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特殊”孩子站在學校中央
——走近小琪的案例看“醫教結合”改革試驗項目

2021-11-27 09:36范鈺唐方萍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醫教小琪特殊

范鈺 唐方萍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湖南 長沙 410205)

一、案例分析及介紹

小琪是學校啟明部二年級一位視多重兒童(視力障礙合并腦癱、智力發育遲緩),存在嚴重的學習障礙:定向行走課程學習中——哪怕她站在天天都會去操場位置,但能聽到聲音的她對教師的拍掌提示聲視若罔聞,不能正確辨別方向。一放開她的手,她就會傻傻地呆在原地,一動不動,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雙眼緊閉,顯出極度恐懼的神情。而對于摸讀盲文的學習,不管老師怎樣做,如抓住小琪的手去摸凸起的放大點字,還是要她去摸用木塊制成的點字教具,還是用玻璃球制成的摸讀教具,小琪都毫無反應。

隨著特殊教育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重度及多重殘障兒童來到了學校,在學校啟明部各年級,因為多重障礙問題每個班都有一些不會摸讀盲文的孩子,有的雖然會摸,可卻不能扎寫出盲文點字,還有的視多重孩子甚至無法發出有意識的語音。

二、問題解決策略及過程——建構支持小琪們的生態系統

不過小琪也是幸運的,她接受了搶救性康復實驗,是學校2015 年起開展的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醫教結合”實驗項目。該項目是繼學校2011年-2015 年作為教育部“醫教結合”實驗基地后承擔的又一項“醫教結合”課題?!搬t教結合.綜合康復”,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讓特殊孩子站在學校的正中央,為特殊孩子提供合適的教育:

(一)高效構建小琪們的課程支持體系

我們以踐行國家課程校本化為主題,在課程建設與實施過程中提出“課程.課堂.課題”三課一體的建構思路,先后承擔了多個省規劃課題推進醫教結合實驗工作。

1.學前教育階段打好康復實踐攻堅戰

一是學前教育將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集體康復與言語、語言、聽覺、運動、認知、情緒等個別化康復課程統整為“主題活動”。根據課程設置,重新設定月主題。所有課堂采用活動形式進行教學設計,使康復訓練回歸到常態化、生活化。首先針對性的對每個學生進行評估,尋找每個學生的契入點,再整合學生的目標并將其制定進集體教學目標,為每位學生制定IEP,做到一人一案。遵循生態化理念,以一日活動皆課程為理念,注重游戲及操作活動設計,并加重生活活動指導比例,一日活動中的所有生活活動都進課表,并要求撰寫教案。

二是由面回到點,推進康復學科的建設:逐漸進行自閉癥及視多重兩個類別的康復體系,在師資培訓、學生評估、訓練標準等方面加強建設。在培智小班進行自閉癥研究試點,通過生態化課程建設、環境創設等幫助自閉癥兒童學會必要的規則。一日活動主干課程安排調整為“集訓+小組訓+個訓”,創設結構化環境主要運用視覺提示法進行教學,引入VB 訓練及丹佛游戲。

三是創新家長培訓模式提高家長康復技能,不斷鞏固康復效果。設立了“家長樂園”,每周四下午是固定的活動時間,家長們在這里可以隨手翻閱專業書籍,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同時開展親子同訓課及家庭康復指導大賽等促進家長康復技能的提升。通過家長學校的家長培訓活動,“醫教結合”的康復教育思想深入家長內心,實現了學??祻团c家庭康復的無縫對接。

2.延伸至義務教育階段做好搶救性康復

隨著生源的變化,原本整齊劃一的集體教學很難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分層教學也難以解決他們的特殊需求。為了給這些孩子提供專業支持,學校將康復課程向義務教育低年級段延伸。

首先調整課程設置,低年級增設綜合康復課,如啟明部1-3 年級增設綜合康復課(涵蓋物理、作業治療和認知、心理、視覺等康復及感知覺補償等),學校儲備并培養學科教師進行專業轉型開展康復,同時全員進行學科康復的嘗試。啟智部成立了低年級康復小組,設置言語康復、精細動作、奧爾夫音樂治療三類小組訓練課程,選派有一定專業基礎的教師承擔訓練任務,同時為腦癱兒童進行個別化運動康復訓練。

二是逐步規范康復內容,積極開發積累康復游戲活動案例,同時加強對家長教育能力的培訓,既是對學科課程一種有效的補償又促進了特殊需求孩子不同程度的進步。

三是靈活采用康復形式,根據學生特點及課程需要,啟明部采取集體綜合訓練方式;啟智部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學生打破常規班級采取走班制,以小組訓的方式進行康復課程的滲透,讓學生選擇參加康復小組的訓練,較好地緩解了特殊需求學生的不適行為,提高了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

(二)高質打造好小琪們的師資團隊

構建了特殊渠道引進+轉向培養轉型的特殊教育康復師資培養培訓模式,學校探索的“3+3+3”即導師——-名師——學科三級工作室及學?!块T——教研(協同、學科)組三級研訓組織和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三大教師研訓發展平臺綜合引領學校醫教結合康復師資的健康成長:

