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傳統圖書出版在融合發展中的提升策略

2021-10-12 01:51劉金蘭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圖書出版融合發展新媒體

劉金蘭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既意味著大眾接收信息和傳遞信息方式的改變,也意味著大眾的社交形式甚至生活習慣、休閑方式的改變。閱讀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行為,圖書出版產業對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意義重大。面對時代的變遷,傳統圖書出版產業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是圖書編輯等出版行業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基于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從傳統圖書出版產業的優勢和不足出發,分析其亟待變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圖書出版;融合發展;策略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帶來很大影響。新媒體時代的電子書具有價格低廉、內容豐富的特點,這對大眾來說無疑是快速、便捷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對傳統圖書出版行業來說卻是一大挑戰和機遇。如何將傳統的圖書與新媒體相結合是傳統圖書出版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傳統圖書出版行業想要在新媒體時代立足,就要緊跟時代步伐,將挑戰轉變為機遇,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一、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圖書產業的概述

(一)新媒體的特征

學術界對新媒體并沒有做出明確的定義,但總的來說,新媒體是一種基于過去媒體領域而言的一種全新狀態??v觀媒體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到信息時代文明三個階段,分別對應著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和個人媒體。而個人媒體所對應的正是新媒體時代,其是相對傳統媒體時代而言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其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存在與發展,與過去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有著截然不同的傳播形式。因此,新媒體時代也被稱作是數字媒體時代[1]。

新媒體呈現個人性、迅速性和網絡性的特征。個人性指的是新媒體時代下內容的發行者與傳播者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傳媒組織,也不再是特定的群體,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內容的發行者和傳播者。迅速性指的是在新媒體時代,憑借強大的信息技術,新媒體信息傳播速度更加快捷。網絡性指的是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媒體內容的發行者,還是接收者,都需要憑借網絡端開展。

(二)新媒體時代網絡圖書產業呈現的特點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圖書產業呈現與傳統圖書產業截然不同的特點。首先,在形式上,網絡圖書只需要依托智能設備就能完成一系列出版發行流程。其次,網絡圖書傳播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間隔,網絡圖書內部儲存資源更多,攜帶更為便捷。最后,在網絡圖書背景下,大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逐漸呈現碎片化閱讀趨勢[2]。

二、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圖書產業的優勢和不足

(一)傳統圖書產業的優勢

1.傳統圖書創作門檻較高,內容上具有一定權威性

就目前的圖書市場而言,網絡圖書雖然較為盛行,但是其作為一種新事物,配套制度并不完善,網絡圖書的低創作門檻導致其內容質量良莠不齊。而傳統圖書必須經過嚴格的三審三校流程,加上我國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對傳統圖書的一些硬性規定,決定了傳統圖書自身創作門檻較高,內容更具權威性。尤其是對部分學術領域的圖書出版單位而言,傳統圖書產業比網絡圖書產業更具有廣大的市場需求和優勢。

2.傳統圖書閱讀體驗效果較佳,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懷

從形式上來看,網絡圖書的確具有很大的優勢,其閱讀便捷,能滿足大眾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圖書在形式上喪失優勢。雖然傳統圖書在攜帶方面有著一定的不足,但是其給大眾的閱讀體驗是網絡圖書無法替代的。即便是號稱模擬紙質圖書的閱讀器kindle等,也無法完全替代傳統圖書。而且傳統圖書能給予喜好閱讀的人群一種無法取代的人文情懷,如某《紅樓夢》愛好者喜好收藏各類版本的《紅樓夢》,并對該作品進行長年累月的閱讀,同時在書上進行標注和寫上相關感想,這種閱讀體驗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的[3]。

3.傳統圖書在教育等行業具有更廣的需求

結合我國大眾圖書閱讀實際,筆者發現在教育等行業中,傳統圖書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以教科書為例,師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會使用傳統圖書。這一方面是因為教科書必須具備權威性,而這是傳統圖書的一大特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教育行業中,廣大師生更習慣使用紙質圖書,以便勾畫重點內容、標注要點、做筆記。因此,傳統圖書在新媒體時代仍然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二)傳統圖書產業的不足

