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思考題指導學生進行數學小課題研究

2021-10-04 13:50施婉茹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年16期
關鍵詞:思考題小學數學

施婉茹

摘要:巧用思考題是提高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具體針對性、探究實踐性與靈活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對小學生數學理論知識、邏輯推理、計算分析、自學探究及團隊協作等能力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簡要分析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中心利用思考題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體合理的新策略來提高思考題的指導作用與應用效果。

關鍵詞:思考題;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6-0108

大多數教師會從數學教材中選出適合作為小課題研究主題的知識點,要求小學生按照其設定的方案步驟來獲取相應的結論,加劇了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化與僵硬低效性,弱化了其對小學生數學推理、觀察分析及自學探究等思維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創新數學小課題指導策略,利用思考題題目信息與小學生思考題回答情況來確定小課題主題,鼓勵小學生自主設計小課題研究方案與分析其研究結果,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科研精神,助推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持續快速發展。

一、確定主題

教師從教材中篩選出具有引導探究性或者小學生回答錯誤的思考題,分析思考題涉及的知識點及小學生做錯數學題的原因,并在結合小學生數學理解認知能力、知識儲備情況及興趣愛好等基礎上來設定針對性的小課題主題,引導小學生從這些主題中篩選出其認為可行或有趣的主題,加強了小學生主動參與并努力完成小課題研究任務的內驅動力。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相關知識時,教師以教材思考題為例來組織開展小課題研究,已知中隊委員把一個棱長46厘米的正方體紙箱的各面都貼上紅紙,將它作為給希望小學捐款的愛心箱,求解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紅紙,如果只在棱上粘貼膠帶紙,長約4.5米的膠帶紙夠用嗎?大多數小學生能根據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出需要紅紙的面積,但是許多小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解答第二個問題。此時,教師設計以“轉換”為主題小課題研究活動,鼓勵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對第二個問題的形式進行轉換。有的小組將問題轉換為正方體邊長之和是否大于4.5米,也有小組將問題轉化為正方體共有多少條邊等等。通過問題轉換來幫助小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與方向,在鍛煉小學生逆向與創新思維的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二、合理分工

教師讓小組成員分別介紹其對該思考題的分析結果與解題思路,匯總其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助教師判斷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強弱及知識水平的高低。同時,教師在結合小學生以往數學課堂學習狀態與性格特征的基礎上來明確每一位小學生在小課題研究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責任,讓具有全局觀念且溝通協調能力較強的小學生擔任課題研究小組組長,讓數學計算、推理及書寫等能力較強的小學生擔任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員,發揮每一位小學生的優勢特長,相互配合,共同推進課題研究[1]。

例如,教師讓小學生分析思考題,已知一盒藥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求這盒藥可以吃幾天,教師與小學生共同參與以求解問題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活動。教師讓小學生從記錄員、協調員等角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協調有序地參與到小課題研究活動中,讓每一位小學生都有發言與參與的機會。

三、明確環節步驟

教師與小學生一起根據主題性質、難易度等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明確小課題研究的方向、流程、注意事項及目標等,準備好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紙、筆、資料等物品,要求小學生記錄其研究步驟及研究數據信息,并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整理、篩選及分析,幫助小學生掌握研究成果。隨后,教師鼓勵小學生分析其研究過程中各種問題產生的原因,回顧并思考其研究方案的不合理之處,促使小學生不斷地優化研究步驟,鍛煉小學生創新、反思與實踐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利用激勵性與肯定性語言來表揚小學生積極參與研究活動的行為,強化小學生的成就感與榮譽感[2]。

例如,在開展以問題轉換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活動時,教師指導小學生設計以包含主題分析、活動準備、活動步驟、活動目標等內容的活動方案。其中,活動步驟應包括小學生依次發言、自由發言、小組討論、結果確認及活動總結等,鼓勵小學生按照既定的方案與步驟來開展該活動。在小組成員依次發言環節中,教師讓小學生分別介紹其對思考題形式、考核點及活動主題等的觀點與看法,引導小學生認識到轉換問題形式對提高其解題速度與答案準確率的重要性,鍛煉其創新、逆向及拓展等思維能力,促使其從不同的方面來思考和解答問題,既可以對比分析正方體棱長總和和膠帶長度來幫助其解答問題,也可以通過將膠帶分解為與正方體的棱數量相同的多條膠帶,通過對比膠帶與棱長的長短來解答問題,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分析研究成果

教師讓小學生概括并展示其研究成果,比如,文字、表格等,分享其通過研究活動掌握的新知識技能,介紹其對思考題的探究結果,幫助小學生積累更多關于相似思考題的解答經驗與技巧,并將這些信息整理成小課題研究報告,鼓勵小學生妥善保存并經常閱讀該報告。同時,教師讓小學生對比實際效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找出兩者差距較大的原因,鍛煉小學生自省發展與數學探究能力[3]。

例如,以問題轉換為主題小課題研究活動結束之后,大多數小學生很少會回顧其研究過程。此時,教師讓小學生介紹其活動過程中犯的錯誤或產生的困惑,既可以是題目信息理解錯誤,也可以是在轉換問題形式的過程中改變了問題內容,幫助小學生意識到其犯錯的原因,促使其養成總結分析研究活動與自我評價反思的習慣。

五、結論

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思考題對提高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效果與鍛煉小學生數學互動探究能力的重要意義,利用思考題來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補充研究內容與升華研究成果,激發小學生的小課題研究欲望,為實現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駱煒.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及實施[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7(3).

[2]劉克群.做課題,可以不僅是教師的事——如何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例談一[J].新課程(教研版),2015(11).

[3]朱小剛.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小課題研究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小學三四年級版),2017(2).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第一小學325600)

猜你喜歡
思考題小學數學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六個連續的數
減法變成加法算
例談思考題的解題策略
別讓“風”迷住了眼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