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

2021-10-21 02:09吳開洪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2期
關鍵詞:德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吳開洪

摘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和語文知識面越來越豐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是由語文課程的性質、屬性和功能決定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課堂教學

引言:

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文章就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揚起德育之帆,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出了幾點對策,希望能通過語文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在文本解讀中,巧妙滲透德育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中,多次強調,文章要講述客觀事物的規律,教人明白道理。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的篇章,都具有“明道”的價值和意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從多個角度解讀文本,發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和元素,將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修養。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文本為立足點,看文章講述了什么道理,提出了什么主張,是如何講述道理的,這些道理的對錯,促使學生通過對“道”的分析和思考,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孫臏幫助田忌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轉敗為勝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告訴我們不論做什么事都要細致觀察,認真思考,懂得揚長避短,方能取得勝利)。在學生通過閱讀找到答案后,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繼續拋出問題,讓學生緊扣問題分析、解讀文本:田忌在賽馬時為何會取勝?田忌獲勝,說明了什么?田忌獲得勝利的條件是什么?如果你是田忌,通過賽馬這件事,你會獲得什么經驗教訓。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學生思維的觸角就會由“只關注孫臏的足智多謀”朝著“朋友間的信任”“逆向思考”等方面延伸。結合這兩點,教師可以從人際關系、做事方面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結合識字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漢字不僅源遠流長,在構造、變化方面都有規律可循,而且,許多漢字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意義,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道德觀念的載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識字是學生拼讀課文和學好語文的基礎。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進行道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識字教學這個重要的鏈條,解釋字詞句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或者發掘字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對漢字的字義、精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寫字、老實做人”的觀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如在學習“疆”這個復雜的漢字時,教師可以先結合工具書,講述“疆”這個字的字義:疆有邊界、疆土、極限之義。如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句中的“疆”,就指“邊界”。而在《少年中國說》中,“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一句中的“疆”字的字義為“極限,止境”。由這個字所組成的詞非常多,有“邊疆、疆域、疆干、疆土、疆塞、故疆”等。從字形來看,“疆”字由弓、土、田組成,而且,“土”在“弓”的里面,“疆”字之所以是這樣的造字結構,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深刻認識到:每一寸土地,都需要我們拿起弓箭拿起武器去捍衛。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但是,由“疆”這個字可知,中華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來之不易,都是我們的祖先經過浴血奮戰得來的。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土地,在敵人前來進犯時,一定要守衛國土,不言放棄。在和平時期,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繁榮富饒。然后,讓學生學寫“疆”字,并教導學生注意字的偏旁結構和書寫規則,認真書寫,讓學生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這樣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德育,可以強化語文、漢字的德育功能,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三、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德育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將德育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并在實踐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達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目的。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反對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被動聆聽和學習等傳統教學理念,倡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領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學習知識和分析問題,獲取直接經驗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需圍繞語文知識作為發展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只有建立于理論基礎之上才能實現高效學習,進而發展學生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和感悟踐行德育的樂趣。以《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為例,學習完課文后,教師設置“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實踐活動。其中活動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讓學生搜集現實生活中和環境保護有關事例;②運用信息技術調查我國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并提出相關解決措施;③調查學校、社區垃圾和綠化問題處理情況,并向同學和居民科普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例如學習感恩相關課文時,語文教師可安排學生有計劃堅持做一件事情,回饋老師、父母、朋友給予自身的幫助。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領會思想道德品質,一定程度還能強化主人翁意識與社會責任感,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結論:

綜上所述,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德育,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從多個方面入手,揚起德育教育之帆,讓學生接受積極、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譚改順. 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學策略[J]. 東西南北,2020,(04):116.

[2]張家桂.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 新課程導學,2020,(03):63-64.

[3]代富勇. 德滿校園,讓德育之風吹進語文課堂[J]. 散文百家,2019,(11):170.

猜你喜歡
德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