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理解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逆向設計

2021-11-19 04:53王琳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1年10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教學評價高中數學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的逆向設計,是評價先于設計、以教學目標為起點、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范式。以“函數的單調性”教學為例,通過明確預期結果、確定評估策略、設計核心任務問題串等策略,體現出素養目標可視化、學習過程可控化、教學實施序列化的結構體系,對數學課堂教學做出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逆向設計;教學評價;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71-0033-04

【作者簡介】王琳,江蘇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000)教師,高級教師,常州市骨干教師。

傳統的教學設計一般是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利用教材來組織教學。教學經驗固然不可或缺,但其大多呈現出碎片化、零散性的特征,往往依賴于教師個人對教學的理解,導致課堂教學缺乏系統化和概括化的目標來引領教學研究的方向。同時,教材本身不是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也互不隸屬,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更關注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與否。反思了傳統設計的不足之后,兩位美國學者Grant Wiggins 和Jay McTighe提出了“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這一理念,逆向設計是一種“理解性教學”(Understanding by Design),強調評價先于設計,重視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強調思維理解,重視推理論證。

一、逆向設計的課堂教學特征

逆向設計的課堂教學特征可概括為:教學目標源于課程標準,教學評估先于教學設計?!盀槔斫舛獭笔菙祵W課堂逆向設計的重要特征,表現為三種教學形態。一是數學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深度融合。逆向設計是一種“理解性教學”,強調教學應走出解釋教材的老路與誤區,關注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優化教學目標,把學情作為設計的基點,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二是強調“理解性教學”是逆向設計的根基。在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建構學生解釋、判斷、應用、推理、想象和認知等能力,讓學生深度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并將數學知識及思維應用于生活情境,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三是突出目標與“教、學、評”的統一性。以理解為特征的逆向教學設計,強調教學目標、過程和評價的一致性,以核心素養、課程標準為導向,強化元認知監控,引導學生主動體驗與探究,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習進程中評價與理解相互滲透,突出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人的理念。

二、逆向設計的教學策略

教學逆向設計強調以數學核心素養為依據,從預期教學結果思考、設計教學方案。為實現教學目標、達成學習實效,逆向教學設計從教學評價出發,指向數學核心素養,針對教學目標,實現對教材的二次開發,將教學評估進行細化和量化,統整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以數學思維培育為手段科學論證教學;活動設計上強化合作探究,教學動態生成、學生主動反饋,以師生協作完善教學閉環,不斷調整和優化數學課堂。

1.明確預期結果。

在此階段,教師實施“三研讀”的教學策略,即“研讀課標、研讀教材、研讀學情”,深度研習數學課程標準,全面理解數學教材內容,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與知識理解水平。根據數學課標要求,列出教學驅動性問題,例如讓學生認識什么、體會什么、掌握什么,教學中的大概念如何把握,是否需要設計思維進階性問題,如何推進層次學習,等等。目標引領、任務驅動,站在學生立場,以學習為中心,讓逆向設計目標進一步層次化和精準化,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進行有效連接。

2.確定評估方式。

評估方式前置是逆向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設計最顯著的差別。課堂教學中,如何確認學生的學習是否真正達到教學設計的預期?教師需以“評價”和“證據鏈”為工具,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多維互動,恰當使用多種評價,采用問題鏈的形式讓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在目標引領下掌握數學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同時,以學業水平質量監測標準與評價效能為指導,關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評估與匯總“最近發展區”內與學習目標相關的因素,盡可能多地使用表現性評價。教師觀察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表現與預期成果之間的差距,學生主動運用元認知監控,師生之間適時進行動態評估與調整,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

3.設計核心任務。

在此階段,教師應思考設計怎樣的學習活動序列能幫助學生實現預期目標?應堅持三原則:一是活動設計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二是用問題鏈串聯課堂教學,讓學生經歷數學概念與規律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知情意行”合一;三是規劃“目標與教、學、評實施路徑”的一致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促進學生的質疑能力與判斷能力的形成,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與遷移、思維能力的遞進、思維品質的層級提升,從而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逆向設計的教學案例

根據逆向教學設計過程的三個階段,筆者選擇蘇教版數學必修1“函數的單調性”一節進行逆向教學設計,嘗試進行理解性教學。

1.明確預期的學習結果。

首先,從課標分析?!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本節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從代數運算和函數圖象兩方面揭示函數單調性;能用符號語言描述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并理解其作用和實際意義。其次,從教材分析?!昂瘮档膯握{性”是學生接觸的函數的第一個性質,蘇教版教材的編排是從氣溫圖象出發,進行數學抽象和思維概括,通過枚舉事例來鞏固新知。再次,從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函數基本性質之前,已經初步具備使用圖象判斷函數的能力,如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等簡單函數的變化趨勢,但對如何用符號語言描述函數單調性的定義仍有困難。一般來說,在基礎知識方面,是讓學生從形與數兩方面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函數圖象和單調性的定義判斷、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方法,了解函數單調區間的概念;在思維發展層面,讓學生參與探究函數單調性定義的過程,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抽象等思維能力。

那么,如何針對函數的單調性設計教學中的“引導性問題”呢?可以直接選取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教學任務如下:如圖1所示,氣溫θ是關于時間的函數,記為θ = f (t),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氣溫變化圖,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溫有怎樣的升降變化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如何使用一個標準的數學概念來描述這一現象。讓學生自然地聯想到“函數的單調性”這一教學主題。

