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關聯產業深度融合策略分析

2021-11-12 12:02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河南

張 媛

摘? ?要:農產品加工業具有“承一接三”的產業特征,是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分析發現,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參與農村產業融合,擁有農業產業化集群政策所提供的行業依托,呈現地區及行業差異性強、融合方式松散及配套政策欠缺等特點。為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參融”,提出整合農產品加工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構建產業融合的深層利益協調機制和鼓勵涉農技術研發等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加工業;農村產業融合;河南

中文分類號:F127?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031-03

產業融合并不是新出現的經濟現象,而是伴隨分工活動產生的,具有較長歷史[1]。將產業融合思想引入到我國農村領域,并被視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戰略舉措,則是近年“三農”政策層面的創新。2015年以來的“中央一號文件”一再提出,“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及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的戰略布局[2,3]。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關聯產業融合(以下簡稱“參融”)是農村產業分工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對調整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的參融特質

農村產業融合是通過模糊化或消除農村行業界限,實現產業間資源的交叉重組和集約配置[4],重新調整產業鏈上價值創造活動和重新配置價值占有能力,進而提高產業鏈價值創造效率。農村產業融合實質是通過模糊化或消除農村產業界限,跨行業界限進行價值創造活動[5]。

農產品加工業以農產品為原料從事生產活動,其產品為最終消費品或再生產的投入品,連接農業與服務行業,具有“承一接三”的特點。根據產業關聯理論的觀點,農產品加工業和關聯行業相互影響,形成特定的供需規模、購銷批量、交易頻率、談判地位和合作方式等特征,具有與農村關聯產業融合的潛在特質。

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提出以農產品加工業帶動河南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河南屬于農業大省,擁有一定的農產品加工業基礎[6],形成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的融合主體和行業依托,在農產品加工業參融方面具有較突出的代表性。筆者通過研究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參融活動,希望對其他地區的農村產業融合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二、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參融狀況分析

通過參與政府、協會及所在單位研究平臺組織的調研活動,作者先后調查了河南省典型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合作社、專業大戶、普通農戶及涉農服務單位,發現河南省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參融工作的成績與問題并存。

(一)農業產業化集群為農產品加工業參融提供行業依托

河南省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戰略,為創造涉農產業關系密切、產業鏈各環節分工合理、集群主體間連接緊密的農業產業化格局提供條件。2012年以來,河南省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政策,并進行培育及資格認定工作。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已形成254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項目,為農產品加工業參融提供良好行業依托。

首先,鄭州市白象食品產業化集群、洛陽市偃師眾品生豬產業化集群、鄭州市花花牛奶業產業化集群、焦作市淼雨果蔬產業化集群等集群項目,涵蓋了面米、肉類、乳品、果蔬等經濟性強、產業鏈長、加工附加值高的行業,具有公共技術普及性高、經營業態靈活、價值關聯性強等特點,形成加工企業參融的行業條件。其次,鄭州市好想你棗制品產業化集群、安陽市湯陰永達肉雞產業化集群、濮陽市臺前雪牛乳業產業化集群等集群項目涉及農資農技、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涉農服務等環節,集群中的龍頭企業通過前延后伸方式涉足大棗種植、肉雞奶牛養殖、畜禽種源、種養殖技術和涉農服務等價值領域,使得各環節邊界模糊化及跨行業實現產業價值。最后,各地較重視農業產業化集群工作,針對集群主體出臺的金融、財政、土地、水電等支持政策,對創新產業鏈結構、經營業態及價值實現方式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農產品加工業參融呈現地區及行業差異性

在集群范圍之外,眾多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業務規模較小、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較低、產業鏈協調能力較弱,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參與程度呈現出地區間、行業間的差異性。

首先,農村產業融合及農產品加工業參融與地區經濟水平、居民消費結構、基礎設施狀況和涉農技術資源集聚程度密切相關。河南省的鄭州、洛陽、南陽、新鄉等城市群區域、經濟及城鎮化較發達地區、部分城市郊區地帶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居民消費層次較高、消費結構新穎化、基礎設施較完善、涉農資源集聚度較高,為農產品加工業參融創造了良好條件。此類地區的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了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和供給質量,與涉農經營主體開展融合經營。一些企業通過農地入股、農地流轉、合作經營、轉移就業和共建基地等方式開展較深層次融合,提高了原料渠道穩定性;通過“互聯網+”模式開展農產品及農業加工品的網店直銷、社區直營直銷、農超對接和O2O營銷等后延融合,增強了與銷售渠道融合增值。而在經濟欠發達、城鎮化水平不高的傳統農區,農產品加工企業參與融合較為滯后。

其次,農村產業融合及農產品加工業參融呈現一定的行業差異性。糧油初加工業中的多數企業未發現參融的良好途徑,主要通過松散的單次交易、訂單農業、技術指導等方式連接小麥、稻谷、玉米、大豆等原料種植戶。乳品、肉類、果木花卉等特色經濟品加工業中的部分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種養基地、股份合作等方式與上下游主體建立了較深層融合機制,取得較好的融合效果。

(三)農產品加工業參融方式松散化,配套政策有待強化

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涉及農資供給、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加工品流通等諸多環節。各環節作業活動和各類資源間需要較強協調力的連接機制和合理利益分配關系,以實現協作增值和共享增值。

猜你喜歡
河南
社區教育的“河南經驗”
大相中原
半途而廢
Jokes Today
不要問我為什么
河南廣電設立河南廣播電視臺
河南省級特色農產品品牌一覽表
74年前的河南大饑荒
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研究
河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