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上市公司另類業績指標披露研究

2021-11-18 17:35布麥熱姆·巴克爾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信息披露監管

摘要:在會計準則規定的業績指標之外披露另類業績指標近年來在境外資本市場流行,并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另類業績指標有效緩解了管理層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并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未來,我國資本市場上一定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將會采用另類業績指標,為維護良好的信息披露環境,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和引導。

關鍵詞:另類業績指標;信息披露;監管

1 引言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者對公司披露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上市公司通過指定媒體來披露自己有關的財務報告,用特定的業績指標來反映自己的經營成果,顯示自身優點,吸引投資者投資;利益相關者通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來判斷公司價值并做出投資決策。本文將以上市公司另類業績指標為研究對象,揭露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本文將針對完善另類業績指標披露準則提出可行性建議,提出如何讓證券監管機構有效監管的對策,進而彌補我國上市公司另類業績指標披露方面的缺陷。

2 另類業績指標的概述

業績指標是投資者最關注的一個會計信息,因為業績指標是使用者判斷公司及其管理層經營業績,預估公司價值,預測公司將來發展前景的重要依據。而另類業績指標是不屬于會計業績指標的指標。它可以作為會計業績指標的補充性指標,屬于自愿性披露的范圍。另類業績指標本應是對準則規定信息的補充,但是經常變成了關鍵信息,幫助投資者充分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并進行合理決策。其具體作用可以分解為以下三點:

(1)提高預測能力,防范市場風險。業績指標雖然遵循了一般的通用會計準則,有較高的質量,但是在新經濟環境下,這些指標只是反映了剛剛過去一年的經營狀況,無法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情況,這可能無法滿足投資者正確評判公司價值,以及公司管理層業績的需要。有研究發現,虧損公司的另類業績指標對未來業績具有更高的預測能力,能夠更好的給投資者反映該公司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并且為投資者所關注,使他們更要兼顧或更依賴于另類業績指標。

(2)減少投資者和被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另類業績指標的出現為企業投資者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減少證券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使得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在提供決策信息時就有了更為豐富和準確的數據來源,為企業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提供有力的幫助。例如,環境會計,管理層評論,社會責任報告等也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但是它能夠豐富信息含量,減少信息不對稱性。

(3)給投資者傳遞良好信息,滿足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需要。傳統的會計報告只披露過去一年的經營情況,而忽略了上市公司當前的經營利潤、經營目標或未來的經營戰略,這恰恰也關系到投資者決策。例如,有不少高科技公司在初創和開始高速增長期,有較長時間連續虧損的特征。而這類公司通過用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調整,實現另類業績指標的盈利或“扭虧為盈”,引導投資者關注另類業績指標所反映的持續經營業績,以利于公司融資,并購,股權激勵和其他合約安排等。

3 上市公司另類業績指標披露存在的問題

如今,企業公開披露的信息成為投資者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渠道。企業為了實現公司更大的價值就要分析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以此做出準確的決策。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另類業績指標是否會被誤用,是否會沖擊甚至代替準則規定業績指標,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然而,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不夠完善,上市公司在另類業績指標披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分析如下:

(1)另類業績指標披露存在隨意性。目前,我國對另類業績指標的披露缺乏統一規定及法律法規,還沒有制定出全面的法律體系,披露時間也不固定,所以這會導致企業隨意披露另類業績信息。同時,證券市場也缺乏必要的監管,在未來,倘若我國證券資本市場大規模引進另類業績指標,而沒有足夠全面的監督,則在調整計算和自愿披露方式上的主觀隨意性會極大的增加管理層出于機會主義動機為自己謀利的可能性。

(2)另類業績指標披露存在選擇性調整、透明度和可比性低等缺陷。這是由于另類業績指標屬于自愿披露的表外信息,管理層可能操縱利潤,以達到特定目的。當上市公司經營利潤出現虧損時,如果把這虧損結果直接披露在財務報告中,投資者看到后可能會選擇不投資或者撤資。企業管理層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選擇通過調整業績指標數據,披露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另類業績指標來調高利潤。

(3)披露另類業績指標的有用性存在問題。有學者研究發現,非專業投資者專業知識水平不夠,從而對于披露的另類業績指標不能正確的認識。甚至部分投資者認為另類業績指標的決策有用性低于準則規定業績指標。這會導致投資者對公司提供的另類業績指標的有用性有所懷疑。

從以上這些問題中,我們足夠看出我國在另類業績指標的披露方面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

4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另類業績指標披露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單單憑一方的努力就能解決的,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1)證券監管機構加強外部監督。證券監管機構對另類業績指標披露的監管可以分為以下兩部分,一是業績指標計算、調整過程;二是完善信息披露相關的法律法規。有效而完善的外部監管可以為公司提供特定的準則,減少實際運用中的盲目性,同時避免市場風險,也能保護投資者利益,給投資者創造一個良好市場環境。因此,有關監管部門應制定相關措施,以提高另類業績指標披露的透明度。

(2)公司改進內部治理。一是提高上市公司內部審查人員的獨立性及其任職資格,定期進行職責劃分、明確監督權力并協調沖突問題;提高內部審查部門在監督另類業績指標上的積極能動性。二是完善管理者的股權激勵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指標來對管理層的績效成果進行考核評價,加大對管理者的控制,具體包括減薪、處罰制度等等。三是應該加強管理者的責任意識。

(3)增強投資者的分析能力與專業素養。增強投資者的分析能力與專業素養,可以提高另類業績指標披露的有用性。投資者應該要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綜合素質。如果投資者不能正確識別和理解相關信息的含義,即使管理層進行了充分而透徹的披露,那信息使用者也仍然無法解決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所以,對于投資決策來說本身的專業知識水平也非常關鍵。

5 結語

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可知另類業績指標的披露對證券市場有正反作用,即它可以為外部使用者提供了更多信息的同時也存在誤導投資者的風險。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有不好的一面就簡單的停止披露另類業績指標,而是市場監管機構應該對另類業績指標披露進行有效的監管和引導。我國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外部監管;二是改進公司內部治理;三是提髙投資者的分析能力和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賈建軍,張為國,王春紅.另類業績指標披露及其規則的發展和我們的對策——基于京東和蘋果案例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9,No.379,22-28.

[2]田穎.淺析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J].經貿實踐,2016,108.

[3]王瑞.Non-GAAP指標在我國的應用研究[C].廈門大學,2018.

[4]俞正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9,No.526,23.

作者簡介:布麥熱姆·巴克爾(1996.6—),女,維吾爾族,新疆,天津科技大學會計專碩學生

猜你喜歡
信息披露監管
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
淺論我國會計監管體制的創新
實施科學監管 增強治理效能
我國環境稅的會計核算與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國內外證券注冊制比較研究
商業特許經營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我國制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監管交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