1.作者更傾向于網絡圖書出版渠道

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作者創作與發表作品的渠道和形式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從作者的角度來說,過去其發表作品只能通過出版社這一渠道,作者的作品如果沒有得到出版社的認可,會很難出現在市場上。再加上出版社能夠承載的圖書數量畢竟有限,這也導致很多優質作者的作品沒能發表成功。但在新媒體背景下,作者創作和發表作品的門檻大幅度降低,甚至利用部分社交自媒體軟件,人人都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發表、創作小篇幅的作品。如微博發文要求字數在180字以內,任何一個發表微博的博主從本質上來說,也算是創作了一個微型作品。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開始紛紛將創作領域投向網絡,通過出版社出版圖書的傳統模式被打破[4]。

2.傳統圖書互動性較差

傳統圖書互動性較差,讀者難以與作者進行互動。讀者即便與作者就作品產生共鳴,也很難和作者或者其他讀者就作品內容進行交流互動??梢哉f,紙質書閱讀是一種單一的模式,作者發表作品,讀者閱讀作品。而在網絡圖書領域下,讀者可以與作者打破時空界限,依托網絡開展互動。以當前比較盛行的網絡小說為例,讀者在閱讀網絡小說之后,可以即刻在評論區進行評論,甚至某些長篇連載網絡小說的作者還會借鑒讀者的評論,對后期創作方向進行一定的調整。

3.傳統圖書價格比網絡圖書高

傳統圖書價格相比網絡圖書價格要高,這也是導致部分讀者選擇網絡圖書的原因之一。傳統圖書出版需要經過多個工作流程,在印刷、包裝設計等方面都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而且在發行流通過程中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網絡圖書卻不需要耗費這些成本。因此,大部分傳統圖書的價格相對網絡圖書較高。雖然一部分網絡圖書因為版權問題也是需要付費下載,但是大部分的網絡圖書并沒有紙質圖書價格高,而且其可以節省印刷、流通成本,更加有利于共享。

4.傳統圖書的閱讀便利性不強

從讀者的閱讀習慣來說,傳統圖書的閱讀便利性并不強。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讀者沒有過多的時間沉浸式地閱讀傳統圖書,而是更加習慣沉溺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其選擇閱讀的形式也更傾向于碎片化閱讀方式。閱讀傳統圖書需要讀者隨時攜帶圖書,有時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閱讀環境,對讀者而言極為不便。

三、推動傳統圖書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策略

針對傳統圖書出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傳統圖書出版產業必須從各個層面予以革新和突破,才能始終適應市場的需要和時代的需求。以下筆者從出版社、高校和圖書編輯三個角度出發,探討推動傳統圖書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從出版社角度

1.大力引進人才

出版社要想推動傳統圖書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以優秀人才為支撐。圖書出版產業是一個傳統的產業,出版社的傳統圖書出版工作流程也較為固定。固定的工作流程和僵化的工作理念,導致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容易陷入一種思維僵化的模式。因此,一方面,出版社需要大力引進人才,引進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編輯理論基礎,更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出版社要定期對編輯人員進行培訓,包括出版實踐能力的培訓、市場營銷理念的培訓、交際能力的培訓等。只有編輯人員整體素養得以提升,整個圖書出版行業才能獲得更加新鮮的血液和發展動力[5]。

2.加強多媒體融合

在新媒體時代下,出版社將傳統圖書出版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出版社要充分依托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運用專業的人脈資源,積極推動傳統圖書新媒體的一體化發展。傳統圖書出版需要的審批流程和手續相對較多,出版的時間、空間有一定的限制。出版管理部門應通過建立相關的機制,可以將一些書籍的內容優先在電子媒介上進行出版,彌補傳統圖書出版的短板。出版社更應該在互聯網平臺中對自身所處位置做出理性判斷,以擁有眾多的出版資源為新媒體提供龐大的內容支持,與新媒體優勢互補,并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將自身發展優勢不斷擴大,了解市場需求,占據市場競爭的有利位置,制訂科學合理的經營發展規劃。無論是網絡資源整合,還是最終的發展規劃,出版社都應該充分結合傳統圖書出版產業自身的經營特征,體現傳統圖書出版產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準確定位。

(二)從高校角度

結合我國圖書出版產業的實際情況,筆者發現我國出版編輯人員在整個圖書出版產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我國出版編輯工作人員大多經過了專業的系統培養,同時獲得了編輯從業資格。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編輯工作人員的素養,推動傳統圖書產業的融合發展,我們要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入手。

