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傷患者大量輸血后血鉀的變化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2021-11-18 21:07劉敏穆萬洋鄧小倩游春麗
婚育與健康 2021年17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劉敏 穆萬洋 鄧小倩 游春麗

【摘 要】目的:分析外傷患者大量輸血后的血鉀變化情況,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大量輸血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于我院進行治療的外傷無輸血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輸血前后血鉀變化情況。結果:術前、術后15min觀察組患者的血pH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血糖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術前及術后15min兩組患者血清鉀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但在術后12h觀察組的高鉀血癥發生率比對照組高(P<0.05),而在12h以后兩組患者的高血鉀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經多因素分析,術后高鉀血癥的發生與大量輸血治療相關性不大,導致術后高鉀血癥的主要原因為術后低pH值與術前高血鉀。結論:大量輸血治療后的血鉀水平變化不明顯,影響患者出現術后高鉀血癥的主要因素與后低pH值及術前高血鉀有關。

【關鍵詞】血鉀;大量輸血;外傷患者;影響因素

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下,交通業、建筑業等取得了良好的發展,然而也就造成了如今各種事故的發生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1]。近年來有研究發現,醫院接診的外傷患者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近年來有研究認為,造成外傷患者血鉀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非大量輸血。本研究就外傷患者大量輸血后的血鉀變化情況進行探究,并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患者120例。觀察組,女性26例,男性34例,35歲~50歲,平均年齡(48.27±12.31)歲;對照組,女性28例,男性32例,35歲~50歲,平均年齡(48.32±12.4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外傷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其年齡、性別、受傷方式等。根據患者的病情確定輸血量,為患者開展輸血治療。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監測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鉀及血pH值。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5min血鉀、血糖及血pH值水平。對比兩組患者術后12h以及12h的高鉀血癥發生率。高鉀血癥診斷標準為患者機體內的血鉀濃度超過5.5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鉀、血糖及血pH值水平

觀察組患者術前、術后15min血pH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血糖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術前及術后15min兩組患者血鉀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高鉀血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12h內的高鉀血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多因素分析

通過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影響因素,發現造成患者出現高鉀血癥的主要危險因素為術后血pH水平與術前血鉀水平,見表3。

3 討論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我國近年來的外傷發生率不斷上升,引起了臨床的廣泛重視。臨床在外傷患者的治療中,十分常用的一項搶救手段就是輸血治療[3]。但有研究發現,在嚴重外傷患者中,高血鉀癥的發生率較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有相關研究顯示,燒傷、擠壓傷等患者易發生高鉀血癥,若存在失血性休克嚴重的患者其機體的血鉀會出現顯著上升。而血鉀水平的上升易導致心臟驟停的出現,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還有研究認為,是否進行大量輸血治療與高鉀血癥的發生無顯著相關性。

綜上,在外傷患者中,術后血pH水平與術前血鉀水平為造成其發生高鉀血癥的主要因素,臨床應重視患者的血鉀水平及血pH水平,做好預防措施,改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夏亞勤,孫振昌,張旭東,等.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21,44(1):63-68.

[2] 王瑩,李志靜,殷翔.大量輸血對老年嚴重創傷患者凝血功能和電解質平衡的影響[J].中國醫藥,2020,15(12):77-81.

[3] 鄧興媚,何慶華,包倩.ICU老年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院內肺部感染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醫學,2020,48(6):73-76.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