1.孵化三級工作室:在“自發”組建的專業學習小組中挑選重點學科以成立工作室方式進行推進,聘請全國知名專家擔任學科建設導師,定時到校蹲點開展學科研討活動,孵化一批具有學科駕馭能力的優質師資,如成立學校北京師范大學胡曉毅教授自閉癥導師工作室、日本筑波大學裴虹教授導師工作室,同時還針對、溝通交往及綜合康復課程建設成立了鄧蘭聽覺語言言語名師工作室和劉亞娟視障康復教育工作室。

2.醫院康復臨床操作鍛煉:選派師資有目的地前往醫教結合合作醫院康復科進行跟崗實踐鍛煉,由康復科臨床醫生指導,提高操作能力同時,找到醫教結合的最佳契合點,從而提高了教育康復實效。

3.專業知識系統學習提高:學校廣開后續學習培訓渠道,推薦老師積極參各種系統的、高端的康復培訓學習,如三年六次的運動康復培訓、專業蒙臺梭利及水療等培訓。保障專業康復師資不斷可持續發展動力。

4.校本研訓磨練:以主題講座、個案分享、實踐操作指導等形式向全校教師普及康復技能知識,提供專業分享交流平臺,使部分專業教師由二傳手成長為成長為真正的一傳手。

(三)協同搭建小琪們的社會生態系統

醫教結合,“醫”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為了達成實驗目標,學校主動與社會專業機構及單位展開醫教結協作。

1.實驗基地成功掛牌:2015 年年底與兒童醫院簽訂了醫教結合實驗基地合作協議,并舉行了掛牌儀式。雙方協定在教師培訓、學生入學評估、康復會診、項目對接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讓教師能正確認識現代醫學與康復、教育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2.深入開展對接活動:全國助殘日,我校與湖南省兒童醫院對在校的殘障學生和送教上門的學生開展大型愛心義診和康復教育咨詢活動。這是學校與醫院縱深合作、創建長效幫扶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天,省兒童醫院派出十余個科室三十多位專家現場就診講座,并面向教師和家長開展專題講座,五百多名在校學生和五十余名送教上門學生受益。

3.搭建殘障兒童走向康復機構的平臺:為了讓更多的殘障兒童享受康復服務,與殘聯協調,爭取殘聯0——14 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計劃的支持,由殘聯向專業康復機構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義務教育階段部分孩子。目前我校有10 余位學生享受到這一政策。

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協作機制及學校、醫院、家庭、社區共同參與的協作共同體,構建了推動“醫教結合”工作深度融合的網絡體系,促進“醫教結合”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有效實現了醫教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大力推動長沙地區“送教上門”“隨班就讀”工作,讓學校重度殘障兒童平等享受優質特殊教育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持。

三、成效及總結——讓更多的小琪們站在學校的正中央

小琪參與了視障兒童搶救性康復實驗研究,一周四次從集體班級學科教學中抽離出來去上個別訓練課,上課形式由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和學習需求及學習階段的以個訓和小組訓、集訓的形式為其提供針對性康復訓練,同時加強家校合作,對家長進行理論和實操指導,形成“1+X+Y”的綜合康復實踐形式。

就這樣小琪上了2 年了,這天同樣是在定向行走課上——“這里是直行盲道,看能不能找到王老師?”王老師站在學校田徑場上,對著盲道那頭的小琪一邊說著,一邊有節奏地拍著手掌。小琪,這個10 歲的女生——雖然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了,個頭卻不及正常7 歲的孩子高。只見小琪邊認真地側著耳朵辨別聲音的方向,邊把手掌朝下、往前微伸、踩踏著盲道緩緩地向前挪著步子……一步步近了,一段20 米的盲道,小琪卻足足走了8 分鐘,當觸碰到王老師的手的剎那,她一把抓住王老師,開心地笑。

嚴老師,小琪的語文老師此刻也很開心,她對小琪的康復指導老師王老師說,最近小琪也會主動拿起語文課本開始摸讀課文了,還能斷斷續續地摸出一些盲文字母了,語文集體課上課時也能她在認真地傾聽,偶爾也能回答下問題了。小琪正變得越來越好!

自“醫教結合”實驗開展以來,學校近1 百名孩子享受了更優質的教育康復服務,聽覺語言障礙兒童入普率達到70%以上。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期待醫教結合讓更多的小琪過上尊嚴而有質量的生活。

猜你喜歡
醫教小琪特殊
鳥兒的時髦“發型秀”
草魚養殖難,“錢”途何在?老漁醫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盤”,走上高效路
醫教協同背景下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成長體系研究
談韶關地區特校開展“醫教結合”的研究
浙江:公布首個特殊教育發展五年規劃
立足特殊化,巧解數學題
檔案見證基層民主在“特殊”選區的首次實踐
風鈴
風鈴
怎樣轉化個別“特殊”的幼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