1.改革教學內容和形式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編輯出版專業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高校必須對傳統編輯出版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圖書編輯一般畢業于高校的編輯出版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等,其在高校中主要學習的是漢語言理論知識和編輯出版的理論知識。但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編輯工作人員只靠這些知識是難以應對時代新需求的。高校應該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實際需求,將融媒體的理念、工作要求等內容,如信息技術、市場營銷、新媒體等納入教學。

2.加強實踐教學,開展校企合作

雖說大多數接受過專業系統教育的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其普遍缺乏實踐能力。高校在注重培養編輯出版相關專業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實踐教學。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實踐教學的理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另一方面,學校要給予編輯出版相關專業學生實踐的機會,開展校企合作。這樣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學校里便熟悉編輯工作領域,還能為出版社更好地吸納編輯人才,為企業和圖書產業的發展助力。

(三)從圖書編輯角度

1.以融合發展的理念開展編輯出版工作

圖書編輯要帶著融合發展的理念開展編輯出版工作。面對新媒體對傳統圖書出版產業的沖擊,圖書編輯要積極應對,不能消極回避、抗拒,或者故步自封。圖書編輯只有接受時代的改變,以融合發展的態度開展編輯出版工作,才能推動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首先,圖書編輯要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來開展編輯出版工作。圖書編輯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一方面可以提升出版效率,使出版社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推動出版形式的融合發展,如在融合發展的理念下,編輯可以給傳統圖書配套一些輔助閱讀形式,如配套電子書形式、音頻形式等。其次,圖書編輯要融合營銷理念。傳統圖書的營銷渠道極為狹窄,一般都是通過實體書營銷的方式進行出售,同時宣傳力度也不足。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圖書對讀者吸引力明顯下降的現狀面前,圖書編輯應該與作者進行合作,更好地開展網絡營銷,如通過小視頻錄制拆書視頻,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撰寫書稿,更好地對圖書進行宣傳,以提高圖書的知名度[6]。

2.樹立創新意識

圖書編輯要樹立創新意識,不能禁錮在傳統的工作形式和思想上,要將創新意識落實到編輯工作的每一個流程,包括選題、審核、出版、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等環節。圖書編輯的創新意識來源于讀者的需要。例如,圖書包裝設計在近些年非常流行復古風,中國風等。圖書編輯在出版古典文學等具有中華傳統特色內容的書籍時,可以將具有中國風的包裝設計理念融入編輯出版工作中,以更好地貼合讀者的審美趣味,提高圖書的銷量。

3.樹立職業道德精神,以質量為先

在融合發展的理念下,傳統圖書出版仍然要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當前,傳統圖書在市場上依舊承擔著傳播優秀文化、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職責,這就要求圖書編輯要樹立職業道德理念,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場、注重收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同時,圖書編輯在出版工作中,要堅持以質量為先,不能只著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圖書質量。圖書編輯應從大方向、長遠立體的角度出發,推動圖書品牌的建立,以促進整個出版社和圖書產業的長遠發展。

四、結語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許多產業都面臨轉型,紛紛開始引進新技術。在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媒體領域更是迎來了一場劇烈的變革。傳統圖書、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產業近些年呈現式微的態勢,而與此同時,新媒體卻呈現極繁盛的發展趨勢。因此,傳統媒體應立足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積極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圖書出版產業也應該積極適應時代與市場的需求,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和轉型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若賢蘇里坦.基于編輯視角的圖書質量提升探析[J].新聞傳播,2020(21):70-71.

[2]賀麗.現代圖書編輯基本素質提升路徑探索[J].采寫編,2020(05):134-135.

[3]盧雪華.媒體融合視域下出版編輯力提升路徑研究[J].出版參考,2020(07):59-61.

[4]趙海霞.提升圖書編輯出版質量的路徑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0(12):190-191.

[5]哈斯圖力古爾.探析提升圖書編輯出版質量的有效路徑[J].傳媒論壇,2020(07):95.

[6]張曉霞.關于圖書出版項目實施精細化管理的路徑[J].中國產經,2020(07):138-139.

猜你喜歡
圖書出版融合發展新媒體
論中國圖書出版業品牌化運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業發展現狀
出版產業鏈視角下的圖書質量建設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體育圖書出版與營銷策略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