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下老年人權益保障反思及完善

2021-11-03 01:09何芯雨劉立瑞汪新勝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權益保障完善老年人

何芯雨 劉立瑞 汪新勝

摘要: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我國老年人的各方權益保障缺陷都暴露出來。就醫更難、生活物質得不到有效保障、心理問題與日俱增等。筆者在此背景下出發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如信息在老年群體中的傳遞問題,生命健康價值觀導致的心理問題。然后基于此圍繞著老年人的生活權益、醫療保障以及心理保障給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疫情;老年人;權益保障:完善

1.新冠疫情下老年人的生活狀態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疫情全球局勢不容樂觀,截至3月28日零時,全球159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累計超59萬余例,死亡人數超過26000余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對所有人群普遍易感,已有的數據顯示,在確診病例中年齡在30 ~ 79歲范圍的人群占比86.6%,60歲以上老年組病例占31.2%,確診病例中死亡主要發生在60歲以上的患者[1].而國內外最新報道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重癥患者平均年齡為70歲以上。我國老年人數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是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發人群。因此老年人的醫療救治是重點.然而,在疫情爆發之際,海外社交平臺上竟然出現“放棄治療老年患者的情況”,且把新冠病毒稱為“老人清除機”的話題者和應和者眾多。據外媒報道,歐洲某國多地養老院及診所向患者發放“放棄急救同意書”,以此要求患者承諾,若感染新冠病毒,病情惡化時不會呼叫救護車,收到同意書的患者均為年邁且體弱者。

雖然這種極端情況并非發生在中國,各國文化存在差異,但同一性質客觀現狀往往會通過不同的形式體現。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從武漢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為了有效迅速對疫情進行防控,武漢率先封城,并且呼吁廣大人民群眾減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有效控制了COVID—19的傳播途徑。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2.49億,占總人口數的17.9%。在疫情之下,老年人作為高危群體,生活規律被打破,一方面他們的身體健康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他們不僅面臨著出行難、就醫更加困難等基本問題,還會因為無法與外界進行有效聯系而產生心理疾病。這種情況最后不可避免會導致這一占人口比較重的群體被社會隔離,得不到有效的幫助。同時由于疫情的勢態充斥著不確定因素,其防控情況也難以把握,若沒有有效且能夠長期穩定普遍適用的權益保障政策對這一群體的權益進行多方位護航,其社會生存情況產生消極的結果會不可避免地發生。

2.新冠疫情下老年群體面臨的困境

2.1出行交流困難,信息接收進入困境

據疫情防控要求,疫情期間居民均進行居家隔離,而就目前社會狀況來看,大部分老年人的交往渠道都是線下聚集交流,隔離在一方面保障了疫情防控的進行,但在與人交流交往方面對老年人的沖擊是更嚴重的。當這一群體的生活規律被打破、主要的交往模式被阻礙,其身心健康所受的壓力勢必高于其他群體。其次,據CNNIC 發布的《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截至 2020 年 3 月 ,我國網民規模為 9.04 億 ,其中 60 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為6.7%[2],這說明老年人中使用網絡的仍不占多數。其次,由于老年人大多對于智能設備的使用仍停留在基本交流的認知層面,他們對于互聯網中大量的信息會出現接收延遲、接收紊亂的問題。這不僅會導致他們在獲取醫療救助資源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在疫情下生命健康更易受到威脅,還會導致老年群體的安全需求和歸屬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產生心理危機。

2.2產生心理問題,對生命健康產生消極認知

疫情期間,雖然我國國家層面本著對生命健康權的尊重在全力救助每一位國民,但仍會存在部分老年人主觀上有著因年齡因素而認為沒有必要醫治的想法,主動放棄被救助權。雖然這并非全體老年群體的觀念,但存在即合理。這一想法的出現體現了我國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在生命健康權平等(即不因任何性別、年齡以及種族因素影響)的認知上仍然沒有做到貫穿人心。新冠病毒作為一個契機使得這個問題得以暴露。有不少調查研究表明,隔離期中,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同時中老年應激狀態、具有臨床意義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失眠四個維度陽性率均較高[3]。

3.新冠疫情下老年群體困境的原因分析

3.1老年群體對信息和資源的獲取不便

疫情期間,由于出行不便以及疫情防控,居民會出現生活物資無法得到滿足,就醫需求無法得到實現的問題。作為在此次疫情中感染率高等有著特殊情況的群體,他們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但不論是居家養老、獨居老人還是機構養老的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出現了無法與外界進行有效溝通,情感交往上無法得到滿足,無法順利滿足物資需求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慢性病老人取藥難檢查難的困境。這一方面與社會救助意識缺乏有關,政策方面未有效針對老年群體的特殊性制定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援助計劃,沒有進行個性化考慮,實行專門化幫扶。另一方面由于醫療產業在此情況下的側重點不同,或多或少對產生的老年人醫療服務問題有所忽略,這不僅是由疫情時代的性質決定的,還與社會需求主要是解決新冠病毒相關聯。

在數字化進程與老齡化進程均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難以跟上信息爆炸式增長的進程。這種窘迫在新冠疫情爆發后更是明顯體現出來。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信息主體增加,大量泛化層出不窮,難以把控,對于普通群眾來說,他們對信息進行篩別就實屬不易,對于年齡、身體素質以及在疫情中更易感染的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各方各樣信息形成的輿論場環境對他們生活、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會更加顯著。其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使得 人們與外界面對面的交流切斷 ,更多地依賴于手機、 電視等媒體?;谌藗內粘I钪械倪x擇性接觸心理 ,人們對于信息接收渠道以及信息內容的選擇都與自身的喜好相關聯 ,從而將自身禁錮于由個人喜好和先入為主所主導的信息牢籠里[4]人們在不辨真假的情況下盲目獲取信息,會加劇群體性的情緒感染。

