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問題探究

2016-12-01 17:08賀雪嬌劉杰鄧爽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農村教育城鎮化發展

賀雪嬌+劉杰+鄧爽

【摘 要】近些年來,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在對勞動力的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對農村教育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F有的農村教育在城鎮化進程中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實現農村教育與城鎮化均衡發展,就必須加強經濟投入,同時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切實解決農村學生受教育的問題。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教育;發展

一、前言

城鎮化是國家和地區現代化以及社會進步的考量標準,同時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教育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與挑戰。

二、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相應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果。但與城市相比,由于農村經濟基礎差,教育資源匱乏,導致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產生了較大差距。表現在教育方面,共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出現了農民工子弟和農村留守兒童兩個邊緣化群體。另一方面,出現了城鎮地區大班額學校、農村寄宿制學校和較偏遠鄉村的村級小學(教學點)三類存在較大問題的學校。城鎮化的農村教育面臨許多新的發展問題。

三、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就是辦學經費嚴重不足和資金籌措渠道不暢。若單就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來說,每一年的增長幅度都很大,且每項投入中,農村教育的投入基本都在50%以上。但相比政府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4%左右的世界水平來說,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總量仍然較小。相較而言,城市學校特別是城市的中小學所得到的財政性經費與農村普通中小學基本持平,但就在學生人數而言,農村的學生人數遠超城市學生人數。一個農村小學生享受到的教育經費不到城市小學生的一半,甚至更少,很多地方政府花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創辦示范學校和國家重點學校,而一般農村學校連基本的教育經費都難以得到保證。所以,整體來說,政府對農村教育經費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夠,農村財政性教育經費仍舊嚴重不足。

其次,農村在教育經費的管理和保障上都有很大的問題,國家對教育經費的使用和具體落實監管不到位,有些地區存在擠占挪用專項教育經費、私設賬外賬、“小金庫”等問題,致使部分地區的農村學校教育經費緊張、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使農村教育所面臨的經費問題更加嚴重。另外,農村學校相較于城市學校而言,受到外界的關注較少,教育經費的來源比較單一,教育資金籌措渠道不暢,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農村教育經費緊張的問題。

(二)農村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

農村大量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或從農村流入城市的流動兒童數量巨大。流動兒童因為沒有流入地的戶口,受到戶籍制度和教育經費撥款制度的限制,在進入流入地后的受教育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流動兒童要想進入當地的公立學校,接受同等的教育,就必須交納高額的“贊助費”和“借讀費”。但是,由于絕大多數的外來務工人員都處在社會底層,收入微薄,沒有能力繳納高額的費用,一部分家長為了讓子女受到教育,就讓子女進入當地的一些師資和教學水平較差的民辦學校就讀,而另一部分家長則選擇讓子女放棄就學,隨他們加入農村進城的務工人員行列,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這樣的做法不但會讓流動兒童和城市兒童在文化水平上產生差距,還容易讓流動兒童產生自卑自閉等各種心理問題,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外出務工人員因為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而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即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城鎮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留守在農村的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方面,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無力管理或者過分寵溺,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綴學現象。

(三)農村師資問題

師資力量欠缺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事業面臨的一大問題,這在農村地區顯得尤為突出。因為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硬件設備陳舊,教師工資水平普遍較低,導致部分教師尋找機會從農村進入城市就業,或者直接離開教師隊伍。在部分偏遠地區學校甚至出現一名教師兼任全校課程的現象。而留在農村的教師大多都未能接受正規的職業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知識功底薄弱,較少利用網絡同步接收與時俱進的教育信息,思想陳舊,無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直接影響到了農村學生的成長,不利于農村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教育資源供求矛盾加大的問題

“教育公平”問題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便是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的公平問題。農村學校相對于城市學校,本就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硬件設置陳舊,學生的家庭教育相對欠缺等問題,以考試成績為主要指標評價學生和學校的制度,一定程度上使得優質資源不斷向城市集中,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更為突出。農村人口較為分散,環境比較艱苦,教學點設置以及教育投入皆有限,有些地區甚至存在一個鄉鎮只有一所學校的問題,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學校軟硬件設施跟不上,即使先進教學資源也無法被高效利用起來。此外,農村學校教師數量相對于城鎮教師資源而言,嚴重匱乏,優質教育資源的缺失成為了制約農村教育教學發展的瓶頸。

四、農村教育發展問題的原因

(一)城鎮化的大背景

城鎮化在給農民帶來諸多機會的同時,松動了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壁壘,導致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些人口已經遠遠超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范疇,并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他們正是農業所需要的主要勞動力。由于農村經濟的不發達、生活的不便、教育的落后,比起城市生活的便利以及資源的豐富,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走向了城市尋求賺錢的機會,意圖改變現有的生活。人口的大量遷移,使得村莊只剩下老幼病殘,由此產生的諸多弊端,嚴重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優質生源的轉移

