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共同體視野家園合作模式探究

2021-11-17 02:20臨汾市堯都區幼兒園房建寧
山西電教 2021年3期
關鍵詞:家園共同體幼兒園

臨汾市堯都區幼兒園 房建寧

共同體視野下家園合作模式的實踐探究,是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在發展方向上同步, 在發展目標上、教育原則上同步,在不同場所、不同教育內容和方法上做到攜手同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于家園關系的出發點是家園的密切合作,落腳點是“共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條件”。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學前教育的各個方面,豐富了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內容和手段,有效支持了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同時也拓展了教師與家長聯系溝通的渠道,加深了家園合作的深度。

一、問題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但是,當前我園家園合作中存在家長與教師觀念不一致、合作方式單一且不夠深入、合作效果不理想等實際問題。因此,基于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提高家庭教育整體水平以及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的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共同體視野下家園合作的模式,以解決當前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家園合作的實效性。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

1.問題解決的過程

幼兒園在開展家園共育的實踐中逐漸意識到構建家、園、社區教育共同體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項目組,查閱相關書籍、期刊、碩博論文,確定工作實踐思路。在實踐中又不斷發現問題,進行發現—研究—實踐—再發現—再研究—再實踐的探索。

(1)項目組成員集體研討,制定工作方案。

(2)項目組成員研討構建“1341”家園合作模式,并結合家園合作現狀,不斷質疑、討論、完善該模式。

(3)以我園為實踐園,遵循“整合性、適宜性、共贏性”的原則,依據我園幼兒的發展水平、教師的專業水平、家長的整體素質水平以及社會資源的可利用情況,開展家園合作工作。

(4)項目總結反思。在學年末,我園從幼兒發展情況、教師自身專業成長及家長滿意度三個維度進行評價總結與反思,不斷完善家園合作模式。

2.問題解決的方法

(1)案例研究法

主要對幼兒園關于家園合作的文本資料(如家園合作活動方案、教師反思筆記、家園合作的論文總結等)、圖片、影像資料等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家園合作進展的情況和效果。

(2)行動研究法

從幼兒園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家長與教師觀念不一致、合作方式單一且不夠深入、合作效果不理想等實際問題出發,以提升家園合作有效性為目的,一邊研究一邊行動,一邊行動一邊探索,不斷解決家園合作中的實際問題,積累經驗,探尋行之有效的家園合作模式。

三、研究主要內容

“共同體”一詞最早起源于社會學領域。德國著名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 在其著作《共同體與社會》(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英譯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系統闡述了共同體理論。滕尼斯所謂的“Gemeinschaft”指的是任何基于協作關系的有機組織形式,他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對共同體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共同的精神意識對共同體的作用。

基于滕尼斯共同體理念,我園探索共同體視野下的家園合作模式。具體內容是:共同體視野下的家園合作是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家庭和幼兒園兩個主體,在平等條件下,各盡其責、相互支持、積極互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運用先進的媒體技術,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在家園合作具體實踐中,存在誤區多、效能差、工作形式化、主體地位傾斜化的現象。因而,我園通過“計劃-實踐-診斷”螺旋式探索,確立了“1341”的家園共育模式,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1.探索形成“1341”家園合作模式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努力探索家園合作的有效途徑,形成了一套家園合作的模式,見下圖:

圖:“1314”家園合作模式

以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和共同體理論為理論基礎,總結本園家園合作實踐經驗,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有實效的共同體視野下幼兒園家園合作模式,即“1341”家園合作模式,具體包括:一個目的、三個原則、四個主體、一套實施路徑。

一個目的即為幼兒創造和諧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

三個原則:三個原則即整合性、適宜性、共贏性原則。充分挖掘幼兒園、家庭、社區和共建單位中有意義的教育資源并進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礎上開展以兒童為本,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各項活動。最終實現幼兒健康發展、家長科學育兒水平提升及教師幸福成長的多方共贏。

案例:以節日活動為契機,信息技術為抓手,深化家園合作,提升保教質量。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的國慶之際,我園組織了以班為單位制作《給祖國媽媽慶祝生日》的小視頻制作活動。各班教師充分整合家長資源、環境資源,調動家長積極參與,主動帶孩子們自主選擇喜歡的視頻拍攝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的祝福。幼兒通過唱愛國歌曲、游華門、堯廟等家鄉景區、制作國旗、用積木搭建生日蛋糕等多種方式,體驗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的快樂,初步萌發愛國之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在信息媒體技術的運用、家長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本班教師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個主體分別是幼兒園、家庭、社區和共建單位(附近的醫院、學校、超市等)。這四個主體是人類生態學微觀系統中的影響幼兒成長的重要組成。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不僅關注到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也始終把幼兒園、家庭、共建單位放在一個大的社區的背景下考慮,更利于家園合作的順利開展。

一套實施路徑即“五定、六建、兩參與、家長資源、親子活動”?!拔宥ā敝赣變簣@定期組織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家長學校、家訪、發放園報活動?!傲ā敝咐眯畔⒓夹g,建立豐富的網格狀家園聯系方式,如:家園接送卡、家園聯系欄、家長信箱、網絡平臺、幼兒成長記錄冊、幼兒好行為賬戶?!皟蓞⑴c”指社區與共建單位共同參與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充分挖掘家長資源,使家長深度參與幼兒園保教工作,如:家長助教、家長走進教研、家長義工等。組織開展豐富的親子活動,包括親子閱讀、親子運動會、親子任務、親子節目等活動。

