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研究——以浙江省為例

2021-11-25 21:02楊蘭芬史小珍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鄉村旅游競爭力

楊蘭芬 史小珍

摘要 在縣域經濟中縣域鄉村旅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顯著的優勢。以浙江省下屬的52個縣域單元作為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的研究對象,構建浙江省縣域鄉村旅游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主成分分析對各項指標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表,浙江省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區域分布不平衡,經濟實力與綜合競爭力相關性較強。在堅持全域旅游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振興,政府應加強精準投資,在內循環的格局下,做好周邊游規劃,以提高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

關鍵詞 鄉村旅游;競爭力;主成分分析;周邊游

中圖分類號 F 590.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15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3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County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e

YANG Lan-fen, SHI Xiao-zh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Zhejiang 316000)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n county reg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unty economy, which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52 county units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ounty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nty rural tourism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constructed.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ach index is carried out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ounty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unbalanced, and the economic strength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all-region tourism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precise investment, and do a good job of peripheral tourism planning under the pattern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tourism at the county level.

Key words Rural tourism;Competitivenes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eripheral tourism

作者簡介 楊蘭芬(1990—),女,湖北漢川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與文化產業管理。*通信作者,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從事海洋旅游、旅游地開發與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02

新時代,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縣域經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縣域經濟中縣域鄉村旅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顯著的優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也是突飛猛進,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在國內相關旅游競爭力的研究中占絕大部分[1]。潘立新等[2]將主成分分析和層次聚類法相結合對安徽省16個城市進行旅游業現狀分析[2];高鳳偉等[3]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以安徽省城市為研究對象,對城市旅游競爭力關鍵因素進行研究分析;莫艷愷[4]通過對麗水市9個縣(市、區)201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評價麗水市縣域旅游經濟水平,并提出建議;張初[5]對臺州市9個縣(區、市)2018年數據進行熵權法分析,分析臺州市鄉村旅游競爭力的障礙因素;學者們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旅游競爭力上或是對某個城市下屬的縣域進行研究,以全省下屬縣域為研究對象的較少。該研究主要以浙江省為例,在大數據下構建浙江縣域旅游競爭力體系,進行客觀分析,找出差距,以促進浙江縣域旅游經濟發展。

“三農”問題一直被認為是國家經濟與人民生活關鍵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國共產黨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6]?!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作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于2018年2月4日公布。緊接著在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稱,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7]。隨著鄉村振興全面開啟,以縣域鄉村旅游經濟帶動農村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對促進鄉村振興有著重大影響。

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越來越錯綜復雜,企業如果想要得到發展,提高其在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是必不可少的[8],縣域旅游亦是如此。鄉村振興需要依托縣域鄉村旅游的大力發展,但目前縣域鄉村旅游發展程度不高,差異性較大,所以對縣域旅游競爭力的研究,可以客觀反映縣域旅游的綜合實力,識別縣域鄉村旅游發展存在差異的地方。對競爭力強的縣域,繼續保持發揚優勢;對競爭力弱的縣域分析其短板,加以改進,才能有效促進縣域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1 研究方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1 研究方法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合適的旅游競爭力指標體系,采用恰當的統計數據和相關分析方法,針對所取數據對其進行主成分定量分析。這是研究縣域旅游競爭力差異行之有效的手段。主成分分析法是指通過降維把原來選擇的可以代表樣本的各個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轉化為能解釋所有指標的幾個不相關的主成分指標,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該研究利用SPSS 26.0軟件進行分析[9]。

1.2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所在地位目的地,以鄉村現有的具有獨特風格的資源為基礎,為游客提供休閑、觀光、娛樂、體驗等活動,主要目標人群為城鎮居民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的人群,使作為第一產業的鄉村農業與作為第三產業的現代服務業進行有效的產業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產業[10]。借鑒相關指標體系的研究,堅持鄉村旅游的內蘊,依據科學性、系統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同時結合浙江省實際情況和縣域已有數據可取得性的難易程度,采用選擇和組合方式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選擇鄉村旅游目的地資源條件、鄉村旅游目的地經濟和社會條件與鄉村旅游客源地市場區位條件,構建了一套衡量浙江省縣域旅游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表1)。

1.3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浙江省2019年各地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浙江統計年鑒》、浙江省文化旅游廳官方網站(http://ct.zj.gov.cn/)等,部分數據經過整理。

