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困境與出路

2021-11-25 21:59陳曦張梅芳和貴祥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
關鍵詞:出路鄉村振興困境

陳曦 張梅芳 和貴祥

摘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國家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農職院校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和水平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多方合力,以提升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

關鍵詞 農職院校;鄉村振興;困境;出路

中圖分類號 S-01;G 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27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7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HEN Xi, ZHANG Mei-fang, HE Gui-xiang

(Dal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ali,Yunnan 671003)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jor national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for the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which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re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However, it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ability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re also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which needs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school to cooperate sincer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s in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Rural revitalization;Obstacles;Solutions

基金項目 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基金項目(DLNLXY1705)。

作者簡介 陳曦(1975—),男,河南商丘人,博士,從事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14;修回日期 2021-03-14

“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黨的十九大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這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問題根本性地位的判斷,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信息時代,技術紅利對農業發揮的提質增效功能是人口紅利所不可比擬的?!蛾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但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8.3%[1]。人才振興,重在教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應固本培元,充分利用自身辦學優勢和特色,立足于“農”開展育人工作,增強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履“一手抓情懷培育,一手抓技能培養”的全人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學農、知農、愛農、為農”的大農情懷,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

1 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困境

我國農職院校設置的目的是服務地方農業經濟發展,但從現實來看,其服務“三農”的社會功能卻成為普遍存在的短板。作為非營利性組織,農職院校對外依存度較高,生源數量、質量及教育資源配置等外在不利因素嚴重制約著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理念滯后、基礎設施不足、教學水平有限等自身發展困境與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矛盾。

1.1 學校定位模糊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準確定位自身角色,是農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2],找不準對接點,就難以發揮自身優勢。鄉村振興要求農職院校的專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專業技能,還要引導學生樹立奉獻鄉村建設的志向和情懷。其不足主要表現在:首先,專業設置不能適應當前鄉村經濟發展的新需求,過分追求“短平快”的熱門專業,農業辦學傳統有所動搖,沒有堅守自身的涉農特色專業;其次,師資隊伍中“雙師”型教師過少,高職院校的師資引進,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是直接“從一所學校到另一所學?!?,缺少在農業生產一線磨煉的履歷,教學多采用“黑板種田”“實驗室養魚”的模式,不接地氣,與生產實際嚴重脫節 [3];最后,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計不合理,培養模式單一,美麗鄉村、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物聯網、農產品電子商務等與“三農”問題緊密相關的通識課程開設不足。

1.2 城鄉二元結構誘發“重城輕農”思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凋零的鄉村和光鮮的城市形成鮮明對比。因此,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以解決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對過去20年快速城市化戰略做出的方向性調整[4]。

但受傳統觀念和現實條件的影響,農職院校學生大多對農村缺乏感情,對農業缺乏熱情,對扎根農村缺乏激情,涉農專業學生中“學農不知農、學農不愛農、學農不擇農”的不在少數。調查數據顯示,江蘇省涉農專業大學生中,非常愿意和比較愿意到農村就業的占29.1%,而其中愿意從事農業生產的比例為27.9%[5],基層農技人員也屢屢出現“跳農門”現象?!罢l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已儼然成為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致使我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在增加。

1.3 “鄙農”偏見導致服務鄉村振興缺乏自信

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2019年末我國的城鎮化率已超過了60%,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資本向城市的單向流動,又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的“新三農”問題,蕭條衰敗的鄉村成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聚集地,沒有體現鄉村的多功能性。鄉村不僅保障了人們的食品安全,而且還具有原料供給、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功能。耕讀傳家是傳統家庭的基本經濟特征和文化追求,受到古代不少文人學士的推崇?!爱敿诜w而食,桑麻而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傳統家訓表明農業生產過程本身具有培養人格、砥礪品行、頤養情趣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社會上還存在著不少“鄙農”現象[6],鄉村往往被貼上“貧窮落后”的標簽,“鄉巴佬”“泥腿子”成了農民的代名詞。社會“鄙農”偏見還造成農職院校招生長期處于劣勢,門檻低、優質生源少、生源整體文化素質低,大多數學生囿于不理想的高考成績才選擇了農職院校,而他們自身對涉農專業缺乏興趣,入學后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這種偏見也阻礙了將來畢業生回鄉創新創業。這樣發展下去,很難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在社會“鄙農”思維影響下,農職院校往往迷失自己的傳統職教特色,缺乏“農”本色,“離農、去農”現象突出[7],不能形成比較優勢;公選課因不能對就業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學校層面對公選課普遍重視不夠,未能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偏重專業技能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養教育,課程設置“術”有余而“道”不足,導致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精神教育、鄉村文化教育、創新精神培育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文化育人”過程中農業特色不突出,缺乏對國家“三農”政策的宣講和解讀,學生學農、愛農、為農的情懷淡化,農民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精神傳承出現斷層,“農民心態”和“工匠精神”的價值取向不堅定。在社會“鄙農”思想的影響下,農職院校對優秀教師同樣缺乏吸引力,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培養具有濃厚鄉土情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4 職業農民培訓乏力

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實踐中,國家把大量資源投向了全日制學歷教育領域,而對非全日制的能力教育投入較少。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和生力軍,農業現代化首先需要農民的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首先需要有文化和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要使農民從一種身份變成一種體面且有尊嚴的職業,增強他們對自身職業的自豪感和發展農業的使命感。美國人類學家奧斯卡·劉易斯指出,貧困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存在,會對貧困者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他們一旦將貧困“固化”,就會形成對貧困的順應[8]。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脫貧攻堅的實踐表明,鄉村振興必須激發廣大村民的內生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建設自己美好家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但城鄉二元結構的鴻溝導致中國農民話語權的“集體失語”,這已成為鄉村建設的嚴重障礙。但廣大農民大多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參差不齊,也不適合全日制學歷教育,再加上國家對高職能力教育資源投入的不足,導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乏力。

