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的提升路徑

2021-10-12 14:51辛菲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提升路徑雙一流

辛菲

[摘要] “雙一流”建設為“雙一流”高校出版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契機,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的提升也能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動力。反觀,“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的學術素養也面臨重形式,造成編輯學術意識不足;重數量,導致編輯學術知識欠缺;重權威,引起編輯學術精神的缺場;重專業,致使編輯學術結構單一等四重現實困境。對此,筆者認為,“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的提升應該從搭建學術平臺、提升學術敏銳性等方面著力。

[關鍵詞] “雙一流”;高校出版社;學術素養;提升路徑

高?!半p一流”建設成效的衡量指標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一批具有世界學術影響力的科研隊伍;二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具有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兼具國際視野的一流建設者。事實上,高?!半p一流”建設也為出版社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其中,高校出版社編輯的學術素養如何適應高?!半p一流”建設的學術要求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將系統闡述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在“雙一流”建設中的作用、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現狀及提升路徑,以期為同行提供借鑒。

一、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與“雙一流”建設的互助作用

2015年,《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出臺,這個方案對高校及其學科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指導意見,其中主要內容直指科研水平。高校出版社的高質量發展是提升高??蒲心芰Φ闹匾画h。因此,“雙一流”建設為高校出版社發展提供了戰略契機,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的提升成為“雙一流”建設的動力引擎。

(一)“雙一流”建設為高校出版社發展提供戰略

契機

大學發展的實質是大學基礎能力和支撐能力建設與提升的過程[1]?!半p一流”建設的任務也就是實現大學在基礎能力和支撐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培養時代新人,其主要途徑就是提升科研能力?!半p一流”大學為了鞏固其地位,一方面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另一方面大力培養本校人才,除了提升待遇,如何在學術上為其提供科研平臺也至關重要,因為單純的經濟刺激無法真正賦能人才發展。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科研、學術成為主流,“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的作用也越加凸顯。這是因為高校出版社以出版高水平專著、高質量教材教輔為使命,這與“雙一流”建設要求相契合。特別是在學術資源競爭激烈的今天,每個科研單位都在挖掘內部資源,在學術出版“走出去”面臨困境時,如何整合學校內部的學術資源,搭建高水平的出版資源平臺就顯得十分迫切。因此,“雙一流”建設為高校出版社發展提供了戰略

契機。

(二)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成為“雙一流”建設的動力引擎

“雙一流”高校出版社是高?!半p一流”建設的重要推動力,縱觀排名靠前的“雙一流”高校出版社在業界幾乎都是一流的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不僅可以通過選題策劃為本單位教師的學術專著提供傳播策略,進而擴大其影響力,也可以積極組織專家學者編寫高質量教材教輔,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助力。

優秀的學術專著、高質量的教材教輔不僅需要高水平的作者去撰寫,也需要一流的編輯去組織出版。筆者認為在編輯能力的構成中,最核心的能力還是學術素養。另外,有學者將編輯學術素養提升的作用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是提高稿件處理的效率和質量;二是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三是防范學術不端的發生[2]。

二、“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對“雙一流”建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例如其在學術意識、學術知識、學術精神和學術結構四個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

(一)重形式,造成編輯學術意識不足

高校出版社的出版物主要集中在學術專著和教材教輔兩大方面,其能否具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就在于出版物的內容質量。這是由高校出版物的學術性所決定的。出版物是否具有學術性,這需要編輯具有敏銳的學術意識,能夠評價出版物的優劣。編輯只有擁有學術意識才能組織出版優質的出版物,或者說學術意識是成為一名優秀編輯的前提。正如有學者所說,學術意識是學術素養構成的首要元素[3]。

當前,部分高校出版社為適應新媒體環境,迎合大眾的碎片化閱讀習慣,通常將選題策劃的關注點集中在流行性上。其認為,只要是流行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有市場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最后導致出版產品要么是千篇一律,要么是毫無學術性的“雞湯性”讀物。這與“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的定位相違背。當前部分文字編輯更多是對出版物的形式進行重點處理,以滿足出版物的出版規范,甚至有人戲謔稱,“現在的文字編輯就是找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梢?,當前部分編輯對出版物形式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對內容的關注。久而久之,編輯可能會徹底失去學術意識,進而對出版物的學術性失去判斷力。

(二)重數量,導致編輯學術知識欠缺

學術知識是“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的基本素養。高校出版社編輯要與作者對話,這個對話主要體現在編輯要能夠正確把握專著的內容,同時能給作者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議,也能夠理解作者的本意。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出版物質量,提升其學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和編輯溝通的前提是編輯具有扎實的學術知識,能夠滿足高校出版社學理性的基本要求。

在高校出版社改制以后,出版社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重屬性,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高校出版社的宗旨。唯有如此,高校出版社才能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出版物,才能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但是,少數高校出版社的績效評定更多地依據數量,即編輯審稿工作速度越快,圖書出版數量越多,出版社的經濟效益越高,相應編輯的績效評定等級就越高。這樣就可能導致有些編輯把精力都放在稿件的數量上,片面追逐數量,從而也就難以在技能提升、知識儲備、學歷提升等方面付出努力,但是編輯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難以發揮其在編輯出版中的主體性作用。目前,一些高校的出版社編輯對編輯出版方面的學術會議并不重視,有時甚至成為需要領導動員才能成行的“任務”。編輯在過于追求經濟指標的考核下,忽略了學術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不利于今后出版工作的開展。

(三)重權威,引起編輯學術精神的缺場

學術精神的核心就是批判精神與追求真理。高校出版社編輯從事的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其使命就是弘揚真理。這要求編輯在工作中能夠不畏權威,不能因為出版物作者的權威就默認出版物是符合出版規范的。無論是在策劃,還是在文字編輯過程中,編輯只有真正樹立學術意識,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一視同仁地對待出版作品,并在批判、求真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