2.確定對學習目標的評估方式。

在此階段,如何選擇可靠的、適當的評價證據來說明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與否呢?教師可以運用“基于‘理解的教學六維度”對學生進行考查,即從解釋、判斷、推理、應用、想象和認知這六個方面來觀察學生是否真正領悟“函數單調性”。將探究任務進行如下分解:

一是引導學生從數和形兩方面觀察和研究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描述函數的變化趨勢,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中的“直觀想象”素養。這屬于“解釋”與“想象”的維度,可以針對本課題中“函數單調性”這一本原性問題,向學生提問:觀察教材中的函數圖象,請你思考,該函數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趨勢?你能用數學符號語言準確敘述出這一變化趨勢嗎?

二是讓學生借助這一具體函數的圖象,經歷由文字語言到數學符號語言的探究過程,這屬于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學抽象”。對具體事例中函數的單調性能抽象概括出其概念,是“理解”中“判斷”與“推理"維度的體現。教師讓學生主動建構函數及其圖象特點,同時鼓勵學生相互傾聽、多元表達,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象的變化趨勢,概括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三是觀察學生能否利用函數圖象直接寫出函數的單調區間;能否利用函數單調性的定義,證明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反比例函數在給定區間的單調性。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中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屬于“認知”與“應用”的維度。在教學中,學生通過主動學習,知道如何用符號語言表達數學概念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概念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觀察學生能否使用代數運算來證明函數的單調性,從而上升到研究數學概念的一般方法,進行經驗概括與思維內化,為遷移至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奠定方法論基礎。深化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感悟知識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設計教學活動,整合教學核心任務。

確定學習目標與評價方法之后,實施教學策略的思路如下:直觀感知、文字描述、定性描述(抽象定義)、定量描述(代數運算)、實踐遷移(策略運用)。教學任務以“問題串”的形式展開,圍繞學習目標,以“學習評價”和“證據鏈”為工具,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與學習效能,具體如下:

探究任務1:觀察圖2中函數的圖象,指出其“升”“降”趨勢。

探究任務2:填寫下列表格(見表1),你能從變量與? f (x)數值的變化情況得出函數? f (x)=x2圖象的“上升”與“下降”情況嗎?(學生活動、討論)

探究任務3:如何利用符號化的數學語言描述“在區間(0,+∞)上,隨著自變量x的增大,相應的? f (x)的值也增大”呢?(學生活動、討論)

探究任務4:(1)對于函數y = f (x),在x∈(0,+∞)上,滿足:x1=1時, f (x1)=1;x2=3時, f (x2)=9。是否能說明在區間(0,+∞)上,函數值隨x的增大而增大?(師生共研)

(2)對于函數y=f (x),在x∈(0,+∞)上有10000個數,當x1

(3)對于函數y=f (x),在x∈(0,+∞)上任取兩個值x1,x2,當x1

探究任務5:在函數f (x)=x2的圖象上還可以觀察到,在y軸的左側函數圖象自左而右是下降的。類比增函數的定義,你能概括出減函數的定義嗎?(教師板書減函數的定義)

探究任務6:判斷下列命題的正誤。

(1)f (x)=x2在R上是單調增函數;(2)f (x)= [1x]在定義域內是單調減函數;(3)定義在R上的函數f (x)滿足f (2)< f (1),則函數f (x)在區間(1,2)上是單調減函數。

探究任務7:如圖3是定義在閉區間[-5,5]上的函數y=f (x)的圖象,根據圖象分別說出函數的單調增區間及單調減區間。

探究任務8:用定義證明函數f (x)= - [4x]在區間(0,+∞)上是增函數。(師生共研,教師板書,并歸納出證明函數單調性的一般步驟)

以上“問題串”的設計遵循概念教學的一般過程,任務1和任務2根據任務情境,依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設置“引導性問題”。任務3、任務4和任務5是概念探究的關鍵環節,即在特定的背景下探究概念的外延與內涵,在問題探究的基礎上呈現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為了使“問題串”的設計更加完整,任務6辨析概念,即通過設計非概念情境中的“反例變式”,對概念進行多角度的辨析與理解。任務7和任務8幫助學生認識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深入理解函數單調性概念的表征體系。以上設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任務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強化了學生對函數單調性概念及其數學符號語言的認知,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效能感。

重視理解的逆向教學設計,以教學評價為基點,從教學目標出發,重新規劃了學生的學習方向,重視課標、學情與文本內容的統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階梯式設計,變革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它不僅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理念,更以評價任務為抓手,合理搭建教學腳手架,注重對學生思維的提升,強化學生對學習的理解,充分體現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思想的深入理解,使其自主思考和獨立精神得到體現,實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夏繁軍.關注數學“持久理解”,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6(Z1):29-33.

[2]余葉軍.逆向教學設計: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的重要取向[J].數學教學通訊,2019(5):39-40.

[3]葛玉華.“UbD”理論指引下的數學逆向教學設計[J].數學教學通訊,2019(34):3-4.

[4]高園梅. 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學—評一致性的策略研究——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20.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教學評價高中數學
核心置換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信息技術—Internet實用教程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