因此,信息和資源的獲取不便,一方面導致了老年群體在生活、醫療上無法有效得到基礎的滿足,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他們心理上出現無助、與社會脫軌、以及產生對生命健康失去信心的嚴重消極想法,這也是會出現有老年人在這突發事件中想要放棄生命的想法。

3.2老年人應激反應后意識觀念發生改變

在我國某社交平臺上出現過“90歲老人怕浪費資源拔針拒絕治療,覺得是在浪費國家資源”的新聞,不免令人唏噓。一方面這位老人的胸襟令人感慨,但這也體現了由于我國意識觀念的影響,部分老人在突發事件中就會出現對生命健康權的放棄。同時,社會上其他群體的價值觀也同樣會影響老年群體的整體意識,不幸的是,社會上仍然會有子女不愿盡贍養義務甚至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拋棄父母的現象,這體現了我國社會價值觀仍然沒有深入每位公民的內心深處,仍然沒有做到尊老敬老全面貫徹。

4.后新冠時代老年人基本權益保障的思考

4.1生活保障

對于老年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建立其專門的援助部門,針對不同的養老方式提供側重點不同的援助。對于獨居老人,最重要的是實時關注他們的生活物資、生活環境是否完善,定期組織體檢,對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保證他們就醫便捷,醫療資源充足,同時建立智能監測體系以應對突發情況。對于居家老人,則可以把重點放在滿足他們社交需求、娛樂需求,建立完善的生活娛樂社區,做到老有所享,在老年群體之外的群體中建立尊老愛老的社會價值觀。對于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則可以注重完善機構體系,有效實行醫養結合智慧養老,使養老機構不僅局限在單純養老的范圍內,可以與醫療機構合作,在養老機構內建立針對性的老年人醫療養護體系,這能夠大大提高機構中老年人的生活便捷性。

4.2醫療保障

針對此次疫情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需要著重改善的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需要完善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中老年人慢性病的便捷救助處理方法。由于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性質特殊,不僅會需要大量醫療資源去對待,而且也會對其他醫療服務產生不可避免的客觀阻礙。所以在這種事件中,要針對老年人慢性病的特殊性,結合所成立的援助組織,構建專門的應對部門和方法。具體而言,可以將老年人定期去醫院取藥,改造成提供送藥上門服務。從本質上講,是醫療機構變被動為主動去為老年群體提供醫療服務。其二是需要平衡醫療資源,具體到需要達到醫療條件信息傳遞準確快捷、救助方式高效便利、服務手段完善普適。在這種事件中,對不同群體提供的醫療服務一致,體現了我國對生命健康在文化中以及實踐保持一致的態度。

4.3心理保障

針對老年人的法律法規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其中的主要內容是對于老年人的基礎物質保障,而在精神與心理的保障方面的規定過于籠統,缺少具體的和配套的執行操作規定,導致后來衍生的“代理看望父母”的業務。中央與地方可以出臺配套的具體的規定或者規范。要在全社會形成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老人出門在外,迷路有人引,乘車有人讓,摔倒有人扶,遇險 有人救,辦事有人幫,讓老年人處處感到社會公眾對 自己的尊重和關懷。社區層面要針對轄區獨居、空巢老人單獨建立疫情期臺賬,全面了解這一特殊群體的具體情 況,充分保障獨居、空巢老人的生活飲食,傳遞黨和政府的關心,增加疫情期間老年人的獲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基層老年協會應發揮貼近、熟悉、了解老年人的優勢,積極開展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活動。 在上門不便的情況下,對所轄范圍內的獨居、空巢老人開展電話探視,也可通過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彌補人手不足,通過電話守望緩解老年人的不安情緒。 要依托各地心理援助專業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心理援助熱線等,動員和引導醫務社會 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才發揮作用,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與幫助。 與此同時,需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讓全社會重視和關注疫情期獨居、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呼吁子女多打電話,維持親人間的交流和情感溝通,筑起老人的心理防線。

5.總結

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滲透的。老年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 ,在面對重大事件沖擊時較之年輕人所受影響更大,因此,全方位完善老年人的權益保障有助于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老年群體更好融入社會,也能在遇到緊急事件時使老年群體不會輕易處于窘迫困境,完善多方位保障,為他們的生活心理保駕護航,同時建立尊老敬老風氣,使老人們老有所享。

參考文獻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2).145~151

[2]CNNIC《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告》[R/OL(2020-04-28).http://f.sinaimg.cn/tech/ cbc3161f/20200428/45.pdf.

[3] 王夢雨,劉小蕾,郭虹,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0,19(4):241-245. DOI:10.11915/j.issn.1671-5403.2020.04.056.

[4]孫士生,孫青.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的“信息繭房”效應與對 策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8,4(22):7-10

【作者簡介】何芯雨(2001.8---),女,漢族,湖北陽新,本科(在讀),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法學專業。

劉立瑞(2000.10---),男,漢族,湖北襄陽,本科(在讀),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法學專業。

汪新勝(1974.5—),男,漢族,湖北孝感人,博士研究生學歷,武漢工程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

【特別聲明】由“武漢工程大學校長基金會項目”資助

猜你喜歡
權益保障完善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騙
預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中國失能老年人4年后達4200萬
關于勞動法與農民工權益保障的分析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資本項目開放與完善國內金融市場的探討
城市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的研究
完善企業制度管理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
老年人的“甲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