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的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教學質量的差異,導致農村有條件的學生家長,都會帶學生進入城市的學校就學,并逐漸形成一種學生家長互相比較的風氣。在城鎮化背景下,城市學校在優質的教師資源、軟硬件上的優勢都在不斷的吸引著農村學子,有條件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代價帶孩子進城就學,這就導致農村學校的生源大量流失,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

(三)優秀教師的單向流動

我國農村教師隊伍在數量、結構、質量、待遇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首先由于我國現行農村教師編制還是參照城市標準,實行“一刀切”,只給一定數額的教師編制,而不是按需分配,導致大多數農村教師都沒有正式編制,缺乏歸屬感。其次,農村教師待遇在國內普遍偏低,無特殊的崗位津貼,基本沒有升職和培訓機會, 對于一直上漲的物價來說,相對低的工資,使得農村教師感到不公平的同時,崗位認同感越來越低。再次,由于農村學生中留守兒童居多,教師在要保證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還要肩負一部分監護人的責任,使農村教師面臨的壓力過大。最后,由于農村教師這一崗位對于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小,也導致農村教師的極度匱乏。

(四)家長教育觀念的變化

面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社會再次抬頭。受到“讀書無用論”觀念的沖擊,許多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失去了信心,認為考上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由于農村教育的弱勢地位,“寒門學子”更難翻身,許多好的高等院校很難考取,所以家長無意讓孩子去念一個自認為沒有前途的院校,畢業后的“失業”現象,導致一些家庭反而會因為供其念書使本來寬裕的家庭“致貧”。農村學生家長觀念的轉變,使得部分農村的學校只是承擔看管學生直至有能力在社會生存的義務。

五、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對策

(一)完善教育經費投入體制

可以說,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直接因素就是教育經費的欠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改變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介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等方式進行。一是國家提高財政在農村教育事業上的投資力度,提高經費保障能力,確保國家新增教育經費能夠落實在農村;二是各級政府對貧困地區可采取特殊政策,專項投入教育,爭取一些項目投資,投入到農村教育中,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三是鼓勵社會有經濟實力的人,資助需要幫助的農村學校和學子,促進農村教育長期的發展;四是改革農村教育經費的管理體制,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使用的管理和監督,提高教育投資效率,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預算管理和學校收費管理。

(二)加強農村教育師資力量建設

農村教師整體文化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是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重要途徑。首先,應適當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并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配備合理的師資力量,同時注重農村教師的生活困難,并予以解決,以此調動農村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其次,建立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教學交流合作的良性互動機制,鼓勵城市教師“幫扶帶”,從而從教室資源的角度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最后,應不斷鼓勵師范院校優秀畢業生到鄉村學校就業,為農村教師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引導農村教學方式的創新,進一步促進農村教育發展。

(三)改善留守兒童和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狀況

留守兒童和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學校層面,應以公立學校為主,民辦學校作為補充,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一方面要提升公辦學校的辦學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提高學校質量,優化辦學條件,接受流動兒童入學,并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和管理辦法,加強政府的監督職能。在學生層面,一方面,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并配備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老師,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能夠及時做到和留守兒童家長的交流和信息反饋,從心理層面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動向,鼓勵留守兒童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應建立健全戶籍制度,給予城市流動兒童合理的身份待遇,保障城市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消除歧視,改善城市流動兒童的教育狀況。

(四)改進“城市偏向”的教育規劃,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我國建國以來至八十年代實行的 “農業反哺工業、農村支援城市”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導致了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資源配置偏向城市,就同一地區來說,城市學生享受的教育資源明顯優于農村學生,但在各類升學考試中采取同一標準,有學者形象的將農村學生比喻為城市學生的“陪跑者”。因此,要想真正均衡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首先要從政府角度出臺舉措來均衡城鄉教育投入,在資金投入上可以形成由基本財政支持、財政撥款與多渠道籌資相結合的教育投入模式,為農村義務教育提供財政支持。其次,在教育內容上要構建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大綱,不能一味追求城市的“精英”教育,因為城鄉教育在根本上就存在不同,因材施教才符合價值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最后,在政策上照顧農村走出去大學生,吸引他們回家想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鄉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參考文獻】

[1]陳金干.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基礎教育問題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9,12:18-20.

[2]金玲. 新型城鎮化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探析[J].學理論,2014,31:117-118.

[3]鄂媛媛.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義務教育的問題研究[J].理論觀察,2014,10:98-99.

[4]陸相欣,張俊. 我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問題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1:124-125.

猜你喜歡
農村教育城鎮化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關于如何優化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探索
淺談如何改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
古代社學對發展農村教育的啟示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