裹挾下,“飯圈”逐漸變味,亂象叢生,刷量控評、群體對立、互撕謾罵等多種不良現象愈演愈烈。

6月15日,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劍指網絡平臺、經紀公司、粉絲團等有關各方,對各類有害信息進行全面清理。

官方文件直接點名“飯圈”,可謂是前所未有。突如其來的強力監管,意味著“飯圈”治理迎來了嚴監管時刻。

“不同于過去所謂‘追星族’,‘飯圈’并不是簡單的自發的粉絲群體,更近似于有管理、有層級、有利益鏈條的專業性組織,內部架構清晰,分工明確?!北本┰萍温蓭熓聞账匣锶诵鞎苑悸蓭熃榻B,其中“粉頭”“站姐”“數據女工”等各種角色,深度參與明星日?;顒?,大造熱度,維持其形象和商業價值。

粉絲們的日?;顒影ā八瘛薄翱卦u”、商務代言“氪金”等,這些活動時常出現極端行為,因而被監管部門直批為“亂象”。在此次監管重點打擊的五大亂象中,“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居首,還包括“打擊粉絲互撕謾罵、粉絲攀比炫富、刷量控評”,以及通過“蹭熱點”等形式干擾輿論、影響傳播秩序等行為。

>>張純制圖

與上一輪娛樂圈查稅風波類似,這輪整頓的導火索來自一起令人震驚的爆料。在一則廣為流傳的視頻中,有近20人正向污水槽內傾倒新鮮牛奶飲品。究其原因,竟是粉絲們為了掃描飲品瓶蓋內的二維碼以支持選手,大量購買牛奶,但無法消化,只能白白倒掉。該事件被曝出不久后,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引發群眾憤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于5月4日發布公告,責令視頻平臺愛奇藝暫停自制綜藝《青春有你3》錄制。

觀眾用真金白銀為偶像打投(打榜投票)的場面并不陌生。十幾年前,“超女”“快男”等電視選秀節目,發動觀眾以短信為選手助力。此后,電視選秀節目遭遇多輪強監管,短信打投等模式被全面禁止。然而,伴隨著互聯網公司全面搶奪電視受眾,選秀的主舞臺逐步轉移至互聯網平臺。平臺參與造星,還是選擇了老套的打榜投票的商業模式,但都投機地規避了監管。

以近年來爆火的“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為例:2017年,《偶像練習生》的觀眾可通過購買農夫山泉產品獲得投票權;《創造101》則可以通過OPPO用戶登錄投票,因而刺激了手機的銷售;到了2020年,蒙牛冠名兩大視頻平臺《青春有你》和《創造營》的選秀節目,做起了“買奶換票”的巧妙生意。

“‘飯圈’亂象是綜合現象,以《青春有你3》為例,既涉及粉絲無底線追星問題,也涉及平臺縱容的問題,還涉及商家的不良行為問題?!?月8日,國家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局長張擁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關閉解散一批誘導集資、造謠攻擊、侵犯隱私等影響惡劣的賬號、群組,從嚴處置“飯圈”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網絡水軍等違法違規賬號,從重處置縱容亂象、屢教不改的網站平臺。

如今,“飯圈”已成為互聯網空間異?;钴S的群體。截至2020年3月,微博娛樂明星粉絲量累計總人次達192億。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商業勢力和利益,此次監管整頓被諸多業內人士評論為“及時”“必要”“早該管管了”。

“飯圈”利益錯綜復雜,專項整治追根溯源

事實上,“飯圈”種種怪象乃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此同時,專項整治行動,也從未停歇。

隨著《青春有你3》暫停節目錄制,打投再次被禁。北京市廣電局5月出臺了綜藝節目新規,選秀類型節目禁止花錢投票。

緊接著,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開展網絡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要求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堅決抵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與此同時,網絡平臺也在紛紛出手,對快手、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飯圈”亂象開展相關整治行動。樂華娛樂、哇唧唧哇、時代峰峻等一眾娛樂經紀公司,紛紛發布倡議書,呼吁粉絲理智追星。

徐曉芳律師對記者介紹,早在2019年12月20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規定,對于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

