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語言學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

2021-11-22 00:51王珍
紅豆教育 2021年23期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

【摘要】生態語言學強調語言與生態的關系、生態環境中各個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生態語言學被用于語言教學相關研究之中。課程思政強調在教學中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前,結合生態語言學來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研究甚少。因此,筆者試圖研究生態語言學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分析生態語言學指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并就此提出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教學

引言

生態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與生態的關系,讓人們在交流中透視生態現象,提升生態意識。近幾十年來,生態語言學引起了學者們的的廣泛關注。張琳、黃國文(2019)梳理了語言自然生態這一研究路徑的源起與發展。黃國文、趙蕊華(2019)對生態語言學的出現背景、國內外研究動態、核心概念、主要內容及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此外,一些學者將生態語言學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鄧巖(2020)從生態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模限制語的使用。李貴君(2021)探究了生態語言學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余幕英、林曉卿和余聰(2021)從生態語言學的角度探討了《基礎日語》生態課堂的建構?!罢n程思政”這一詞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來,其建議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個學科的學者對于如何在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展開了一定的研究。在知網,以課程思政為主題的期刊論文數目高達1.16萬,可見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認可。但是,鮮有學者結合生態語言學來探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因此,筆者試圖探討如何以生態語言學為指導來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以構建生態課堂,促進教學和諧、有序開展,提高教學效果。

1.生態語言學

生態語言學這一詞首先由國外引入。國外生態語言學萌芽于20世紀后半葉。美籍挪威社會語言學家豪根(20世紀70年代)和英國知名系統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生態語言學的兩個研究視角,分別被稱為豪根模式(隱喻視角)和韓禮德模式(非隱喻視角)。豪根模式以社會中的語言生活為基點,以語言發展和語言平衡為目標。韓禮德模式試圖通過揭示語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達到喚醒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目的。[1]在國內,也有學者將“生態語言學”稱為“語言生態學”?!罢Z言生態學”這一術語最早由鄭通濤(1985)使用。然而,生態語言學更為眾多學者使用。生態語言學分為宏觀生態語言學和微觀生態語言學。黃國文、陳旸認為宏觀生態語言學屬于超學科概念,將幾乎所有研究都納入“生態”的視野下,而微觀生態語言學則屬于語言學研究范疇,關注焦點在語言與環境的關系上。[2]生態語言學是一門跨學科的學科,其為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2.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自從2014年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后,備受關注。教師們努力探索如何將“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至教學中,以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課程思政強調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我們進行課程思政指明道路,給予了寶貴的建議。古往今來,老師都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老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在當今社會,輿論的力量過于強大,學生們容易受到誤導。在這個充滿金錢誘惑的社會,學生們很容易被金錢蒙蔽雙眼,容易走上彎路。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政治立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我們要將教學與思想政治的教育融為一體。課程思政刻不容緩。

以筆者所在的院校來說,大學英語課程授課對象兩級分化比較嚴重,對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厚。雖然教師們會特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們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取得了一些幾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程思政方式比較單一等。

3.基于生態語言學視域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

生態語言學強調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讓教學(生態環境)能夠正常、持續性發展。

3.1生態語言學指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生態語言學強調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和提升人們的生態素養,培養具有強烈生態意識和生態倫理的生態人,以構建生態文明社會,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從生態語言學的范疇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就是一個生態環境,我們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處理好各個生態因子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教學和諧、持續的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強調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發揮課程育人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至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課程思政歸根到底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生態環境(中國、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生態語言學能夠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3.2生態語言學指導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策略分析

生態語言學一直強調著生態的理念,強調各個生態因子之間相互的作用。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過程中,我們要確保這個生態環境中的教師話語生態性、教學選材生態性、教學環境生態性。

