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體預備對口腔修復的臨床效果的影響效果分析

2021-11-10 14:13王偉
康頤 2021年11期
關鍵詞:口腔修復

王偉

【摘要】目的:研究牙體預備對口腔修復的臨床效果影響。方法:選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間收治的66例接受口腔修復的患者,經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組后,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干預,實驗組患者則接受牙體預備干預,評估不同干預方法的實施效果。結果:比較兩組患者的修復成功率、患者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顯示,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咀嚼功能評分顯示,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口腔修復中采用牙體預備技術能夠取得理想的修復效果,該方法對于提高修復成功率與患者滿意度、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值得做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牙體預備;口腔修復;咀嚼功能

【中圖分類號】R783?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217

前言

現階段五官成為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其中口腔美觀成為重點。目前在口腔修復中,牙體預備成為口腔科醫師在口腔修復中的必備操作,在經過特定技術對有缺陷的牙齒進行調整,不僅能夠提升牙齒修復效果,也能降低后續操作的難度,具有可行性。與傳統的牙齒處理方法相比,牙體預備的出現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滿足患者對美觀的要求?,F為深入分析牙體預備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以66例接受口腔修復的患者為研究對象,資料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間接收的66例口腔修復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對患者做平均分組,其中實驗組患者33例,男/女=19/14,年齡24-46歲,平均年齡(35.82±3.85)歲。對照組患者33例,男/女=17/16,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5.80±3.7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1)患者具有正常的認知功能,且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良好。(2)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與方法,自愿參與本次研究;(3)身體功能正常。(4)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1)無法進行后期治療與隨訪患者;(2)認知功能障礙;(3)合并其他嚴重病癥的患者;(4)各種原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牙體預備方案,在修復前清除齲壞的組織,并清理齦袋與牙面的沉積物,在確定修復范圍后進行修復;針對患者患牙情況需先進行治療,避免因為患牙而影響牙齒排列的牙美觀性;注意預防潛在牙體以及牙周疾病。

實驗組患者接受I型(切緣非包繞型)與U型臨近切繞行牙體預備干預。在操作期間,選擇非包繞型-I型調整患者的牙齒局部,經縱向定位溝與Freehand相結合的方法,確保在對患者牙體進行干預期間其預備縱深達到0.12-0.17mm。沿著患者頸緣線四周呈現凹陷狀,此時操作中可能會導致患者感受到疼痛,因此可采用局麻的方法。最后在整體修復前,需評估牙體周圍組織是否完整。

1.3觀察指標

采用百分制量表由患者填寫對牙齒修復方法的滿意度;對患者做為期三個月的隨訪,記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效果,其中以:牙齒美觀、瓷貼面邊緣密合、患者舒適度良好為治愈,否則為未治愈。

最后采用文獻[1]介紹的方法對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進行評估,采用百分制量表評估方法,得分越高證明患者咀嚼功能越理想。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5.0軟件本次研究中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值檢驗差異;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卡方值檢驗差異,當P<0.05時認為數據差異顯著。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愈例數、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對療效的滿意度情況,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咀嚼功能情況,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在牙齒修復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提高牙齒修復效果已經成為醫學界關注的重點內容,根據現有的臨床研究可知,貼面修復能夠顯著提升修復效果,但是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牙本質的影響而導致粘連效果下降,患者對療效不滿意。針對該問題,在臨床上需要尋找一種新的干預方法。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臨床上對牙齒處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牙體預備的出現可以顯著提升牙齒修復效果,具有深遠影響。

本文詳細闡述了牙體預備對口腔修復的影響,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來看,實驗組患者在接受牙體預備后,患者的治愈例數、不良反應、療效滿意度分別為31例、2例、(95.63±1.75)分,相關數據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表2的資料顯示,實驗組患者修復完、修復后一個月、修復后三個月的咀嚼功能評分分別為(62.53±2.91)分、(70.39±1.09)分、(82.06±3.55)分,數據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牙體預備技術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在牙體預備中要盡量保證牙齒活力,并且隨著修復材料的更新換代,牙體預備效果不斷提升,本文研究發現在對患者實施牙體預備之后,能夠在表面形成密封屏障,在對口腔牙體進行整體設計以及相關操作之后,能夠避免咬合關系紊亂的問題,因此在臨床上能夠取得更滿意的干預效果[2]。同時在干預過程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處置,例如麻醉處理能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或者在預備期間,保持原有牙體組織,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牙齒功能恢復,滿足臨床干預要求。

綜上所述,牙體預備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促進患者康復、改善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滿足臨床干預要求,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斌.探析牙體預備對口腔修復臨床效果的影響[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0,7(05):75+77.

[2]趙興霞.牙體預備對口腔修復臨床效果的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0,7(02):103+115.

猜你喜歡
口腔修復
牙齒殘根保存修復與拔除后種植修復的臨床效果對比
口腔修復中磁性附著體的臨床應用
在口腔修復中正畸治療的臨床應用探討
牙周整復術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研究
分析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
預成纖維樁或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療效評估
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臨床應用研究
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觀察
試談口腔修復與治療方法
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