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在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2021-10-12 14:50陳翔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0期
關鍵詞:對分課堂工學結合高職教育

陳翔

摘要:對分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經驗證普適于各個層次各個學科的教學,但高職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要求課堂教學有項目化的實踐過程,文章針對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將對分課堂應用于高職課堂教學,提出五階段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對分課堂;工學結合

從21世紀開始,世界教育的關注點從規模教育轉向質量提升,課堂教育改革成為世界教育改革和中國教育改革的核心。然而,高校課堂,尤其是高職課堂,學生缺課率高、玩手機、睡覺的情況仍相當普遍。高職學生作為高考最后一批錄取的學生,相對而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學課堂連續上兩節或三節,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在信息碎片化時代長大的學生,長時間保持對課堂的注意力比較困難。課堂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學生缺乏學習動機之外,還在于教師授課能力和方法欠佳。

2019年初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職業教育定義為一種類型教育,同時強調了該類型教育中突破職業與教育過程脫節、企業與學校脫節、工作場景與學習場景脫節現狀的重要性,健全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普遍共識。高職院校探索一條培養適合產業發展的職教人才路徑已刻不容緩。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在2014年針對國內大學生學習現狀堪憂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本土化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傳統完全由老師授課的方式縮短一半時間,濃縮為精講,介紹教學內容的框架。另一半時間交給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在教授和討論的中間,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內化吸收。工學結合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是工作與學習相結合,學習與工作互相促進,其目的是利用真實工作環境與項目讓學生融入到職場環境進行鍛煉。在課堂教學中,應突破傳統教師單方面理論講授的授課方式,設置一些工作情境,以項目化和任務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真實的企業工作內容,學生自主查找資料、同學間討論查詢到的信息,進而互相協作完成項目。高職學生對理論教學缺乏足夠的興趣,但在真實工作情景下,遇到實踐問題,動手能力的積極性卻相對較高,情境設置也更加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然而在小組任務化實踐活動中發現,個別優秀學生一人之力完成所有任務,而其他學生初期參與下之后就事不關己,最后搭便車的現象,究其原因,優秀學生更快地領悟了老師授課的要點,馬上轉化為實踐,而一般同學尚處在混沌的狀態中,加上自身懶惰又有便車可以搭,自然參與度不高。如果引入對分課堂的獨立自考、內化吸收、小組討論的內容,一般同學利用內化吸收的時間進行再次自我學習,相對小組同學整體進度能一致,那么在后續實踐活動中參與度也將大大提升。對分課堂同樣強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課堂,把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因此,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和對分課堂從內涵上其實是一致的,都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自主解決問題。但是工學結合強調情境設置和實踐模擬,這是對分課堂未曾強調的。

二、對分課堂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對分課堂把教學分為 3 個過程,分別是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因此,對分課堂也可簡稱為PAD課堂。這三個過程,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中缺乏了項目實踐這一工學結合的典型環節。高職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如果不加后續嚴格管控,由于討論的開放性特點,按學生的思路展開,極易偏離教學內容,影響學習的系統性,甚至有些小組根本不展開討論,由個別學生寫下“亮考幫”作業就當成了小組討論的結果。因此,項目化工作任務完成的壓力,在討論中加上項目設計的要求,反逼學生必須掌握理論知識,使討論的效果得以保障,從而更好地完成對分課堂三階段的教學。在項目化實踐任務完成之后,實踐中的不足,實踐中凝練的理論,也需要教師加以總結,再次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筆者嘗試提出,在工學結合模式中,對分課堂可以演變成5個過程。由于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內化吸收這個需要一定自覺性的過程放在課外大多數學生不會去做,因此對分課堂原本三個步驟采用當堂對分比較合適,而項目實施之前需要廣泛的資料收集、企業調研、表格設計、PPT制作等,課內時間不足以完成,因此,后兩個過程可以放在隔堂實施。以一次課程兩節課,每節課45分為例,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這一模式,無論對于高職工科類還是文經管類都是適合的。當然每章知識多少不同、難度不同、項目實踐內容不同,各個環節的具體設置也相應不同,例如筆者所上人力資源課員工招聘這一情境,項目實踐是模擬招聘會,那項目實踐時間要求更多,之前的設計要求更高,理論內容也更多,那整體時間幅度可以分別拉長,但是這五個階段的設計應該都是需要并且起到各自作用的。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張學新.對分課堂: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5)[3]陳瀅,肖堯.面向新經濟的工學結合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20,5

基金項目:本文系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2021年度一般課題《工學結合模式下對分課堂在高職人力資源課程中的應用》(課題編號:2021YB30)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對分課堂工學結合高職教育
淺談信息化平臺背景下“對分課堂”的教學意義及思考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電影史課程中的應用
基于工學結合的《倉儲崗位實訓》學習成效評價體系探究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中“工學結合”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