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L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021-11-10 07:21虞翔
校園英語·上旬 2021年10期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學前教育英語教學

【摘要】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將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合理設置課堂教學,使他們不僅掌握英語課程的相關知識,更能夠主動溝通合作,掌握認知策略,堅持實踐反思,成長為一名高素質,智慧型的幼教工作者。本文將進一步對 PBL 理論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英語教學;PBL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虞翔(1980.01-),女,漢族,江蘇無錫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前英語。

一、背景

育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最強音,是師范生綜合性能力的體現,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核心。學前教育,是幼兒學習的開端。新時代,人們逐漸賦予了幼兒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教育部新版的《學前教育教學標準》從更多強調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轉向關注幼兒教師育人能力的培養。英語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旨在助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文化素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的養成。因此,我們把學前英語課程定位為“以學前教育為基礎,突出英語課程特色”。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我們決定運用PBL模式助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培養,使他們在PBL的教學模式下,不僅掌握英語課程的相關知識,更能夠主動溝通合作,構建積極關系;掌握認知策略,樂于終身學習;堅持實踐反思,善于解決問題,成長為一名高素質,智慧型的幼教工作者。

教學方式的傳統方法中最關鍵的就是授課,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為重點。學生學習后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并在語言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不過采取傳統教學方式時學生的學習能力、文化素養和思維品質等方面并未得到重視,與成為“會合作,會求知,會創新”的高素質智慧型幼教工作者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PBL教學模式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PBL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其英文全稱為Project-based learning。利用這種方式,學生學習是以解決問題為主要方式。這些問題都是圍繞真實的情境展開的。學生經歷“PBL”后并不是簡單地得到一個的答案,而是呈現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它強調知識的獲得是一種共同合作,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師起到引導作用,使原本的知識單向傳遞逐漸轉向交流合作等方式,在各種情景中更好地學習,學習效果顯著提升,并且在心理情感上獲得更好的體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轉變為合作,對學生的情緒、觀點和思維更加重視,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采取自己的方式進行處理。

將PBL教學方式應用到學前教育英語教學中來,也是為了將教材內容和實踐知識更好地融合,英語學科與其他領域相融合,以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軸,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要學習方式,致力于構建與真實生活,未來專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深度學習模式,使學習時項目指導性作用充分展現,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對學習更有興趣,促進學生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養成,同時期待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信息技術方法以及協同配合能力不斷加強。

雖然PBL教學模式對學生主體地位更加重視,不過教師作用也不能被削弱?;谖迥曛聘呗殞W前教育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認知能力,教師在設計和確認項目的時候,既要圍繞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又要將目標定位在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最終達到創新的高度。 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中,教師需要考慮將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教學和提高學生教學技能的幼兒歌曲、繪本講述等內容相融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會在已有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建構知識,擴展已有的知識體系,達到知識正遷移的效果。

二、PBL教學法在學前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創建合理的問題與任務。一個好的項目的創建需要建立在對學生學情的正確分析之上。在選擇與設計任務時,教師需要著重考慮重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接受能力、英語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規律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要素,以便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經過探索和思考達成英語任務和目標,用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因材施教的落實。

學前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PBL方式,對于學習的過程更為關注,同時希望與學前技能有效結合。因此教師在項目規劃時不僅要保證與教材相符,還要求具有一定挑戰性。項目的話題必須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內的,難度合適。語言的習得如果能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將活動引導到學生需要的,感興趣的和有可能獲得新經驗的活動中去,給學生增添新鮮感就能大大增加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后,學生能力表現的機會更多,對學習能力和自主獨立學習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項目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最終的報告可以以手繪展示、幼兒歌曲表演、視頻等形式呈現。

2.合理分組聚焦合作。學生分組后,結合自己所在組的任務對有關資料進行搜集,組員對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和篩選,學生主動思考、溝通,多用討論等合作學習方式,教師適當引導并大力支持,使學生更樂于表達觀點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與分析,進而制定出更好的措施。針對具體問題,小組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識相結合,完成建構,然后在組內分享自己的觀點,找到解決具體問題方案,最后小組成員用英語將其成果進行展示。在此期間,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鼓勵學生利用多種不同的途徑收集必要的學習資源,并對彼此收集到的資源進行溝通共享,在分工合作中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隨時觀察學生的情況,做好筆記,以便之后點評小組成果和學生表現,指引學生進行反省與思考,并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使學生通過合作方式對問題探索,在找到解決方案的同時也積累更多經驗教訓,使學生學習品質與能力都有效提升。

3.多重評價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習中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學生也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評價制度要科學合理的使用,對教育成效重視,對學生學習發展的具體過程也要重視。教學評估體制具有客觀性和系統性特征,需要對學生學習成果、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等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另外,教師可引導并支持學生互評,對各自的和對方的優劣勢有更全面的掌握,使評價過程的動態性、系統性和精細化特征凸顯出來。