2 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結果及分析

2.1 數據標準化及檢驗

由于獲取的數據差異較大,因此需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用SPSS軟件 ,方法為Z-score法),以消除量綱和單位影響,其公式為:Y =(y-)/t(t為標準差)。利用SPSS軟件所選指標進行KMO & Bartletts Test檢驗,如果KMO取樣適切性量數大于通行標準0.6,且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概率P<0.05,則表示該數據符合進行因子分析。該研究運用SPSS 26.0軟件將浙江省縣域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對所選取的10個指標進行KMO & Bartletts Tes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KMO取樣適切性量數為0.66 可見各變量間具有較小的相關性,降維達到較好的效果;Bartlett球形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294.318,在自由度為45的條件下其顯著性概率P值為0.000,由此可證明其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2 主成分分析 通過相關系數法對已獲數據進行分析,求得10個指標的初始特征值、方差百分比、累計方差百分比。由表2可見,前4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 并且前4個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總特征值的78.614%,可見前4個因子能夠有效解釋所有指標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前4個特征值作為主成分,分別占總特征值的40.428%、15.198%、12.365%、10.623%,并以此命名為K1、K2、K3、K4。旋轉方法運用愷撒正態化最大方差法,得到旋轉4次迭代后已收斂后各主成分矩陣(表3)。

根據表3成分矩陣對各主成分進行命名 :第1主成分在國內生產總值(X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指標中載荷較大,可歸為旅游目的地市場經濟實力;第2主成分在3A級以上景區(X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X3)指標中載荷較大,可歸為旅游目的地自身資源條件及環境狀況;第3主成分在公路總里程(X8)指標中載荷較大,可歸為旅游目的地自身基礎條件;第4主成分在客源地距離指數(X10)指標中載荷較大,可歸為鄉村旅游客源地市場區位條件較好,具有較好的市場潛力。

首先,對浙江省縣域旅游競爭力進行測量,由于各數據度量單位不一,故采用標準化后的數據計算。其次,根據旋轉后成分矩陣各系數和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得到每個因素前面的權重分別用A A …,A10;B B …,B10;C C …,C10;D D …,D10表示;最后,計算各主成分的得分分別為E1、E2、E3、E4。計算公式為:

E1= A1× X1+ A2×X2+A3×X3+…+ A10×X10

E2= B1×X1+ B2×X2+B3×X3+…+ B10×X10

E3= C1×X1+ C2×X2+C3×X3+…+C10×X10

E4= D1×X1+ D2×X2+D3×X3+…+D10×X10

根據上述式子分別計算出來的E1主成分因子1、E2主成分因子2、E3主成分因子3的值、E4主成分因子4的值。再按照主成分K1、K2、K3 、K4的得分得到各縣域的綜合評價值E。計算公式為:

E=0.404×E1+0.152× E2+0.124×E3+0.106×E4

將各縣域在4個主成分上的得分已經他們綜合得分進行匯總排名,結果見表4。

2.3 綜合競爭力結果

由表4可知,在52個縣域中綜合競爭力得分前3的分別是慈溪市、諸暨市、余姚市,但其在旅游收入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綜合得分第29名、第30名的象山縣和蘭溪市,旅游收入中處于上等水平。由此可以得出縣域旅游競爭力的排名和旅游收入排名并不完全吻合,故浙江省縣域旅游競爭力綜合得分也可以作為縣域旅游的綜合潛在競爭力。浙江省52個縣域旅游競爭力排名中23個綜合得分大于0,表明這些縣域旅游潛在競爭力高于同期其他地區。均位于旅游資源豐富或經濟發達、區位較好的地區,特別是前10名特點尤為突出。如長興縣、桐鄉市、德清縣、安吉縣旅游資源豐富,有著名的烏鎮、烏鎮互聯網產業園、大唐貢茶院、莫干山風景區等;慈溪市、諸暨市、義烏市、樂清市、余姚市、海寧市、瑞安市經濟比較發達,開發實力強;海寧市、嘉善縣分別緊鄰杭州和上海,具有區位優勢,旅游客源市場潛力大。

從各主成分條件可見,在縣域鄉村旅游目的地經濟和社會條件上,經濟實力強的地區潛在競爭力值高;在縣域旅游目的地資源條件上,分別是桐廬縣、德清縣、安吉市位列前茅,但是桐廬縣綜合競爭力卻排名不高,主要在于桐廬縣經濟較發達地區有所差距,處于內陸沒有區位優勢;在鄉村旅游客源地市場區位條件上看,平陽縣、常山縣雖具有客源地距離優勢,但是由于經濟欠發達、旅游景點數量偏少而綜合實力不高。更有如嵊泗縣、岱山縣作為海島,環境優美,但是景點較少,公路交通有限,沒有高鐵且需輪渡,故潛在競爭力綜合得分較低。

