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化過程中大學生的信貸態度與行為研究

2021-11-12 12:20蔣旭金峰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大學生

蔣旭 金峰

摘? ?要:基于理論分析構建Logit回歸模型,實證檢驗社會化因素對大學生的信貸態度與校園信貸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信貸態度及行為受個體社會化影響,其中社會化因素中的影響源和生源地對大學生信貸態度影響顯著,且在不同態度維度上影響具有明顯差異。否定態度中,影響源多元化可以削弱對信貸行為的否定程度。從生源地看,城鎮生源的大學生比農村大學生的信貸態度更偏向積極。此外,信貸態度、家庭所處社會階層、社會化影響源、生源地、年級、每月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信貸行為。

關鍵詞:消費者社會化;信貸態度;大學生;信貸行為

中文分類號:F832.479?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117-04

引言

2021年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要求各小貸公司不許將大學生作為營銷對象,不得向其發放線上消費貸款,禁止非持牌機構為其提供信貸服務。關于大學生信貸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早有研究,主要圍繞信用卡展開,聚焦于人口統計特征對個體用卡行為的影響。Danes等(1987)在研究大學生信用卡消費時發現,學生的個體特征和知識結構顯著影響其消費行為,即隨著年級升高、自身財務知識增加,學生用卡傾向增加,用卡行為更趨理性[1]。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又引入了社會學、心理學,如James等(2001)考察了消費文化盛行下美國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結果表明,信用卡使用可以有效調節學生金錢態度中不信任、焦慮與強迫性購買之間的關系[2]。Hancock等(2013)將大學生持卡態度納入信貸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是否進行信貸主要受其父母的金融知識、個人的工作經驗、信貸態度及其性格的影響[3]。國內學者對于信貸行為問題的研究主要沿用國外方法,黃卉等(2010)從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信用卡持有人的用卡行為,研究發現年齡對信用卡使用行為影響不顯著,而婚姻和子女情況影響顯著,其中已婚且育有子女的持卡人其用卡頻率明顯低于其他持卡人[4]。姜睿清等(2020)通過整合TPB和UTAUT模型,引入制度信任相關因素,發現除個人信任傾向外,制度信任、信任、感知特性等也會影響消費者對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使用意愿[5]。

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之才,研究處于社會化過程中的大學生的信貸態度及其行為,不僅可以加強對校園信貸及其風險的認識,還能進一步為規范大學生信貸市場提出相應對策。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消費者社會化理論

社會化是個體形成自己的行為、觀念、習慣的過程,是眾多學科共同研究的問題。消費者社會化源于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學說,經過一系列理論奠基,Ward在1974年首次正式提出消費者社會化的概念。消費行為體現了消費者個人的理想自我和社會自我,學習理論和認知發展理論的相互補充解釋了消費者在內外部條件作用下的社會化結果。青年消費者的知識和技能主要由認知發展取得,情感及價值觀類主要從社會中習得。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社會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參考已有研究,本文選取家庭所處階層、社會化影響源和生源地三個指標作為社會化影響因素做進一步分析。

1.家庭所處階層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斷,一直以來經濟指標都是階層劃分的重要參考。Meidan等(1994)研究表明,家庭的消費負債行為受家庭經濟地位影響,與中產階級相比,社會底層的消費者更容易因為沖動消費行為而負債過重[6]。張曉紅等(2017)

基金項目:揚州大學商學院2020年研究生創新項目“基于UTAUT的大學生信貸行為影響因素分析”(SX2020023)

作者簡介:蔣旭(1995-),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金融市場投資與風險研究;金峰(1971-),男,江蘇揚州人,副教授,從事農村金融研究。

研究發現,家庭人均月收入顯著影響消費者的信貸態度,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兩者之間呈現顯著的負向聯系[7]。結合問卷,本文的家庭所處社會階層由被調查對象的家庭在當地的經濟收入水平來衡量,分為低、中、高三個層級,分別賦值1、2、3。

2.社會化影響源

消費者社會化除了受個體特質的影響外,環境中各種因素亦對其社會化產生影響。學者們普遍認可的社會化影響源有家庭、同輩群體、學校和大眾傳媒等。Shim等(2010)認為,家長是孩子信用卡知識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化主體,并通過實驗證實,父母對于子女財務行為(即信用卡使用和態度)的影響遠大于工作經驗和受教育程度[8]。趙忠燕(2020)的研究亦表明,周圍同學、信貸廣告與大學生的理性信貸行為顯著相關[9]。由于問卷的設置原因,本文將社會化影響源分為單一和多個影響源,分別賦值為1和2,以探究影響源的多寡對于信貸態度影響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3.生源地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城鄉分立,二者經濟差距懸殊,城鄉居民的收入與支出亦存在顯著差距。不同社會結構中人們的價值觀、風險態度、消費習慣等會以社會化的方式傳遞給年輕一代。劉根(2018)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和城鎮大學生在信貸消費次數、認知上具有顯著差異性,農村大學生表現為較低的信貸認知和較高頻率的信貸消費,而城鎮大學生則表現相反[10]。因此,研究大學生的信貸行為和態度,生源地是一個重要因素。

(二)理性行為理論

根據理性行為理論分析,個人的行為由其行為意愿所決定,而行為意愿由行為態度和主觀規范共同影響。因此,個體的信貸態度會影響其信貸行為意愿,并最終影響到個體信貸行為結果。Joo等(2003)針對信用卡態度和大學生行為的研究發現,積極的信用卡態度會帶來持卡數量和使用頻數的增加,而消極或畏懼的信用卡態度會導致信用卡數量和使用的減少[11]。Hancock等(2013)也在文章中指出,持卡態度對學生的信用卡行為有重要影響,尤其是信用卡最低還款額帶來的滿足感會導致更多債務和信用卡風險[3]。趙忠燕(2020)對大學生信貸行為的研究也表明,大學生信貸態度與其信貸行為顯著正相關[9]。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微信使用對大學生親子關系的影響
淺議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培養路徑
淺析大學生校園兼職
暑期近萬名大學生兼職送外賣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個村級大學生創業園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