1.5 發展理念滯后,內部治理不規范

確立服務鄉村建設的發展理念,是農職院校首要的根本性問題。農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從側面反映了學校的發展理念和育人模式的概況。農職院校大多缺乏創新思維,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管理模式等方面如果一味向本科院??待R,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也就很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知足常樂的“農民心態”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學工作隨意性強、人才培養工作不科學,這些內部治理的不規范行為也會對學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效產生不利影響。

2 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路

近年來,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諸多論述表明,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不但應有所為,而且能所作為、大有可為。

2.1 加大對農職院校的資源投入

農職院校秉承服務“三農”的辦學理念,國家應該加大對農職院校的支持力度,從財政、招生、就業等方面積極支持農職院校從事鄉村振興育人工作。政府應為高職畢業生提供比較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以調動他們服務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提升他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2.2 改變社會“鄙農”陋習

國家應當在全社會樹立“農民也是公民”的理念,積極宣傳發展涉農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端正民眾對農職教育的固有認識,扭轉農職教育所面臨的社會性歧視局面。同時,農職院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涉農專業學生大部分出生于農村,他們對農村更有感情,更容易在農村扎根。農職院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在校園開展系列愛農情懷教育,增強學生對農民職業的認同感和“種地報效祖國”的使命感,把“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理念徹底融入學生的心靈。

2.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鄉村振興的本質是人才振興?!蛾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職業院校要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置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學歷教育的優勢在于培養鄉村青年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而能力教育的優勢在于通過短期培訓快速提升農民的職業技能。針對這兩種教育形式,政府應當分別予以引導,從而提升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水平。政府還要積極鼓勵農職院校主動加強供給側改革,根據本地域特色農業發展前景,靈活設置專業和課程體系,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鄉村振興輸送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土人才。農職院校通過積極診改,促進教育工作的規范化,深化產教融合,實現育人體系與鄉村振興人力資源需求的有效銜接,也是學校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水平專業建設的必然要求。

2.4 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高職農業教育的“初心”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農業高職教育不但要為廣大農村地區“輸血”,還要防止脫貧地區返貧而持續性“造血”,因此,鄉村振興對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根據產業人才的需求特點,農職院校應積極探索有效的職業農民育人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當前,產業區域特色不足是鄉村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農職院??梢钥鐚I成立專門的特色服務團隊,解決產業振興中遇到的一些根本問題: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綠色發展理念,將“兩山”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生態農業轉變;探尋三產融合的綠色發展的模式,按照不同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協助縣鄉制定“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規劃,提高其市場差異競爭力;立足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特色產業新業態,加快農業由增產向提質轉變。

2.5 傳承和弘揚農耕文明,振興鄉村文化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之魂,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意義[9],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很多村莊衰落凋敝、“三農”問題沒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我國鄉村文化發展滯后、作為鄉風文明主體的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有很大關系。

鄉村之美,美在人文。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才留得住鄉韻,留得往鄉愁。產業富民和人文精神是鄉村振興的一對翅膀,但以往我國大部分鄉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經濟發展上,卻忽略了鄉村文化建設,沒有正確處理好“富口袋”和“富腦袋”的關系,導致部分鄉村道德滑坡[10],“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優秀傳統文化蕩然無存,有些鄉村地區甚至變成了“文化荒漠”,徹底淪為荒蕪的鄉村、留守的鄉村、記憶中的故園。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華文明本質上是具有豐富生態文明內涵的農耕文明[11],村落生產生活中就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智慧。農耕文化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胞物與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些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來源,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是鄉村詩意棲息的前提。農業職業教育要發揮人才和文化傳承的優勢,發揮文化所特有的鑄魂功能,自覺肩負起鄉村文化振興的責任,對學生開展優秀農耕文明教育,望山看水憶鄉愁,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循環發展觀,培養“生態型農民”,實現從“物質價值觀”到“生態價值觀”的根本轉變。

3 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產業的振興,也需要人才、文化、生態和治理體系的全面振興,這為農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農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先天資源優勢和特色,揚長避短,強化內涵建設,堅守農業辦學初心,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加強人才供給側改革,強化新時代學生服務鄉村建設的職業精神的培育,尤其是“農民心態”和“工匠精神”的培育,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扎根鄉土的“一懂兩愛”的“三農”工作隊伍,這也是時代賦予農業高職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EB/OL].(2017-12-16)[2020-12-16].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99.html.

[2] 陳娟,馬國勝.農業高職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精準服務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3):280-282.

[3] 張孟.鄉村振興戰略下新時代高職院校發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0(4):41-46.

[4] 溫鐵軍,邱建生,車海生.改革開放40年“三農”問題的演進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J].理論探討,2018(5):5-10.

[5] 陳凡學,孫興民,錢多.農業職業院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路徑探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8):1474-1476.

[6] 林夕寶,余景波,周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3):19-24.

[7] 張成濤,張秋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職業教育的機遇、挑戰與應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79-85.

[8] 奧斯卡·劉易斯.桑切斯的孩子們:一個墨西哥家庭的自傳[M].李雪順,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221.

[9] 沈一兵.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危機及其文化自信的重構:基于文化社會學的視角[J].學術界,2018(10):56-66.

[10] 朱啟臻.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J].農村工作通訊,2017(24):33-34.

[11] 于秋麗.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風文明建設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9:37.

猜你喜歡
出路鄉村振興困境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以外國文學教學為例談如何提高師范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基層民事檢察監督工作的困境與出路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刑法中因果關系的認定出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