“不過,《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是綜合性條文。而‘飯圈’問題是由多種行為構成的,不僅僅是通過‘網絡內容’表現出來,還包括在現實社會中的體現,所以該規定對‘飯圈’的規范明顯不足?!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系主任李丹林提出。

為了有效解決“飯圈”問題,有關部門更多的是通過出臺政策進行應對。徐曉芳律師介紹,2020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通知,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

>>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1年網絡“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出席發布會,介紹網絡“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資料圖

同年8月,教育部、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重拳整治“飯圈”不良風氣和行為?!岸嗖块T聯手舉措有力,足可見國家整治‘飯圈’問題的決心和力度?!毙鞎苑紝τ浾哒f。

“不過,對于‘飯圈’治理問題,并不是只靠國家執法與監管就能解決?!崩畹ち痔岢?,“飯圈”表現形式多樣,治理面臨著諸多挑戰。亂象的背后,既有盤根錯節的資本和利益鏈條,也有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更是需要綜合治理。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研究員、副教授朱巍看來,造成“飯圈”亂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流量經濟。他談到,流量能代表一個明星的商業價值和變現能力。不良資本追逐流量經濟的紅利,讓追星變成了“氪金”游戲,粉絲變成了被收割的“韭菜”,有的網站平臺,只盯著錢看卻漠視了行業底線,一味地縱容不良“飯圈”文化滋生蔓延。

對此,徐曉芳也提出:“‘飯圈’生態由資本方、平臺方、職業粉頭和粉絲構成,整個鏈條中獲益最多的實際上是收割粉絲流量和金錢的資本方和平臺方。因此,在治理過程中,他們很可能會表面上配合,實際上則仍然明里暗里,放任亂象滋生?!?/p>

“資本方為了獲取商業利益,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設計一些違反一般倫理甚至法律規則而實施的相應行為?!崩畹ち终f,“倒奶事件”上得到了最直接的體現。制止“飯圈”文化走向畸形,文藝生態和網絡空間都應更加清朗和健康,這就需要對始作俑者資本的行為予以嚴控。

事實上,國家一系列強力監管已經在路上。包括此次“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要求“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此前屢屢在各類藝人聲明甚至“律師函”中被點名的豆瓣、論壇,打榜行為“重災區”微博等平臺,均對整改措施進行了公示。在徐曉芳看來,“此次整治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國家主管部門是有權直接清理負面信息以及‘飯圈’問題群組,下架小程序、App,相當于直接把某些不良信息滋生的土壤一鍋端,直接鏟除?!?/p>

朱巍指出:“根治畸形‘飯圈’文化,絕非罰幾個人、關幾個號那么簡單,只要‘流量至上’的邏輯不改變,各種博眼球的違法違規操作就不會止息?!?/p>

在李丹林看來,“飯圈”有其滋生的土壤,而對癥下藥、徹底根治,關鍵是要整治其滋生的土壤。要將建設法治清朗網絡環境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工程,糾偏“飯圈”文化的政策不僅要切合實情,更要做到因時而變、因勢而變。

法治紅線不容觸碰,“飯圈”行為必須劃“線”

眼下,此次“飯圈”治理風暴來得如此迅速猛烈,也是“飯圈”文化走到今日必須承擔的結果。李丹林對記者提到,根治畸形“飯圈”文化,不僅要對有關過錯方進行嚴格處罰,還需要多措并舉、標本兼治,既切除病灶,又鏟除病根。

在四川矩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小明看來,整治“飯圈”,重點應放在“飯圈”背后的灰色產業鏈,強調明星的正面影響、平臺的積極引導、行業的良好風氣以及粉絲的理性參與。

>>張純制圖

朱巍告訴記者,“飯圈”亂象對粉絲群體產生的最大影響在于,其形成的價值觀游離于主流價值觀之外。一些人靠粉絲經濟營利,所做的一切核心是為資本服務,很多粉絲群體表面上是在追星,實質上卻是被資本利用進行“傳銷式洗腦”,讓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對此,近日《光明日報》發表評論指出,輿論往往對占據前臺、狂熱盲目且容易引人關注的粉絲行為進行批判,卻容易忽視主導這一亂象的幕后操盤手——資本力量。整治“飯圈”亂象更應遏制資本野蠻生長,加強平臺的監管責任,徹底斬斷背后的灰色產業鏈。對于平臺上的不良舉止甚至是觸犯法律的言行,必須及時地疏導和治理。

