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情動人 以文化人 立德樹人

2021-10-22 17:18張啟紅
職業·下旬 2021年9期
關鍵詞: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立德樹人

張啟紅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技工院校應以“德”為本,發揮語文課程得天獨厚的德育教育優勢,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針對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教師德育教育意識淡薄、理念偏差及教師自身局限性的現狀,本文提出精選教學內容,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達到以情動人、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目的。

關鍵詞:技工院校? ? 語文課程? ? 立德樹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這一背景下,技工院校應堅持以“德”為本,充分體現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審美性,發揮語文課程在德育教育中得天獨厚的優勢,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之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并且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

一、語文課程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優勢

語文課程在德育教育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育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又是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如果說思想教育的立德樹人偏重于“曉之以理”的話,那么審美教育的立德樹人則偏重于“動之以情”,審美意象和情感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審美話語以春風化雨般柔性的表達,取得潤物無聲的效果。教材中的文學篇章,情感純正、飽滿動人,有利于審美教育。教師指導學生在體會作品語言、分析作品形象與情感共鳴中學會辨別是非、領悟真善美,使學生的心靈在美感中得到凈化。充分發揮語文課程審美教育功能,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厚植愛國情感,達到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二、語文課程德育教育現狀

目前,在“立德樹人”層面,技工院校語文教師無法兼顧好語文與德育比重的現象較為突出,對教材里德育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意識不強。一是有的教師太過重視“工具性”而拋棄“人文性”,認為德育是“軟指標”,忽視語文的德育功能,人文性不夠彰顯。二是有的教師對“立德樹人”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只是簡單、呆板地灌輸給學生知識,忽視了“樹人”作用,對語文的審美及情感教育引領不到位。三是由于教師自身知識結構存在局限,無法精準把握審美情感與立德樹人的內在聯系,對文本深入解讀不夠,培養學生文化認同、自覺傳承的意識有所欠缺,發揮語文課程立德樹人獨特作用的途徑和方式單一,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三、語文課程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實踐途徑

(一)精心選用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選取教學內容,深度挖掘“德育元素”,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尚的情操。

1.提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是人們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體現自由、自覺、超越的精神。

選入語文教材的文學作品是在歷史長河中沉淀的傳世之作,文質兼美,具有豐富的內涵、深邃的思想。語文教材里的人文精神包括民族情結、家國情懷,以及親情、愛情等自身情感訴求,還有人們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及對命運的抗爭等。例如,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一統天下的堅定決心,毛澤東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情壯志、非凡的胸襟和氣度,以及“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永不反悔的氣魄,他們的情感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強烈的。在家國情懷背景下,具有人文關懷的、反映自身情感的題材在文學作品中最多。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描寫的是其對劍橋大學依依難舍的情愫:“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又如,《雨霖鈴》中柳永同友人“多情自古傷離別”反映了其不舍與憂傷之情。再如,《故都的秋》寄寓了郁達夫深切眷戀故都、故園人文風物的情感。此外,在追尋人的價值上,還有注重提升內在修養、追求崇高人格的文學作品。例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反映出其潔身自好、高潔傲岸的情操以及對真理的堅守。

2.挖掘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

深入挖掘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使語文課程的人文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合,進而達到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目的。

愛國是每個公民的立身之本。語文教材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同仇敵愾,“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沉憂慮,“怒發沖冠,憑欄處……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慷慨激昂,“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的赤膽忠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視死如歸等,這些作品無不感人肺腑,體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閱讀這些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例如,《三國演義》刻畫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那個時代的英雄觀在今天是否適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英雄應具備哪些優秀品質?探討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教師應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閱讀《水滸傳》,探討“什么才是真正的義氣”,讓學生認識到真正大義的行為是有利于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將古代文學和現實社會、人文素質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豐富教學方法

教師只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把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完美融合,才能在語文課程的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中取得“立德樹人”的教育實效。

1.單篇教學和專題教學相結合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除了要重視基礎性和工具性外,還應重視審美性和人文性。教師在進行單篇教學時,篇章主題要與專題主旨相吻合,圍繞某一專題,將各個單篇串聯起來,或利用專題討論課將主題相同、相近的作品一起研討。如教師在講解杜甫的詩歌時,引導學生走近杜甫,讓學生了解到杜甫是一位真正關注民生疾苦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把個體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一生憂國憂民,讓學生用情、用心體會杜甫的人格魅力和其作品體現的人文精神。利用好語文課程中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潤物無聲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人文精神。

2.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的金字塔理論提出,學習效果不同是學習方式不同產生的結果,采用傳統被動式學習模式不到30%的收效與采用主動參與式學習模式50%以上收效的鮮明對比,就很好地證明了相對于傳統灌輸式教育,通過讓學生開展專題討論、參與實踐活動及在平臺溝通分享各自觀點等主動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升,收效明顯。

翻轉課堂是重新調整課內外時間,將學習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學習參與度更高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查閱居里夫人的事跡,同時收看居里夫人的演講視頻,在課堂上就“你認為美麗的真正內涵是什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踴躍發言,紛紛發表見解,他們認為居里夫人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淡泊名利、堅定執著、剛毅頑強,為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而奉獻的精神會跨越時空,成為千萬人心中永恒的美麗。

3.豐富課外文化活動

課外文化活動是推進語文課程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可以提升學生的文明素質和職業素養。開展積極向上、多種形式及主題、高雅且別具匠心的課外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如通過開展誦讀經典文學、舉辦詩詞大賽及人文知識比賽等,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們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假期組織開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讓學生感受名勝古跡、紅色革命圣地的深厚文化底蘊,開闊視野,感受先人智慧,體悟革命先烈的愛國豪情,激勵學生繼承先輩遺志,奮發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語文教材的文本大部分是文學作品。文學即人學,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品格,要知識淵博、視野開闊,具有人文情懷。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深入分析文學作品的情感、文學的美,以自身獨有的魅力感染、帶動學生,浸潤學生的心靈。

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教師。語文課程德育教育,要求教師有豐厚的人文素養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教育家陶行知說:“所謂教育,就是用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绷暯娇倳洀娬{,傳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關心國內國際時事動態,緊跟新時代腳步,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高綜合素質,以學生為本,在精神上感召,在道德上引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五、小結

為實現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教師需立足課程本身,發揮語文課程在德育教育上的獨特優勢,精選教學內容,挖掘作品中蘊含的大量德育因子,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大德育觀”。同時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期取得以情動人、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李新.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教學策略[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9,39(3).

[2] 王俊亮.職高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策略與方法[J].現代職業教育,2018(3).

(作者單位:杭州市臨安區技工學校)

猜你喜歡
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立德樹人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關于技工院校學生德育課堂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方法的思考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