(一)確保教師話語生態性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將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無形之中對學生產生一定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貫徹課程思政的理念,我們需要多向學生傳播充滿正能量的東西,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生態語言學強調語言與生態之間的相互關系,語言可以用來改變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態度和行為。Stibbe于2015年從生態語言學的角度將話語分為有益性話語、破壞性話語和中性話語。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話語可以看作有益性話語。破壞性話語則不利于生態系統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中性話語兼具積極有益和消極破壞的因素。[3]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說一些有益性話語,多給予學生鼓勵,適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激勵學生不斷前行。鼓勵式的話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生態課堂的構建。教師多向學生展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將有助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達成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實現育人的目標。教師可以多關注學生,用一些有益性話語來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以更好地確保教學課程思政的和諧、有序進行。教師可以多用一些親近學生的話語來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關系。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不少學生英語基礎欠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能夠做題,但是卻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要想學習好一門語言,我們需要多開口,多練習。為了緩解這種狀況,筆者會從新生第一節課開始,就與學生暢聊,用簡單易懂、較為輕松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破冰活動,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悅、敢于表達自我,且師生和諧相處的生態課堂。在學生勇敢站上講臺表達自我的時候,筆者會用言語加以鼓勵。這些有益性話語能夠無形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形成敢于嘗試、勇往前行的品格,實現課程思政。教師多使用有益性話語去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現狀,讓學生養成關心他人的習慣。有益性話語有利于促進生態系統的發展,筆者在講授上外版視聽說教程Unit1Small?Actions,?Big?Results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自己分享環保舉措,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加入到環保的大軍中,以促進人類、自然和諧發展,以真正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實現課程思政,并獲取成效。

(二)確保教學選材的生態性

大學英語的授課對象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學生們的基礎層次不齊,兩級分化嚴重。如何進行選材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在選材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到選材要能發揮育人的作用,且不能與時代脫節,要盡量與未來的就業崗位掛鉤。以筆者所在的院校來說,我們讀寫教程選取了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我們選取的幾個教學單元,都有一定的育人作用。Unit?1?Fresh?start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大學生活,懂得自己身上的使命,明確大學目標乃至人生目標。Unit2?Loving?parents,?loving?children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懂得如何去愛父母,促進親子關心和諧發展。Unit?3?Digital?campus?能偶讓學生們了解到數字化校園的具體情況,了解技術進步(網絡普及)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讓學生們在意識到網絡的好處時,也不要忘記網絡所帶來的弊端。Unit6?Earn?as?you?learn?能夠讓學生們意識到在做兼職的時候要平衡好自己的工作與學習,要控制好工作的時間。以上所有選材都有利于教學、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我們要確保教學選材的生態性,確保課程思政的有序進行。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引入一些最新政策、一些時事,作為我們的教學補充材料。例如講述中秋節、重陽節、以及尊老愛幼的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一些地方本土文化。再比如講述最近的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們他們在太空克服困難、完成航天使命的英雄事跡,以及所有航天人的勇于創新、勇于拼搏的故事。這些選材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有利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再者,我們還可以補充一些與學生專業就業崗位掛鉤的相關知識(英語知識和就業知識),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到課堂這一生態環境中,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保證課堂活動健康、有序開展。在課堂中補充一定的就業知識和培養就業技能,讓學生從各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讓學生養成提前準備的好習慣。這樣可以達到課程思政的效果。

(三)確保教學環境的生態性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需要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實施。因此,確保教學環境的生態性也尤為重要。教學環境包括校園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我們要確保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我們需要注意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綠色校園。綠色校園不僅指綠色校園地理環境,還指綠色的人文環境。我們要確保課程教學所占用場地以及校園各個場所的衛生干凈,讓學生們在較為整潔的環境中學習。整潔的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無形之中實現教育的目標,達到育人的效果。關于校園的人文環境,筆者在這里著重闡述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人文環境。它可以包括課堂和課后人文環境。在課堂上,我們需要創造一種讓學生分組合作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創造一種讓學生們能夠形成積極進取、勇于實踐的精神的學習環境。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應該延伸至課后。在課后,教師創造一種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保持聯系、生生互幫互助達到人文環境,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幫助,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樂于助人。這樣就能夠保證教學環境的生態性,讓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得到可持續的開展,取得成效。

結語

生態語言學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有一定的聯系。生態語言學能夠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提供一定的指引。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我們要確保教師話語的生態性、教學選材的生態性以及教學環境的生態性。但是,在教學中,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其他的生態因子,如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這些都是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趙蕊華.什么是生態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9:15.

[2]黃國文,陳旸.微觀生態語言學與宏觀生態語言學[J].外國語言文學,2018(5):461-473.

[3]黃國文,趙蕊華.什么是生態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9:77.

[4]李貴君.生態語言學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海外英語,2021(11):119-120.

[5]余幕英,林曉卿,余聰.生態語言學視域下的《基礎日語》生態課堂構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5):73-74.

[6]張琳,黃國文.語言自然生態研究:源起與發展.外語教學,2019.40(1):26-31.

作者簡介:王珍(1986-),女,湖南辰溪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

猜你喜歡
生態語言學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生態語言學視野下的網絡流行語污染分析及治理舉措
關于生態語言學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開展思考
生態學視角下的英語習語研究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