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孝道文化教育

2021-10-21 08:52李玲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2期
關鍵詞:農村教育融合小學語文

李玲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做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在教學中融入孝道文化教育,可以進一步發揮語文的德育價值,促進學生形成正確思想。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關鍵的價值,提高農村學生的孝文化意識,并最終能付諸實踐,真正懂得孝道文化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語文;孝道教育;融合

一、傳統孝文化融入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孝道文化源遠流長,文化教育中的“孝道教育”舉足輕重

孝敬父母,尊長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在當代,孝文化作為一種最基本的親情關系,應該發揮它應有的當代價值,有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新時代教師要努力喚醒孩子們的孝道意識,催萌孝心,培養愛父母、敬長輩、懂孝心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青少年孝道缺失的問題引發社會熱切關注,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來,社會上關于少年兒童殘害父母、親人的事件屢見不鮮。如我們熟知的赴日留學5年的上海青年汪佳晶,因經濟問題將機場接機的母親當場用尖刀刺成重傷。另有武漢一名14歲初中學生,因不滿父親催促上學,持斧頭將正為其做早餐的父親連砍五刀,導致其父親當場死亡。其后從容藏尸滅跡,對殺父一事不以為然。此種種新聞熱點都和青少年孝道教育的缺失不關系,加強學生的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三)農村小學部分學生孝心、孝行缺失,孝道教育亟待加強

在農村小學中,學?;顒颖旧砭蜕?,成績被看成首位,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對學生“孝道教育”相對薄弱,甚至是教育的盲點。即使有孝道教育,但教育內容滯后、教育方法落后,偏重于傳統教育,教育很少涉及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完小,有48名學生,留守兒童居多。大部分學生在校見到老師很有禮貌,勞動時也很積極。但是在老師家訪過程中了解到:學生在家里不聽父母勸告,我行我素,罵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頂撞家長,甚至在家里大發脾氣,不尊重長輩等情行已屢見不鮮,更不要提讓學生回家后主動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了。學生孝心、孝行缺失,孝道教育亟待加強。

(四)傳統孝文化融入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多元化的課堂策略的要求

在新課改下傳統孝文化的培養意味著需要使用多元化的課堂策略,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方式教學滿足了教育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原有的語文書本知識上進行延伸教學,使學生更多了解文化,從而拓寬知識、豐富內容,也有利于學生打開思維方式、理解文學,從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為追隨理想而學習奮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的家庭和睦,在這一過程中孝文化不僅得到了實踐,更多的是促進家庭關系的培養,促進學生的成長。最重要的是可以繼續將傳統孝文化發揚下去,從而不斷培養小學生的民族精神。

二、傳統孝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融合的策略

(一)閱讀教學中滲透孝道文化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大多數都比較容易理解,記敘文部分較多,文中包含時間、地點、人物,在教師上課分析課文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切入角色,從而更能體會故事的有趣以及總結出孝道文化的傳承。閱讀文章需要帶著獨立思考的意識賞析理解文章用意。例如,在學習《游子吟》這一課時,主要是對母愛進行歌頌,讓學生通過詩文理解母親的愛與關懷,從而思考怎樣報答自己的母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析這一題目,通過分析其中的線與衣明白母親的神態與暖暖的愛。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觀點,交流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親情的重要性。孝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用意。教師可以從優秀的孝文化文章中挑選幾篇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每個組帶著不同的任務分析文章,最后進行交流互動。文化素養不是一時養成的,是平時課堂上積極發言思考形成的,教師也需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是自己一味的講解,要多聽聽學生的見解。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養成學會獨立思考的習慣,積極的總結孝道文化,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二)加強課堂滲透,促進孝道文化建設

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將傳統的孝道文化融入必須在學校營造出文化氛圍。文化是潛移默化的,學生通過在文化氛圍中逐漸吸收正能量可以有效地受到文化的熏陶。語文課堂中不僅學的是書本知識,教師更多的引導學生理解孝道文化的博大精深。語文的核心素養就是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孝文化對學生自身有重要的影響。在現代社會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正因為如此家庭所有的愛與關注點都在一個人身上,這樣更容易使學生養成依賴的習慣,沒有自主精神。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影響學生,通過不斷地引導讓其認識傳統孝道文化。例如,通過學習“w”這一拼音教師可以延伸到烏鴉反哺的故事,不僅學習到拼音,還講述了孝道文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模擬情景,學生可以對《媽媽睡了》課文進行演繹,交流、體會媽媽的辛苦與勞累,感受孩子對媽媽滿滿的愛、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這個過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更多的是在短短的情景劇里體驗孝道文化的真諦。

(三)開展誦讀,培養學生孝道文化意識

各班級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經典誦讀活動,如:《三字經》、《弟子規》以及平時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有關孝道的句子,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人文精神,把中華民族“孝”的傳統美德“潤物細無聲”地植根于學生的思想中,使學生的孝道意識增強,懂得了愛和感恩。孝文化融入到教育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豐富課堂內容,為學生提供活動實踐機會,只有學生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懂得孝道文化的意義?;顒娱_展一段時間后,學生會有很明顯的轉變,大多數學生漸漸漸從以“自我”為中心中走出來,做到“心中有他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向父母及長輩表達愛和感恩。誦讀活動使學生把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行動,在行動中養成良好的做人做事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講,是教育學生的關鍵因素。教學生如何學會做人是最重要的,傳統孝道文化通過語文課堂的傳遞會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長時間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正能量思想。孝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學生在成長中做到以孝為根很重要,為了避免子女形成叛逆的現象需要不斷積極引導。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孝道文化,可以有效地為學生輸入正能量,經過課文內容的學習提升對孝道文化的認知,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也有利于學生的道德教育以及自身責任感形成。

參考文獻:

[1]曹帶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孝文化的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62):89.

[2]梁劍鍔.百善孝為先,課堂任維艱——試探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與孝道文化的結合[J].課外語文,2019(37):69.

[3]江茜.土樓楹聯相約經典孝道文化彰顯特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孝道文化教育[J].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2019(36):47-48.

猜你喜歡
農村教育融合小學語文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關于如何優化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探索
淺談如何改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問題探究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問題探究
古代社學對發展農村教育的啟示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