資本方平臺不能推卸和罔顧責任,也不能基于短期的利益而放棄自身的責任。徐曉芳提到,要責令網絡平臺落實監管責任,比如進一步落實網絡實名制,清理水軍賬號,及時屏蔽傳播“飯圈”病態文化的信息和賬號,建立動態追責機制。對于涉及“飯圈”黑灰色產業鏈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樹立典型案件,對違規違法者構成一定的威懾與警示作用,發揮司法判決的正向引導功能。

對此,李丹林提到,平臺是營利模式的企業,同時又不同于一般企業,因為它還負有很強的對平臺內容和秩序的管理職責。這個職責并非法律強制授予,而是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經營有方,獲利有道。借助于不良行為乃至違法行為獲利的平臺,內部應該有制約機制,增強自我凈化、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不良信息審查、過濾、投訴、即時處置的常態化內部治理模式,通過多種形式,引導粉絲熱情又不失理性地表達與行動。

從法律的視角來看,資本推動下的“飯圈”文化亂象早已觸碰法治紅線。李丹林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粉絲和明星發展為近距離深度互動。但這種關系形成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畸形現象,粉絲時而做出一些超越社會倫理底線甚至構成違法犯罪的行為。近年來不斷出現的“黑粉”“私生飯”等,很能說明這一問題。

糾偏“飯圈”文化,自然需要國家及時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制“飯圈”文化與資本操控市場下的種種亂象。徐曉芳提出,進一步完善、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讓整治“飯圈”問題有法可依。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應完善投訴舉報機制,建立針對“飯圈”問題的專屬投訴舉報通道,通過行政、民事、刑事、輿論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

值得關注的是,“飯圈”群體具有低齡化特征,多半是青少年,社會經驗少,處于被引導的角色?!?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通過互聯網進行粉絲應援,成為未成年網民一種新的網上社交與休閑娛樂活動。被調查的所有學歷段中,初中生網民在網上進行粉絲應援活動的比例達11%,高中生網民達10.3%,小學生網民達5.6%。

李丹林說,明星會直接影響到粉絲群體的話語和行為。正是因為明星個人的言談舉止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引導作用,所以其應加強道德自律,為粉絲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樹立良好的價值導向。李丹林認為,當藝人存在一些不觸犯法律的失范行為時,公權力機關很難介入并矯正。而此時,就需要網絡平臺履行社會責任?!捌脚_將明星和粉絲連接起來,負有一定的管理責任,應當及時對劣跡藝人作出預警和調整,促使他們規范自身行為?!?/p>

“在治理‘飯圈’亂象時,除了對藝人行為進行規范之外,還可以考慮通過行業協會對粉絲群體加強管理。比如,由行業協會對相關的粉絲組織進行規范?!崩畹ち终f。

但李丹林也指出,一個現實問題是:如何監管粉絲應援組織、后援會?這個原本由粉絲自發組織的群體,現在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和商機,甚至從中獲得不當、不法利益?!皯斢邢鄳幏?,但這個規范由誰來制定,成規模的粉絲組織需不需要依法注冊、如何接受相關部門監管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p>

朱巍則建議,對參加應援會的青少年應該有年齡限制。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應該參加線下活動;線上活動也應該嚴格按照網信辦的相關要求以及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平臺規定等進行。對一些問題群組,資本方或平臺應該及時制止。

雖說“飯圈”群體的存在,對當下互聯網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會治理提出了挑戰,但是在對其進行治理的過程中,不能只盯著眼前的亂象,要深究其幕后推手。只有讓每一環都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形成健康良性的環境。

網絡內容生態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未來,“飯圈”治理還需要各方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把規矩立起來,把紅線樹起來,把言行規范起來。

猜你喜歡
飯圈亂象整治
古代也有“飯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整治“飯圈”亂象
專項整治
遏止網課亂象重在落實
在“飯圈”一路“打怪升級”
養殖業整治需多措并舉
治超新規實施在即 深究貨車非法改裝亂象
晨農直銷亂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