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探討

2021-11-09 01:19孫雯
中國市場 2021年28期
關鍵詞:就業導向培養模式會計專業

孫雯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用人單位對會計崗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會計專業各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人數都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并沒有太大優勢,再加上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彌補缺陷,優化調整,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就業導向;培養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8.174

1 引言

我國經濟的發展,使社會各行各業用人單位增加了會計人才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人才質量的標準。作為聚集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等職能于一體的高等職業院校,要以培養符合經濟發展、順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培養目標。會計專業就業范圍廣且需求量大,現已成為就業率較高的專業之一,就讀會計專業的人數在增加,會計崗位也在不斷更新職位要求。盡管高職院校非常重視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知識和技能都很專業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為了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更符合社會需求,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推行工學結合,讓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高質量的培養,各高職院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計劃進行優化調整。

2 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

雖然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斷變化更新,但每一個會計崗位的要求也會因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企業類型而存在差別。其中具備實操技能、創新和實踐能力、專業知識等是進入崗位的基本要求。

2.1 有扎實專業基礎,有職業資格證書

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是會計崗位要求的基礎,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專業能力的證據。一般來說,擁有會計師職業資格證書,進入會計崗位的機會大一些,同時也會讓學生的競爭實力強一些。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學校需要有效利用學習時間,教授學生充足的專業知識,培養各方面能力,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支持學生考取專業資格證書。

2.2 有實操技能,能快速適應崗位

想在企業會計崗位施展自己才干,光有證書和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熟練實操技能,才能快速適應崗位。高職院校比較注重學生的技能訓練,在這方面高職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對以后的工作有良好的影響。

2.3 具備實踐能力,有創新意識

實踐和創新是高職會計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容易在工作過程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不斷積累經驗,讓良好的應變能力在解決工作的突發事件中得到體現。創新能力有利于轉變人才的思維方式,靈活使用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操作能力才能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3 高職會計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3.1 會計專業教學形式傳統單一

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形式傳統單一,課堂缺乏創新理念,缺乏趣味性,學生被動學習且積極性不強。課堂上,很多老師依然采取傳統的講課方法,整節課下來,學生對理論知識獲取量不高,即使老師津津樂道,學生仍然感覺枯燥乏味。課上講理論課后布置作業也是教學方式的常態,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也會增長學識,因此有的老師喜歡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網絡的發達讓所有的問題有了答案,有的學生習慣于懶惰的學習方式,很多作業沒有經過思考,直接從網絡上照搬照抄,獲取現成的作業答案,這也是傳統教學形式的弊端。會計專業的應用性比較強,如果長期處于傳統教學氛圍,不僅影響了知識的吸收,還會導致學生失去專業的熱愛,影響就業。

3.2 教學內容未貼合崗位要求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雖然有實操能力的優勢,但是課程的設置與企業的互動不多,而且也沒有體現高職教育對學生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實訓課的內容不夠豐富,許多課程設置還停留在電算化軟件的學習,而且課程的時長短,難以達到專業化程度。有的學校受到資金的限制,會計實訓設備沒有及時更新,而且與專業對口的校企合作實踐基地也不多,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學生接受會計行業新的要求。另外,會計教學知識內容比較陳舊,也沒有根據行業現狀設置實訓內容,這些也阻礙了會計專業學生對崗位的適應。

3.3 輕理論教學而過于追求考證

為適應會計崗位要求和考證,大多數高職院校以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為目的,每個學期都開設實訓課程。比如收銀實訓、財務實訓等,這些實訓課程對學生的實操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很多學校在這方面有些急于求成,過分要求熟悉操作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教授。當理論知識缺少,實操內容過多時,學生只知道操作的內容和步驟,卻不知道操作的原理,沒有依據的操作也讓學生容易忘記,還會導致思想難以變通。實訓過程中,教師想讓學生盡快學會自己動手,按照考證要求,模仿真實的考試操作訓練。這種輕理論教學而過于注重考證實操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會導致工作后無法單獨解決工作上遇到的難題。

3.4 缺乏對學生實習階段的管理

大多數高職院校采取“2+1”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利用兩年(四個學期)教授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第三年(兩個學期)去企業實習。這種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如果忽視學生實習期的管理,也會影響學生教學培養效果。如果實習期間管理比較松散,很多學生不能以良好的態度對待實習,使實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無法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如果管理比較嚴格,學生不僅要工作還要注意學校的管理,使學生容易分心,很難做好工作。學生去實習之前完全沒有工作經驗,也不熟悉崗位,很容易產生就業壓力,難以用良好的心態去對待,甚至導致就業恐懼,有的頻繁更換工作單位,有的甚至沒有去實習。這些現象缺少管理,不僅不能保證實習任務的完成,還會造成學生畢業后找工作時四處碰壁的情況,降低會計專業的就業率。

4 培養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措施

4.1 推行會計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猜你喜歡
就業導向培養模式會計專業
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中《兒童常見病護理》課程教法的實踐與研究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學生就業導向的中職物流管理教學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中職會計專業優化調整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