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之際“儒將”概念變化

2021-11-27 09:36常斯淼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將帥儒家思想概念

常斯淼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學堂,山東 濟南 250100)

歷史上從“儒”這個字生發出來的概念很多,“儒將”這一概念,更是中國文化元典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其出現有特殊時代賦予的“使命”。唐代則是這一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也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

一、“儒將”概念變化考

“儒將”這一名詞,最早出現在《陳書》“昭達分遣儒將錢道戢、程文季等乘輕舟襲之”1中。這里的“儒將”一詞用來評價的是錢道戢這一人物?!蛾悤分袨殄X道戢單獨列傳,記載了他的生平情況。在“為將”方面,記載了他隨陳高祖、世祖、高宗征戰天下的經歷;在“為儒”方面,“道戢少以孝行著聞,及長頗有干略”指出“孝”的特點。在《論語》中,“孝”“悌”總是同時出現,孔子還提出“孝悌也者,其仁本輿”2的論斷。由此可見錢道戢“以孝行著聞”確實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錢道戢去世后“謚曰肅”?!懊C”這個謚號釋為“剛徳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正已攝下曰肅”。3其中,“剛德克就”“執心決斷”在《逸周書》中已有出現,而“正已攝下”多出現在宋以后,可見錢道戢去世時的謚法中“肅”字的含義多取自前兩者。也可見錢道戢并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全方面的儒士特質,只是身上有符合儒家思想的特點??梢姰敃r的“儒將”概念,指的是一個有符合儒家思想行為的將帥,主要關注點還在“為將”方面,“為儒”并不是對人評價的側重點,只是人物的一個有所增色的地方。

但是,以“一個有符合儒家思想行為的將帥”為內涵的“儒將”概念并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舊唐書》中直接出現“儒將”二字的,是在“劉樂城、裴聞喜,文雅方略,無謝昔賢,治戎安邊,綽有心術,儒將之雄者也”一處?!叭鍖⒅壅摺笔窃谫澝馈皠烦恰薄芭崧勏病倍??!皠烦恰奔磩⑷受?,“裴聞喜”即裴行儉,二人都是高宗時期的名臣?!杜f唐書》這里同時提到了郄縠、王猛、諸葛亮三人。這三個人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主動或者被動地接受過儒家思想的教育,都具有一個“儒士”的身份特征。

仔細梳理劉仁軌、裴行儉的人生經歷:前者恭敏好學,官至太子太傅,又平定倭國和百濟;后者舉明經出身,北擊突厥,身兼文武兩職。二人都符合儒士與將帥的身份特征。那么,可見“儒將”的概念產生了變化。這里的“儒將”應該是儒士和將帥的結合體,而不是單單的具有儒家所提倡的某種精神就可以被稱為“儒將”。

此外,《北夢瑣言》一書中提到了裴行儉說,“古者文武一體,出將入相,近代裴行儉、郭元振、裴度、韋臯是也”。4這里用“文武一體、出將入相”來概括“儒將”特征。其他儒將如郭元振,《全唐文》有載“偉材生代,宏量鎮時。經綸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將相,古之人杰”;如裴度,柳宗元贊他“天授皇家,圣賢克合,謀協一德,以致太平。入有申、甫、魏、邴之勤,出兼方、召、辛、趙之事。東取淮右,北服恒陽,略不代出,功無與讓”5;如韋皋,《唐國史補》中將其與郭子儀相提并論“郭汾陽再妝長安,任中書令,二十四考,勛業福履,人臣第一。韋太尉皋鎮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節度,擒論莽熱以獻,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6,權德輿稱其“懿文經武,保合昌運,左右德宗,格於皇天”7??梢娺@一時期,“儒將”已經成為文治武功皆備、儒士將帥身份共具這一形象的代名詞。

另外,《太平御覽》專列“儒將”一欄細數古今儒將,其中也包括上文提到的裴行儉。與其同列其中的,還有婁師德、薛仁貴等人。從這些人的生平情況看,和唐代“儒將之雄者”的劉仁軌和裴行儉也是類似的,那么這一時期對“儒將”概念的認識是沒有發生巨大變化的。