3 討論及建議

總體而言,浙江省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空間近鄰效應十分明顯,縣域旅游競爭力高的地區主要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特別是寧波、嘉興等沿海一帶,競爭力差的則集中分布在浙江西部和西南部內陸地區,如衢州、麗水。浙江省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區域分布極不平衡,目的地經濟實力空間分布與競爭力空間分布高度耦合,可見目的地經濟實力是造成目前競爭格局的重要原因,說明縣域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顯著的經濟驅動型特點??h域鄉村旅游綜合競爭力與縣域經濟隨著時間的推移耦合性越高,縣域鄉村旅游和經濟之間長期保持一種穩定的關系,經濟的短期波動受旅游產業的短期波動以及誤差修正項的影響[11];為了進一步提高浙江省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根據不同縣域現狀差異,因地制宜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堅持全面發展全域旅游,發展全域旅游是推動區域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能夠更好地對接和助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堅持發展全域旅游是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12]。

第二,對于經濟實力雄厚但旅游收入不高,旅游目的地資源條件不充分的地區,應借助經濟優勢結合當地民俗文化,合理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如工業發達的地區,可以考慮將旅游和工業相結合,形成“旅游+工業”模式,制定專門工業旅游線路,建設當地工業特色的博物館,或將廢棄工廠或廢棄的工廠物品改造成主題公園等;并對現有一級、二級旅游景區進行優化升級,增加旅游資源。

第三,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特別是旅游地資源豐富但是旅游收入不高的地區,除了“揚長”,對當地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去同質化,使其具有個性化、特色化,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同時應加強“補短”,政府對旅游業應精準投資,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設備,提升交通便利性,加強宣傳推廣等,削弱阻礙旅游發展的短板。

第四,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各地紛紛出臺疫情防控措施,導致許多消費者放棄長途旅游,更多地傾向短途旅游,特別是本地游、周邊游、親子游、鄉村游,而且由于縣域鄉村旅游多為鄰近城市人群短途旅游,具有反復性消費的特征,并已成為一種休閑、體驗旅游趨勢,所以對于旅游地區位優勢較強的地區,市場潛力較大,應在內循環格局下,擴大內需、內陸城市規模和自身消費能力,制定適應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周邊游規劃,發揮其區位優勢加強吸引周邊游游客。

第五,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完善沿海城市及海島到內陸地區的快速交通體系一體化,進一步降低沿海到內陸地區的交通成本,縮短旅途時間,改善區位條件。

由于縣域鄉村旅游數據取得具有限制性,故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中仍存在不足,對于縣域鄉村旅游企業、管理水平、投入、政策等方面的指標尤其欠缺,這也是此后在更全面評價縣域鄉村旅游競爭力需要提升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王麗.基于AHP的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33(4):105-108.

[2] 潘立新,彭建,龐兆玲,等.安徽省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J].旅游研究,2015,7(2):32-39.

[3] 高鳳偉,張爽,李耀紅.基于BP神經網絡的安徽省城市旅游競爭力關鍵因素識別[J].宿州學院學報,2016,31(4):108-111.

[4] 莫艷愷.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差異的綜合評價:以麗水市為例[J].企業經濟,201 31(3):133-136.

[5] 張初.浙江省臺州市鄉村旅游產業競爭力評價及障礙因素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1):37-42.

[6] 范賢坤,余婷,肖波.鄉村振興視域下基于六盤水“三變”創新改革模式推動農村生態景觀建設[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2):154-156.

[7] 趙云龍,汪匯源,徐磊磊,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海南農業發展研究[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9(3):38-42.

[8] 徐淑梅. 區域旅游競爭力基本理論與評價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9] 袁露,呂家寶,黃翔.長江中游城市群鄉村旅游競爭力評價及對策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0,36(9):1034-1038.

[10] 郭煥成,韓非.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0,29(12):1597-1605.

[11] 李永強,馮淑慧.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來自桂林陽朔縣的經驗證據[J].技術經濟,2020,39(9):82-88,100.

[12] 楊彬.發展全域旅游 共享美好生活[J].旅游學刊,2020,35(2):1-3.

猜你喜歡
主成分分析鄉村旅游競爭力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江蘇省客源市場影響因素研究
日本競爭力
SPSS在環境地球化學中的應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在聯合中提高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