作用,才能不斷培養自己的學術精神。

在實際工作中,“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所接觸的多數是本單位或者學界有一定名望的作者。編輯可能囿于自身知識儲備等因素,常常懷著崇拜和學習的態度對待出版物,缺乏編輯應有的批判精神,進而對出版物的內容深信不疑。如果編輯的工作不能觸及出版物的核心內容,那么出版物的問世明顯缺乏一個“出版”的中間環節,編輯的價值也就無法得到體現。另外,沒有批判精神的編輯也很難“求真”,歷史上的大家無不從懷疑和批判開始,“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應該成為編輯的座右銘。例如,馬克思在《德法年鑒》當編輯時期,其在編輯出版物的同時,也能發表一系列的批判性

論文。

(四)重專業,致使編輯學術結構單一

在高校學科設置不斷細化的趨勢下,高校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專業型人才,但這也導致了學生知識結構的相對單一。這樣當學生從高校進入編輯行業時,只能在某一方面較為專業。專業人才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高校出版社編輯應該在“?!钡幕A上又有“雜”的能力,也就是要有綜合能力。

高校出版社承接的出版物盡管是集中在某一專業領域內的,但對編輯來說,可能是超越自身知識儲備的,因為編輯不可能與出版物的知識需求完全吻合。同時,當今交叉性成為學科發展的潮流,出版物也呈現一定的交叉性,這對編輯來說是巨大的挑戰,甚至很多編輯在面對交叉性的出版物時手足無措。此外,出版社的部門設置也阻礙了編輯的流動,編輯愈發難以完成跨學科、交叉學科帶來的工作任務。例如,在一些出版社中,文字編輯和策劃編輯是有嚴格區分的,策劃編輯的一些選題并沒有相關專業的文字編輯去輔助完成,最后只能是自己勉強完成相關工作。如果沒有一流的具有交叉性、融合性的編輯隊伍,出版社也就難以緊跟當前的學術潮流,導致自身難以策劃出優質的選題,更別說出版優質的讀物來助力“雙一流”高校的騰飛。

三、“雙一流”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提升的具體路徑

出版社編輯的學術素養是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也是助力高?!半p一流”建設的重要助力器。針對上述高校出版社編輯學術素養提升的困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提升編輯的學術素養。

(一)以學科專業知識提升綜合能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分科始于高中階段,在大學階段達到頂峰。本科的專業還有綜合趨勢,但研究生的培養越來越專業化和職業化。雖然這些專業技術人才促進了我國社會的發展,也充實了編輯隊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學科之間呈現交叉和融合,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日常的編輯實踐中,編輯所面對的可能往往是更加寬泛而非某一學科的稿件,如果僅具備某一專業的知識,那么編輯難以真正實現與作者的

對話。

針對上述問題,編輯應該在工作之余,以自己專業知識為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既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參加學術論壇的形式,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樣編輯才能成為整個出版物質量的保障者。另外,出版社也可以依據相關選題外聘相關領域的專業編輯加入編輯隊伍。

(二)以學術訓練提升學術能力

現在部分高校出版社的編輯學歷整體不高,這樣導致整個編輯隊伍的學術能力也就相對較弱。因為,在我國現有的學生培養體系中,真正的學術訓練是從研究生開始的,本科是知識儲備和學術能力的奠基期。學術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編輯處理學術專著等出版物的質量。假設,一個編輯不懂學術,那么他如何能夠策劃高水平的專著,他又如何在擔當圖書責編過程中獲得共鳴,到最后他只能成為一個純粹的文字和出版規范的執行者。

為了真正實現編輯在出版中的作用,編輯需要加強學術訓練,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這里涉及出版單位和編輯個人的問題。出版單位應該營造尊重學術的氛圍,為員工的學術能力提升提供各種便利。比如,出版單位鼓勵編輯參加學術會議,并對員工的學術成果進行獎勵等。對編輯個人來說,編輯要樹立學術理念,認識到學術也是工作的基本要求,通過學術論文撰寫等形式,切實提升自身學術能力。

(三)以初心使命堅守學術精神

學術精神涉及追求真理、刻苦鉆研、態度嚴謹等各個方面,是學術素養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對編輯成為出版物質量把關過程的主體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堅守學術精神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一是編輯要熱愛學術。高校出版社是一個學術平臺,編輯的初心就是要崇尚學術,編輯的使命就是“對學術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熱愛,自覺承擔使命和責任”[4]。二是編輯要有學術思維和學術能力,學術思維和學術能力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編輯工作絕不是單純的文字處理,更主要的是對文章內容的邏輯進行準確把握。編輯如果沒有任何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其所編輯的出版物注定是雜亂無章的。三是編輯要鍛煉自己的學術寫作能力。寫作能力是學術素養的重要方面,其主要通過學術寫作訓練來加強改稿能力。四是編輯要遵循學術倫理。高校出版社的出版工作要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能因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喪失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宣勇.大學能力建設: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8(05):14-23.

[2]陳詠竹,李蓓蘭,杜亮.談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素養的自我修煉[J].編輯學報,2018(03):316-318.

[3]王立珍,袁金英,馬秀峰.研究生學術素養的內涵及培育探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05):50-52.

[4]嚴孟春.堅守學術精神須從最基本的編輯工作做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6-16.

猜你喜歡
提升路徑雙一流
搭建高效的勞動就業教育平臺提升就業管理水平
試論當代大學教師文化素養及路徑提升
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勝任力提升路徑研究
“雙一流”為“青椒”打造更大舞臺
“雙一流”后,高校改革何處去?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