2.共同體的視野下的家園合作的特征

(1)以促進“兒童發展”的共同目標,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2)主體間平等互動,職責明確;

(3)轉變教師觀念,適當放權,尊重家長的主體作用;

(4)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和網絡平臺,增強互動的有效性,促進多主體間的溝通交流。

3.研究創新點

(1)方法的創新。本成果的形成運用了行動研究的方法,園領導和一線教師作為研究者,親身參與到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探索過程中,綜合運用文獻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獲得相關資料和數據,在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動態過程中,探索共同體視野下幼兒園家園合作模式。

(2)內容的創新。本成果基于前人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本園的家園合作實踐與探索,以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和共同體理論為理論基礎,總結本園的家園合作實踐經驗,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專業化、有實效的共同體視野下幼兒園家園合作模式,即“1341”家園合作模式。

四、效果與反思

1.信息技術拓展了家園合作中的廣度

信息技術的支持,提升了家園共育的實效性,具體表現在:

(1)激發了家長的參與熱情

傳統的家園合作依賴于面對面的溝通或者通過打電話實現信息交流。傳遞的信息以語音為主,表現出單一、有限,費時、費力、效率較低的特點。在如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背景下,緊緊依靠傳統的家園溝通方式已不能滿足家園雙方的溝通需要。而信息技術的推廣和使用,使得家園溝通的途徑多元化、傳遞的信息立體化。微信、QQ、美篇、家校通等APP 的使用,使得家園之間的聯系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傳遞的信息覆蓋聲音、圖片、視頻、文字、數據等各種形式,使雙方溝通更及時、獲得的信息更全面、立體、有針對性。滿足了家長溝通和獲取信息的需求,有效激發了家長參與的熱情。

(2)建立了與家長的良好互動關系

長期以來“教師是教育的權威”這一觀點深入人心。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角色固化,地位不平等。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家長處于從屬和配合地位。網絡的發展和教育APP 的推廣使得知識壟斷被打破,家長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育兒的知識和理念,使得教師與家長突破了傳統的角色固化,同為教育的主體,為家園合作注入活力。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建立和使用,為教師與家長平等溝通搭建平臺。良好的互動關系自然產生。

(3)提升了家園合作的實效

每一個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家庭,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更多家長參與到教育當中,使得家園合作的廣度得以拓展,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優化,提升了家園合作的實效。如在家長助教活動中,消防員、警察、交警、醫生、演員、特教老師、大學老師、運動員、外教等多種職業的家長紛紛走進幼兒園助教,打破了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局限,成為促進兒童發展和教師成長的豐富資源。

2.共同體深化了家園合作中的深度

共同體的形成,促進了參與者的共同成長,使得家園合作向縱深發展,實現了多主體的共贏。具體表現在:

(1)共同體視野下的家園合作,各主體間平等友好,營造了溫馨和諧的家園關系、師幼關系和親子關系。幼兒在充滿愛的環境中,享有充足的教育資源,通過豐富多樣的有意義活動,不斷激發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與愿望,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交往能力、獨立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2)家長借助網絡和各種教育APP、教育平臺,以及通過與教師的及時有效溝通,逐漸樹立了科學的育兒觀念,提升了科學育兒的能力,增進了親子交流,提高了共育意識和參與家園合作的積極性,體驗了參與孩子成長的樂趣等。

(3)教師轉變了以權威者自居的觀念,樹立了合作共育的觀念。同時,借助一些教育APP,教師不斷進行繼續教育,其觀察幼兒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解決家長困惑的能力、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得到提升。

“1341”模式從合作的主體、形式、內容等方面,豐富了家園合作的內涵與外延,合作的目的更加明確,計劃性逐漸增強,內容更加全面,途徑更加豐富。組織管理、計劃安排、內容、形式的完善,大幅提升了家園合作的實效。信息技術的推動,使家園雙方更加協調融合,家長、教師、幼兒園構成緊密聯系的共同體。充實了幼兒園的課程,使家園共育成為重要的園所文化。不同群體共同的努力與成長,提升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促進了幼兒園的內涵式發展。

3.反思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師和家長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積極合作形成強勁合力,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幼兒園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基于共同體視野構建的家園合作模式切實提升了家園合作的實效性,促進了幼兒的和諧健康發展。同時,家長的育兒觀念和水平、教師的專業素養、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都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時間、研究條件和經驗的局限,本成果在將來的深入推廣和運用的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繼續研究完善。

(1)新時代背景下,家長群體獨有的時代特點和復雜性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幼兒的父母普遍面臨較大的生活壓力。因此,幼兒的主要養育者從原來的父母二人變成了父母加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6+1”模式。家長的年齡段跨度大,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和新媒體的運用水平、育兒知識和能力差異大,使得教師面對的家長群體呈現出極其復雜的特點。

(2)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要確保各主體的信息安全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的案例也屢屢見諸媒體。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會通過很多途徑被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會給本人及家庭帶來很多麻煩和安全隱患。因此,我們在利用一些網絡平臺和APP 發布信息和進行溝通、交流時,有義務保障所收集到的個人信息不被非法利用。確保各主體的信息安全,保障其合法權益。

猜你喜歡
家園共同體幼兒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夢中家園
愛“上”幼兒園
溫馨家園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無憂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