因此可以看出唐代“儒將”這一概念由初唐史臣評論錢道戢時因他具有符合儒家思想的特質,來稱其為“儒將”,到后來需要文能定國的“儒”加上武能安邦的“將”才能被稱為“儒將”,“儒將”的標準無疑是提高了。而被稱為“儒將”的人物生平,有科舉出身、門蔭入仕,或因戰亂起義而做官,可見其出身并不能作為左右這一評價的唯一標準。

“儒將”既然指的是一個文治武功皆備、儒士將帥身份共具的人物,那么“為儒”和“為將”在這一概念中所占的權重又為幾何呢?筆者認為,“為儒”的份量是在提高的。這一點為科舉出身、后統兵為將這一身份的人物冠“儒將”之名就可以看出。而“為將”的份量卻沒有絲毫的降低,這一點可以從《舊唐書》《新唐書》等為“儒將”們所做列傳中,對行軍打仗的經歷敘寫仍然占有的較大篇幅可以看出唐代人仍然是重視“武功”方面的作為。

二、“儒將”概念變化原因

“儒將”這一概念在唐代產生上述變化,筆者認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科舉制度的影響。開科取士是隋唐兩代的重要創舉,從朝廷招攬人才的角度出發,不僅“武舉”和“儒將”有著直接的聯系,而且儒士為將帥的先例也能激勵讀書士子,使他們產生對未來仕途的更多希望來積極入仕。當然,隨著朝廷對科舉的日漸重視,“儒”在“儒將”概念里的“比例”提高也是必然的結果。

第二,唐代治邊的需要。唐代基本延續著兩漢以來“中間細、兩頭大”的疆域情況,因此維護“中間細”——河西走廊的主權和安全就顯得格外重要。此處北面主要面臨的是突厥的威脅,南面主要面臨的是吐蕃的威脅。上文提到裴行儉征突厥,韋皋征吐蕃,都是為這一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后期的治理工作也需要“儒將”發揮儒士的“文治”才能來安撫教化百姓,讓邊地百姓事生產,“以夏變夷”融入中原的思想文化體系,保障唐帝國的統治。

第三,職官制度的影響。從上文提到的這些“儒將”所授官職來看,基本都做過“大將軍”“節度使”,二者都是可以擁重兵的官職。不管是從維護皇權的角度,還是從維護地方穩定防止兵員嘩變的角度,一個接受過儒家思想教育、懂得“忠”思想,并且知道運用“統治哲學”儒家思想來御下的“儒將”,應該是君主的不二選擇。

三、“儒將”概念變化的特點

第一,這一概念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尤其是“儒”的概念是具有遞變性的。聯系“儒將”出現最初對錢道戢的評價,從最初將帥身上具有儒家思想的特點,到將帥主動進行儒家思想文化的學習,再到學習儒家思想文化達到較高水平獲得科舉認可,從初唐以錢道戢作為“儒將”的雛形到后來標榜裴行儉、劉仁軌為“儒將之雄者”,“儒”的特質逐漸變得越來越明顯。

第二,這一概念的變化始終帶有政治性。從一開始“儒將”一詞在官修史書中出現,就“注定”它再也離不開政治的影響。上文中已經提到科舉、邊防、職官制度對這一概念的影響,足可見政治性貫穿始終,在這一概念的變化中可以說是起主導作用。

第三,這一概念還處在形成的階段。觀宋初李昉《太平御覽》可知宋代人按照當時的價值取向、統治需要,通過“論資排輩”已經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儒將”評價體系,而唐代人尚沒有這樣系統化的概念構建。不過宋初距唐,不甚日久,《太平御覽》這一“儒將”體系,應該是在唐代人的認識傳承下構建完善的。

四、總結

唐之一代,戰爭頻繁,將星如云,被后世稱為“儒將”的人物生平經歷,折射出的是唐代對“儒”與“將”相結合的認識和歷史評價的變遷?!叭鍖ⅰ备拍钪小盀槿濉钡姆萘侩m然在不斷提高,“為將”的份量卻是從未降低?!叭鍖ⅰ备拍钭鳛槿鍖W思想的“派生產品”,也能反映出儒家思想在唐代統治中“無處不在”的滲透和運用。

猜你喜歡
將帥儒家思想概念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朋友之間要講信用
幾樣概念店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孫子列傳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與眾不同的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