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解決評價”機制的概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2021-11-03 04:08鮑冬嬌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10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作用

【摘要】隨著課堂教學的發展,課堂教學評價應運而生,并成為體現課堂教學價值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探討問題評價的內涵、要素、特征、原則和理據,說明及時、準確的教學評價對于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問題評價;教學效果;作用

【作者簡介】鮑冬嬌(1971.11-),女,福建永泰人,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英語教學。

20世紀80年代以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領域慢慢流行起來,并且推動了教學和評價領域的改革。建構主義學者認為,人是主動的學習者,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基于自己以往的相關經驗,用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探索和建構知識的過程,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皢栴}解決評價”旨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基礎上,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強調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一、問題解決評價的概念

1. 問題解決評價的內涵。問題解決的過程相當復雜,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志的整個過程,其中思維活動是關鍵。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 ability)是一種面對問題的習慣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能獨立、主動尋求解決,能有計劃、有方法、有步驟地處理問題,并能恰當、合理、有效地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評價有兩個維度:教的維度指向目標達成與教評一體化,學的維度指向目標達成與自我教育力提升。問題解決評價既是開展多角度、綜合性的真實性評價,也是從成果評價向“過程—結果”評價的轉變,能夠克服傳統測定評價的不足,其功能有三:一是能夠使教學與評價一體化,二是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力,三是能夠發揮“說明責任”的作用。問題解決評價不僅是一種多角度、全方位的真實性評價,而且是一種由成就評價向過程—結果評價的轉變。

2. 問題解決評價的三個要素。問題解決評價的三個要素包括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結果評價。

(1)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正式授課前結合課堂講解內容提出問題引出授課內容,或者由學生發現問題然后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也可以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疑惑,進而激發他們探究問題解決方法的欲望,從而培養他們探索問題的能力。

(2)解決問題。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出教學內容之后,教師應該圍繞解決問題,設法將教學內容的講解轉化成引導學生如何去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的過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會主動地積極地思考并參與討論,這樣學生由被動式接受知識轉化成主動式探索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問題分析過程中就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避免孤立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點。

(3)結果評價。結果評價就是對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和提出的解決方法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可以是定性或定量的評價,也可以是多元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讓學生對問題解決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問題解決評價特征。(1)培養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接受問題評價,完成一系列比較復雜的任務時,不僅要熟練地掌握他們所學的概念、規則等理論知識,還要靈活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中。因此,表現性評價不僅評價學生在某個學習領域、某方面的能力,而且評價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踐與表現的能力,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培養了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與評價融合統一。在傳統評價模式中,教、學、評通常是分離的,評價是外在于教學和學習過程的。問題評價體現了評價與教學從分離到逐步融合與統一的過程。這種融合體現在三個方面:時空關系、構成關系、功能關系,其內在表現為由時空分離到兼具同時性和同在性,由外在于教學到評價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由此及彼的線性關系到動態的、循環往復的相互作用關系。

(3)兼顧評價的過程和結果。問題評價即表現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它對學生一視同仁,有利于評價主體之間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表現性評價讓學生有權選擇任務的類型,有權選擇如何回答問題,有權規劃自己的行為以及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從而減少學生的膽怯、拘束和焦慮感。這體現了評價的差異性、公平性、全面性和發展性。

二、問題解決評價的教學原則

1. 內容問題化。教學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于課堂,也就是問題導學,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學內容的問題化就是將文字、圖片的內容轉化為內容與問題之間的有機聯系,引導學生憑著自身的努力,通過思考、調查、實驗、合作等喚起他們的問題意識,并從中解決問題。如果說“內容”是教師設計的活動,那么“問題”則是學生取向的,是學生在內容的設計基礎上開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也可以說,“問題”是落實上述“思維活動化”的層次或環節。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帶著問題激活課堂,利用課堂點燃智慧的火炬,其前提是備課時要把所有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由淺入深、出易到難的問題。在課前,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備課就是要把教學內容活化成一系列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的問題。

2.問題思維化。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是顯而易見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思維活動才能找到。問題需要借助思維過程和實踐活動克服障礙才能加以解決。在所有的學科教學中,老師們都會把書本知識跟邏輯思維訓練相關的一些要素提煉出來,指導學生開展邏輯思維訓練。問題導學與深度思維相互促進,表現在“學中問、問中思、思中動”的深度學習過程,從而促進深度思維,二者相互結合。這樣做的實質是強調問題導學與深度思維的結合,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明確內容指向,聚焦主題,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及反思,生成新問題,改進知識建構的思維方式、問題解決的思維策略、認識世界的思維體系。

3.思維活動化?!盎顒印笔谦@得知識、能力、態度和精神的唯一途徑,“活動”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活動”是課程內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媒介,是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途徑,以活動為主線是給學生進行學習的思維策略。思維活動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核心、以活動為依托的教學行為,是通過活動訓練語言創新思維。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特征,設計出的活動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以任務為導向,激活他們的思維,拓寬他們的思路,將課堂的學習與思考推向更寬廣的領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拓展。

三、基于問題解決的英語閱讀教學應用及案例

問題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工具,提問是課堂上英語教師常用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學英語泛讀第三冊Unit Ten“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I've Met”為例,闡述問題解決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標題導讀,利用問題預測文本。問題導入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新課內容產生共鳴,從而把學生引入新課的探索過程。閱讀教學中,導讀既是課堂導入的熱身環節,也是精讀課文的準備環節,擔負著“溫故”和“知新”的雙重任務。通過呈現“Who i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you've met? ”這個問題,讓學生預測兩項內容:誰是最難忘的、 為什么最難忘,為下文進行鋪墊,通過后面的閱讀活動進行驗證并修正閱讀前的預測。

2.文章分段,梳理課文情節,訓練邏輯思維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梳理課文框架,對文本進行分段處理,多數學生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段到第四段為第一部分,寫老師剛來時候的最初印象,第五到第六段為第二部分。寫教學活動中,第七到第九段為第三部分,寫跟老師的告別活動;通過梳理文本信息,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領略文章大意,明晰文章脈絡,這樣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通過探索獲取文本信息,為進一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3.設置問題鏈,由淺入深探究文本,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形式上看,設置問題鏈是一系列連續發展的問題;從內容上看,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鋪墊,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提升;從作用上看,所有問題都服務于一個主題。

根據文本的第一部分,筆者從老師的第一印象入手提問“What kind of first impression did? Mr. Stone leave?”。通過這一問題,學生可以梳理出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暗示學生斯通先生從哪幾方面給學生留下第一印象,學生會從斯通先生的“appearance”“behavior”“voice”三個方面來分析。從外表上看,斯通先生很瘦,其貌不揚,很害羞;從行為上看,斯通先生坐在桌子上,蹺起二郎腿,斯通先生的聲音比較特別,他稱呼學生為“先生們”,并且他的聲音帶著一種令人驚訝的尊敬口吻,這為最令人難忘埋下伏筆。通過設置問題鏈,學生在閱讀時帶著這些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探究文本,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四、結語

問題解決評價是教學評價改革過程中一種比較理想的英語教學評價方式,是一種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其目的在于以診斷、指導、發展以及促進學生學習。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關注學生問題解決方法的差異,跟蹤學生問題解決策略的發展,預測學生問題解決策略選擇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榮良.計算思維的教學評價方法探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0(Z4):56-60.

[2]周文葉.超越紙筆測試:表現性評價的應用[J].當代教育科學, 2011(20):12-16.

[3]于開蓮.評價與教學:從分離走向融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4):51-56.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作用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究
案例教學法與標準化病人聯合教學提高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