三、PBL教學模式探索

2002年鐘志賢與劉景福指出,項目確定、規劃、活動分析、實踐過程、項目成果探討以及活動評估是PBL教學模式的具體過程。2021年初,一部《你好,李煥英》的電影火遍中國,5月份,正值母親節到來之際,母親這個詞再次燃了。于是,筆者準備以“母親節”為總項目名,開展一次為期2周的課外主題活動拓展。

1.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能夠掌握母親節相關的詞匯、句型等,能夠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母親。

文化交流:了解母親節的由來,了解中西方偉大母親的相關故事,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大世界的情懷。

思維能力: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能力:通過網絡等多種途徑獲取學習資源,在小組活動中,積極與人合作,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設計。

(1)確定子項目。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僅要傳遞關于母親節的語言和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偉大的母愛,在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等不同的維度實現大學學習目標。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根據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特點,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其他核心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們首先決定一起繪制“mother's day”教學設計思維導圖,完成一個初步的結構框架。全班同學被分成四組進行研討,最終大家決定在語言領域、藝術領域、社會領域和科學領域展開探究。

(2)活動探究。在確定了領域方向和活動內容后,如何選擇探究的具體課題就成了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四組學生每個小組領取一個領域的探究任務。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實時參與學生的每個學習環節,將反饋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完成任務的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調整策略,既要考慮到以 “識記、理解”為目的的教學內容,又要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再通過完成項目實現“創新”層面的最高目標。

探究一社會活動:母親節的由來。

中國古代,就有非常有名的女媧造人,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關于母親的傳說故事,更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著名詩句,大家把其實是舶來品的“母親節”過很接地氣,覺得母親節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節。然而,事實是5月第2個周末的母親節來自美國。

探究二藝術活動:我給媽媽畫個相/我給媽媽唱個歌。

母親節,當然要向媽媽表達他們的愛和感恩,表達的方式有許多,結合學前專業學生的特點,畫一畫,唱一唱是上選。這個活動的難點在于選什么歌,如何表演。

探究三語言活動:繪本閱讀。

繪本故事語言淺顯,語法簡單,形象具體,能持續激發閱讀者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繪本描述能力也是學前教育專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探究四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

很多小朋友都會好奇自己是從哪里來的,這其實是孩子在學齡前大腦發育階段的一個必然問題。對于小孩子我們可能聽到過更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和父母應該怎樣回答呢?

(3)成果交流。社會領域的交流中,學生們先給大家匯報了班級調查“媽媽知多少”的情況,里面涵蓋了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號?小時候的媽媽會是什么樣呢?她住在哪里?跟誰生活在一起?有沒有寵物?最喜歡什么游戲?在哪里上學?……,這些問題鮮少有同學能在調查的第一時間給出答案,而是通過周末和媽媽的交流逐漸了解的;然后該組同學播放了little fox 公司出品的The real mother's day這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中,除了講述安娜·賈維斯發起和創立母親節的故事,還向同學們傳遞了非常重要的價值觀:慶祝母親節的方式不一定是買禮物,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其實是我們的陪伴,這個結論在班級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在藝術領域中,同學們進行了表演唱Happy Mother's Day,這首歌非?;顫娍蓯?,律動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很容易點燃同學們的情緒。另一首歌中,“clean my room, make my bed, put my toys away”這些都是幼兒一日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短語,在充滿情景感的歌曲中呈現,學生們瞬時將抽象性的語言轉化成了形象的動作,輕松記憶英語詞匯。

在語言領域,繪本故事how to raise a mommy,是一個關于角色轉換的小故事,兩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方案——“養一個快樂、健康的媽媽”。于是他們當起了“家長”,從早晨叫醒媽媽到給她安排玩伴,再到確保她得到足夠的鍛煉、一些安靜的時間和大量的蔬菜……兩個小朋友和“媽媽寶寶”一起度過了有趣而忙碌的一天。繪本講述過程中,同學們采用Main idea chair(主旨椅子)的活動,去書中找到supporting details(支持性細節)來證明他們的觀點。

科學組的“where are my from”,如果照本宣科地話,過程會很晦澀,即使用繪本講述,效果也不理想。沒有現成的繪本,能不能自創繪本呢?科學組的同學把科學與美術相結合,創造性地將母親9月懷胎是肚子的變化用“我給媽媽換衣服”的形式展示,即化解了難度,又讓大家了解母親的偉大。

3.項目展示與評價。標準測試僅針對指定范圍進行測試。對比傳統教學方式,PBL有所不同,其對應的評價包括自評、教師評價以及行業評價。PBL教學模式下的評價主要不是依靠標準化測試,而是依靠教師對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的觀察,對最終展示作品的分析。對學生項目完成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檢查,每個小組一方面用自己的方式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另一方面要對項目研究過程碰到的具體問題和困難進行表述,并對難題解決的方法進行介紹。在實踐中反思,在診斷中前進,這樣才能加深印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特別的技能,教師應盡可能多鼓勵,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劉惠娟.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11):20.

[2]謝穎.“卓越計劃”下PBL教學法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1):2.

[3]顧劍鋒.基于PBL的高職英語情感教學[J].英語廣場,2020(11):21.

猜你喜歡
PBL教學模式學前教育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PBL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與探索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